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文化的脉络里,流淌着朝代更迭的血液。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生生不息,同样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都是领先于西方的各国,我们的文化也蔓延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可天有不测风云,我们在清朝统治的这一百多年间,却大大落后了西方的国家。究其原因,可以从清朝时期说起,闭关锁国不无关系使得中华大地与世界脱轨。
值得一提的是,曾经乾隆给英国国王写过一封信,从信中的内容可以窥探出大清朝落后的原因。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这封信。

中华民族的领先之路
学过历史的朋友们对四大文明古国一定都不陌生,它们分别是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以及古中国。只是,其中的三个古国都在历史的长河中被吞没了,唯有中国经历了生生不息的繁衍,经历了炮火的洗礼后,依旧屹立在东方。
众所周知,中华文化长期以来一直是处于领先状态,周朝时,尽管我们与外族的接触并不多,可当时的我们已经有了相当完善的礼仪体系,这时的西方列国可能还在混战中。
春秋战国时期,尽管中原部分被诸侯国分裂成了各个割据势力,可是当时的战力在世界上仍然是是领先的。如若当时有外族前来进攻,我们的秦军也一定会兵临城下。
秦汉的建立,将国力推到了一个巅峰。丝绸之路更是横跨亚欧大陆,东方的奇珍异宝也传入欧洲。唐宋阶段,更是文化大繁荣时期,这阶段我们的祖先留下了宝贵而丰富的历史财富。甚至有着万国来朝的恢弘局面。
元朝时期,蒙古的铁骑征服了大半个欧洲,也是中国版图最为辽阔的时期。明朝时的郑和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也让我们的文化输出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中华文化在历史发展中一直像一个老大哥,统领着周围的小国,毫不吝啬地将政治、文化、技术分享出去。周边等诸多的国家对我们俯首称臣、年年朝贡,以此换取庇护。
近百年的落后
从上述的介绍中不难发现,我们在历史中一直都是处于领先地位,那么,清朝后期长达百年的落后又是如何造成的呢?这还得从清朝建国后说起。
当时,中原大地上仍然是小农经济,百姓们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整体来看,经济相对稳定,每个人都能养活自己,可是也不会有多余闲钱。
从事科技技术改革的人员少之又少,而且清朝也维持了重农抑商的政策,所以经济发展不起来。反观当时的西方,它们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工业革命让西方快速进入了蒸汽时代,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从此以后,西方的发展就是一骑绝尘,而我们只能望其项背。四大发明的传入也让西方运用到了极致,他们用火焰造出了炮弹枪械,而我们用火焰炼丹。
他们用指南针远赴海外,发现新大陆,而我们用指南针看风水。他们的高速发展时期,我们却选择了闭关锁国,这也让我中原大地在这次世界变革失去了飞速发展的。
“康乾盛世”确实也是辉煌一时,经济、军事都有了大的跨越,可是这越不出封建主义,也越不出农耕经济。当然,中原大地的落后与制度有关,但也与统治者的短视有关,尤其是乾隆皇帝的“夜郎自大”。
乾隆给英国国王的信
话说,清朝时期,恰逢乾隆80大寿。乾隆其人较为奢靡,喜欢大排场,所以他的80大寿自然也是极尽豪华。当时,英国也听说了这件事情,便决心派使臣前来参观。
其实,英国也有自己的野心,工业革命也伴随着殖民主义,英国也想来看一看,中国是一块“肥肉”,还是一块“硬骨头”,顺便向外输出自己的商品。
为了表现自己的诚意,英国带来了当时最为先进的“工业产品”,比如:蒸汽机、织布机、枪械等,这些东西于当时的清朝来说可谓是“天外来物”。
只是,乾隆的态度非常的傲慢,他认为这还是西方的奇巧玩意儿,就如同放大镜、万花筒、玻璃珠这类工艺品。以至于,乾隆皇帝非常不重视英国的使臣。
如若当时,这些工业革命的果实可以引起统治者们的注意,那么我们也可以搭上这辆工业革命之车,也就不会在后面落后到如此程度。当然,这些假设并不存在。
言归正传!为了表现出天朝的气概,尽管乾隆不喜欢这些物品,还是给予了使臣许多东方特色的产物,例如丝绸、瓷器、珍宝等。要知道,在清朝时我们的工艺非常先进,能工巧匠辈出,这些物品变相增加了英国人入侵东方的野心。
除此之外,乾隆在赠送物品的同时,还写了一封洋洋洒洒的976字长文回应英国国王。这封信的内容被揭开之后,也尽显乾隆的愚昧,信中是这么说的:
“朕披阅表文,词意诚恳,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尔国自有风俗制度,亦断不能效法中国,即学会亦属无用。”这是截取的部分内容,文章大体意思便是:
我给你们写这封信,也是非常诚恳的,因为我看到你们的国王十分恭顺,我觉得很好,不过我们天朝地大物博,什么都有,你们就不需要奔赴千里来送东西。
另外,你们送的东西,我们也用不上,而我们需要什么物品,我们都可以自己制造,我们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你们也有你们的风俗习惯,千万不要学习我们,学习我们也是没有用的......
似乎在乾隆看来,英国也和日韩小国一样,是来学习自己的优秀文化的。可他不知道的是,这时的英国已经是非常富裕的资本主义大国了,更是在欧洲称霸。
这次的使臣来清,也是英国贵族的一双眼睛,他们由此窥探出中国究竟是个怎样的国家,是否可以作为殖民的一站。看到这封信的内容后,想必很多人会百感交集......
当使臣回英后,不知道英国国外看到这封信又会作何感想,是感慨乾隆的诚恳,还是惊讶于中国实力的强劲,亦或是嘲笑他的愚昧呢?答案也是呼之欲出,1840年,英国的炮弹就敲开了我国的国门……
回首往昔,早在几千年前,中华文化一直能领先全世界,关键在于不断吸收外来的先进思想、工艺等。清朝近百年来,中华文化一直处于落后的地位,其根源就是统治者的愚昧无知和傲慢自大。
幸运的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人民再次追赶上了时代的脚步,就像大河奔腾般、势不可挡,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的道路。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