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解放時期與我軍,進行對抗的地方軍閥有三家,他們都是誰

可能大家都知道,民國時期的地方軍閥,大多數都是從袁世凱的北洋軍分化出來的。如大名鼎鼎的皖系,直系首領段祺瑞,馮國璋之前都是袁世凱的得力幹将。包括一些地方軍事集團在袁世凱沒有病逝之前,他們都是依附袁世凱的北洋軍。隻是在老袁病逝後,各地軍閥開始出現了割據的場面。不過在之後的軍閥混戰中,也有不少實力較弱的小軍閥,在混戰中被吞并。加上後來又有南方的國民革命軍,發動的北伐戰争中,又相繼吞并了實力較強的直系軍閥孫傳芳,吳佩孚等人,并且又擊敗了奉系軍閥張作霖,迫使他率軍退回關外。

是以,在蔣介石上司的北伐軍完成全國統一後,之前的各地軍閥基本上都被消滅了。但新一批的軍閥又冒了出來,比如廣西,廣東,雲南,四川,貴州,西北地區,以及山西等地都被新一批軍閥占領。而蔣介石能夠控制的地方也隻有江蘇,浙江,福建,湖北,山東等地區。不過,在此之後各地軍閥又開始與蔣介石集團展開了較量,如蔣桂戰争,蔣唐戰争,中原大戰等戰鬥,都是地方軍閥與蔣介石集團展開的戰鬥。

解放時期與我軍,進行對抗的地方軍閥有三家,他們都是誰

然而就在民國各地軍閥,還在為自己的利益争得你死我活的時候。外敵日寇發動了入侵戰争,也就是後來大家熟知的八年抗日戰争。在抗日戰争一打響,之前見面總要幹一架的各地軍閥,也團結在一起抵抗侵略者。就是在經曆八年抗戰的歲月,之前的民國各地軍閥,等到了1945年抗戰勝利後,基本上就沒有剩幾家了,大部分都蔣介石給收拾了。

是以,到了之後的解放戰争時期,民國的各地軍閥也慢慢地退出了曆史舞台。就算還存在的,在解放時期,都選擇了起義,其中最典型的滇軍軍閥龍雲與盧漢就選擇了起義,還有四川軍閥劉文輝,鄧錫侯也走上了起義道路,以及西北三馬之一的馬鴻賓也都選擇起義了。不過在解放時期,還有三家地方軍閥與我軍進行生死對抗。

解放時期與我軍,進行對抗的地方軍閥有三家,他們都是誰

第一家是西北軍閥,要知道民國時期甘肅,甯夏,青海等地,都被一群姓馬的人控制着,是以稱他們為西北三馬。前面講到西北三馬之一的馬鴻賓比較聰明,懂得審時度勢,沒有跟着蔣介石一起逃走,而是選擇了起義,并安享晚年。而剩下的馬步芳,馬鴻逵則是選擇了與我軍進行生死對抗,并且在戰鬥中十分拼命。對于他們的抵抗,西北野戰軍總指揮彭老總也在軍事上給予了沉重打擊。并且,并沒有派人去做他們的說服,而是堅決消滅。

就在西北野戰軍發動全面進攻後,同時又從華北野戰軍調來兩個兵團助陣,其目的就是為了消滅這股地方軍閥,不能夠讓他們繼續危害百姓。要知道,在民國衆多軍閥中,西北馬家軍集團可能不是最強的,但是他們絕對是最殘忍的,屬于是無惡不作。還好在西北野戰軍将士奮勇殺敵的情況下,在戰場上擊潰了這股敵軍,将他們給消滅,而馬步芳,馬鴻逵最後也倉皇而逃。從此西北馬家集團正式退出曆史舞台。

解放時期與我軍,進行對抗的地方軍閥有三家,他們都是誰

第二家是閻錫山的晉系,這個派系存在時間最長,從閻錫山掌控山西那一刻開始,到他離開山西整整38年,被譽為民國最長壽的地方軍閥。能夠統治一個地方長達38年,恐怕也隻有民國的閻錫山了。而且,閻錫山在解放戰時期也是與我軍進行了生死抵抗,而且态度很強硬,絕不起義。為此,在解放山西戰鬥中,華北第一兵團先後同閻錫山的晉軍展開了臨汾戰役 ,晉中戰役,太原等戰役。尤其是最後一戰的太原戰役中,我軍動用了33萬大軍,曆時半年,才在戰場上擊潰了閻錫山的晉軍,解放了太原,從此,晉系軍閥宣告退出曆史舞台。

第三家是廣西的桂系軍閥,可能大家都知道,在蔣介石輸掉三大戰以後,桂系軍閥李宗仁,白崇禧趁機發難,逼迫蔣介石下野。而李宗仁成為民國的代總統,他們企圖以談判的方式,想與我軍劃江而治。在這樣的情況下,我軍為了完成國家統一,決定打過長江,解放長江以南地區,不做曆史的罪人。

而桂系軍閥也在白崇禧的帶領下,與我軍進行了生死對抗,雙方先後展開了青樹坪戰役,衡寶戰役,廣西等戰役。而負責消滅桂系軍閥的第四野戰軍,就是在衡寶戰役中重創桂系集團,又在廣西戰役中全殲桂軍。從此,民國最後一家地方軍閥就此退出了曆史舞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