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任弼時妻陳琮英,生育9兒女隻留下4人,48歲時丈夫去世她拒絕改嫁

1950年1月27日,我黨第一代上司集體的重要成員任弼時同志因病去世,終年46歲。

任弼時被譽為:“我們黨的駱駝,中國人民的駱駝”,他将自己畢生的智慧與精力,毫無保留地奉獻給了黨和人民。

在任弼時的革命人生裡, 有一位勤勞勇敢的女性緊緊與他相随,和他共進退,風雨同舟,那就是任弼時的妻子----陳琮英。

很多人熟知任弼時,但對陳琮英并不了解。殊不知,在任弼時的生命中,陳琮英是非常重要的角色,他們不止是夫妻,更是革命戰友.....

1:青梅竹馬的愛情

1902年,陳琮英出生于湖南長沙。其實陳家和任家,從上一代起就很有淵源,他們兩家不隻是世交,還是兒女親家。

1896年,陳琮英的姑姑陳氏嫁給了任弼時的父親任振聲,二人感情甚好。然而,他們卻是一對苦命鴛鴦。

婚後第二年,陳氏就因病去世,任振聲非常悲痛,并約定任、陳兩家在下一代延續嫡親。這個願望在陳琮英和任弼時身上實作了。

在陳琮英出生後第三年,任振聲喜得一子,就是任弼時。于是,在長輩的做主下,他們自幼就定下了娃娃親

任弼時妻陳琮英,生育9兒女隻留下4人,48歲時丈夫去世她拒絕改嫁

陳琮英兩歲那年,母親因病去世,父親又常年在外謀生,她就跟随兄嫂一起生活。這期間,陳琮英也總去任家玩,她和任弼時可以說是兩小無猜,自幼就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基礎。

到了陳琮英12歲時,父親幹脆将她送到任家當“童養媳”。當然,和一般遭受虐待的童養媳不同,任家待陳琮英視如己出,而任弼時也很疼愛這個“姐姐”。

到了入學的年紀,任弼時就被送去學校讀書,他自幼聰慧,讀書又努力。12歲那年,考入了長沙中學師範學校附屬高小部。

分别那日,陳琮英淚眼汪汪地望着任弼時,哽咽着說道:“你出去讀書了,以後有本事,還會回來嗎?”

任弼時承諾說:“我當然會回來,以後我回來接你,我們一起出去...”說完這句話,任弼時也落下了眼淚。

當時任家家境一般,任弼時在長沙的學費和生活費,自然為家裡增加了很多負擔。這時,孝順懂事的陳琮英對公婆說:“我也到長沙區,在那裡做女工,可以供養弟弟讀書。”

公婆一聽很高興,這樣不但可以減輕家裡的負擔,還能讓兩個孩子增進感情,是一個好法子。

任弼時妻陳琮英,生育9兒女隻留下4人,48歲時丈夫去世她拒絕改嫁

于是,14歲的陳琮英就帶着簡單的行李,在一位老鄉的幫助下,來到長沙的一家工廠,做起了女工。

為了多掙點錢,給任弼時交學費,也為了讓他吃點有營養的東西,陳琮英在工廠裡拼命幹活,每次發工錢,她隻留一小部分,而将大部分都給了任弼時。

對于陳琮英對自己的照顧和供養,任弼時一直記在心裡。每次節假日他都會來到工廠看望陳琮英,看着她那麼辛苦,他心疼不已,并發誓說:“一定好好讀書,将來做大事,回報陳琮英。”

在那個年代,包辦婚姻很少有感情深厚的,但任弼時和陳琮英卻是例外,懂得感恩,步伐一緻的兩個人,也彼此深愛着對方。

2:跟随丈夫,走上革命道路

在父母和陳琮英的供養下,任弼時利用五年時間,順利讀完了高小和明德私立中學

看到任弼時越發優秀,陳琮英心裡也很着急,她也渴望進步,渴望學習知識,但當時的條件壓根不允許她走進學校,是以她讀書一事也就耽擱下來了。

1919年,任弼時轉入長沙第一聯合縣立中學學習。

任弼時妻陳琮英,生育9兒女隻留下4人,48歲時丈夫去世她拒絕改嫁

這一年,爆發了“五四”愛國運動,已經接受新思想教育的任弼時,産生了強烈的濟世救國思想,不但參加了湖南學會聯合會的組建和學生罷課活動,還參加了毛澤東等人組織的俄羅斯研究會。

1920年,任弼時被派到上海參加了外國語學社俄語學習班, 并在那裡加入了社會主義青年團,正式走上革命道路。

次年,任弼時被派到莫斯科學習。臨出國前,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陳琮英的教育問題。

