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清代的喪葬禮制,親王無論多尊貴,死後都不能葬入皇陵,從現有的記載來看,無論是清東陵還是清西陵,都沒有發現有親王入葬的案例。而且按照規定,親王園寝的規格隻能在皇帝、皇後之下。但雍正時期的怡親王允祥,卻是個特例。

允祥是雍正帝的左膀右臂,他在康熙年間隻是一位普通的皇子,任何爵位和封号也沒有。但是由于他在雍正争儲的過程中,極力擁護雍正。是以,在雍正登基後,允祥成了衆兄弟中最受寵幸的