他告訴陳琮英,一定要找機會學習。同時,還給父親和陳琮英的哥哥寫信,讓他們幫助陳琮英走上讀書之路。

有了任弼時的鼓勵,陳琮英接受教育的事情慢慢步入正軌。在長沙,她白天去工廠上班,晚上則去夜校學習,用努力和勤奮摘掉了文盲的帽子。

任弼時妻陳琮英,生育9兒女隻留下4人,48歲時丈夫去世她拒絕改嫁

而遠在莫斯科的任弼時,既擔心陳琮英太辛苦,又挂念她的學習情況,是以二人經常有書信往來,這在當時也是一段佳話。

任弼時在國外,一待就是三年,終于在1924年回到了國内,此時已經加入共産黨的她,被組織安排到上海工作。

當時,任弼時剛從蘇聯,他儀表堂堂,年輕有為,許多女青年都向他示好,可都被任弼時果斷拒絕。

任弼時妻陳琮英,生育9兒女隻留下4人,48歲時丈夫去世她拒絕改嫁

而當那些人知道,任弼時的未婚妻是家裡包辦的,而且隻是一個女工時,心裡都有些不了解。

任弼時很果斷地說:“我們雖然是包辦婚姻,可是我們之間有愛情。”這份堅守令人動容。

1926年,為了工作需要,組織上将陳琮英也接到了上海。此時,這對情侶已經分别了六年之久,但他們沒有絲毫的陌生感,見面就激動得緊緊地擁抱在了一起。

不久後,他們正式結為夫妻,陳琮英不僅僅是嫁給了任弼時,也嫁給了革命事業。

3:風雨同舟的革命夫妻

上世紀二十年代,是中國最動蕩不安的時代,而為了帶領勞苦大衆走上幸福之路,我黨的革命上司人和革命者們,不惜抛頭顱,灑熱血。

作為黨的一份子,任弼時的工作非常繁忙,組織學生罷課,組織勞工罷課。當然,革命工作的背後,不僅有辛苦,也有風險。

對于丈夫的選擇,陳琮英無怨無悔地支援,同時她也加入了組織,成為了一名交通員,他們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革命夫妻。

然而,風險就降臨到了他們夫妻身上,陳琮英也第一次感受到了革命的危險,但她并不害怕。

任弼時妻陳琮英,生育9兒女隻留下4人,48歲時丈夫去世她拒絕改嫁

1928年,在陳琮英生下女兒後不久,任弼時就不幸被敵人抓捕。面對敵人的審訊,任弼時一口咬定,自己隻是一個商鋪的夥計

敵人為了逼供,對他動用酷刑,但革命者的意志是鋼鐵做成了,縱然飽受皮肉之苦,任弼時也堅決守護自己的身份和黨的秘密。

就在任弼時遭受敵人折磨時,得知丈夫被捕的陳琮英心急如焚,她立即帶上了剛出生不久的女兒,爬上了一輛拉煤車,在風雨交加中,趕到了長沙。

陳琮英隻有一個年頭,就算拼命也要救回自己的丈夫。到了長沙,陳琮英找到了組織,大家一起合力開始營救任弼時。

任弼時妻陳琮英,生育9兒女隻留下4人,48歲時丈夫去世她拒絕改嫁

陳琮英按照丈夫的假口供,将自己裝扮成了一名長沙女老闆,在與前來核實身份的敵人周旋時,她淡定自如,不慌不忙,成功打消了敵人的懷疑。

在黨組織和陳琮英的努力下,任弼時終于被無罪釋放。見到遍體鱗傷的丈夫時,一向堅強的陳琮英忍不住大聲痛哭。

也是在這時,任弼時才知道,自己的女兒在趕往長沙的途中,因為受凍,不幸夭折了,他悲痛不已。

雖然飽受折磨,痛失愛女,但革命尚未成功,任弼時和陳琮英用最短的時間,整理好心情,再次踏上了革命道路。

任弼時妻陳琮英,生育9兒女隻留下4人,48歲時丈夫去世她拒絕改嫁

然而僅僅過了一年,任弼時再次被敵人抓捕,敵人依舊對他動用殘酷的刑罰,可任弼時就算把嘴唇咬出血,也堅持說自己隻是一個商人。

這次任弼時被捕,又是陳琮英不顧一切和敵人周旋,哪怕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陳琮英也絲毫沒有露出破綻,憑借過人的魄力和膽識,陳琮英再次将丈夫成功救出。

陳琮英雖然接受教育較晚,但受丈夫的影響,她已經成長為了一名優秀的革命女戰士。

4:共走長征路

自從參加革命後,任弼時和陳琮英幾乎沒有分開過,為了革命事業,他們堅守在一起,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他們的前三個孩子,都因為各種原因不幸夭折,這也是夫妻二人心中永遠的痛。

1931年,陳琮因終于成功生下了女兒“遠志”。然而,孩子剛出生不久,因叛徒出賣,陳琮英和女兒落到了敵人手中。

後經過周恩來多方營救,再被關押了一年後,陳琮英和女兒才得以恢複自由,為了安全,她将女兒送回了老家,然後趕上蘇區和丈夫團聚。

任弼時妻陳琮英,生育9兒女隻留下4人,48歲時丈夫去世她拒絕改嫁

1933年,在革命根據地,陳琮英生下了兒子任湘贛,可當時革命形勢嚴峻,根本無暇照顧孩子,夫妻二人隻能忍痛将兒子送給當地老鄉撫養,隻可惜這個孩子後來也不知去向了。

1934年,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裡長征開始了。陳琮英跟随丈夫一起踏上了艱難的長征路。

陳琮英是纏過足的小腳,不能穿草鞋,一路上隻能用布纏着腳走路,在到處都是碎石的路上,每走一步都會傳來鑽心的疼痛。

但不管多麼艱難,陳琮英都沒有想過放棄,她心裡有一股強烈的信念,跟随丈夫南征北戰,照顧好丈夫的飲食起居。

也正是因為有了陳琮英的照顧,任弼時幾次死裡逃生,他動情表白妻子:“跟你結婚是我最大的幸福,下輩子我們還在一起....”陳琮英臉上挂着眼淚直笑。

任弼時妻陳琮英,生育9兒女隻留下4人,48歲時丈夫去世她拒絕改嫁

而在長征途中,他們還生下了一個女兒遠征。雖然路途艱難,但他們堅持将孩子帶在身邊。

為了給妻子滋補身體,哪怕一點青菜,任弼時都讓給妻子吃,,他也會抽空去釣魚,給妻子熬魚湯。

一路上,任弼時背着女兒,攙扶着妻子,那副畫面,感動了無數人,而這也是當時長征許多同志的真實寫照。

5:

曆經艱難險阻,他們終于到達了革命聖地延安。在這裡,任弼時的工作更加繁忙,而他的身體又不是很好,陳琮英既是機要秘書,也是任弼時的生活管家,将丈夫照顧得無微不至。

抗戰爆發後,因為工作需要,任弼時和陳琮英又不得不分開,孩子遠征也不得不送回老家,一家人再次面臨生離死别,陳琮英的眼淚就沒斷過。

後來,任弼時受中央派遣去蘇聯擔任中共駐共産國際代表,他們才再一次重逢,并在蘇聯度過了兩年,并生下了女兒遠芳。

任弼時妻陳琮英,生育9兒女隻留下4人,48歲時丈夫去世她拒絕改嫁

但為了抗戰,夫妻二人回國時,隻能将女兒留在蘇聯,他們自結婚以來,生後養了好幾個孩子,可死的死,失蹤的失蹤,活着的也不在身邊,這種痛苦隻有為人父母的才能體會。

解放戰争時期,任弼時的任務更加繁重,此時他的身體已經非常不要,患上了好幾種嚴重的疾病。

而為了照顧丈夫,陳琮英就帶着年幼的兒子遠遠,跟随随軍征戰,吃盡了苦頭,看他無怨無悔。

曆經八年抗戰,四年内戰,新中國終于成立了,這是無數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

任弼時妻陳琮英,生育9兒女隻留下4人,48歲時丈夫去世她拒絕改嫁

建國後,任弼時的身體越發不如從前了,組織上安排他去蘇聯養病,為了節約經費,這次他沒有讓陳琮英陪同,但陳琮英在家總是提心吊膽。

唯一欣慰的是,在蘇聯任弼時見到了女兒任遠芳,父女二人的團聚,讓人淚目,為了革命他們犧牲了太多,無法用言語來表達。

1950 年 5 月 28 日, 任弼時父女終于回到了祖國。那天,陳琮英率全家去迎接丈夫和女兒,這也是任家的第一次大團聚。

任弼時看着妻子和幾個兒女,心裡非常高興,還張羅拍了一張“全家福”。

可惜,這也成了 任家的最後一張全家照。

任弼時妻陳琮英,生育9兒女隻留下4人,48歲時丈夫去世她拒絕改嫁

1950年 10 月 27 日,任弼時因腦病突發而不幸逝世,終年46歲。

任弼時的去世是我黨的重要損失,包括毛主席在内的一些革命同志,都落下了淚水。

原以為幸福生活剛剛開啟,卻沒想到死别來的如此突然,面對患難與共的丈夫,就這樣猝然離世,陳琮英悲痛不已。

丈夫去世那年,陳琮英才48歲,但她終身未改嫁,獨自一人将四個孩子培養成才,算是對丈夫最好的交代。

任弼時妻陳琮英,生育9兒女隻留下4人,48歲時丈夫去世她拒絕改嫁

值得一提的是,陳琮英一生都過着簡樸的生活,任弼時去世後不久,他就将丈夫的一些重要遺物都捐贈給了國家。

在之後的日子裡,哪怕生活水準好了,她也一直保持着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她總是對後代們說:“現在已經很好了,有房子住,餓不着肚子,而且她始終以‘布衣’自居,從不說自己自己是‘夫人’”。

2003年5月31日,陳琮英因病去世,終年102歲。

走過一個世紀的陳琮英,不僅是任弼時的妻子,更是中國革命的見證者。

她的一生,可以用坎坷二字來形容,她一生生育九個孩子,最終隻有4個健康成長,她中年喪夫,卻因為愛情,甘願孤獨過活53年。

陳琮英的一生,是偉大的一生,她以自己堅毅而樸實的一生完美地诠釋了革命者的意義!!!

——本文完結,感謝您的閱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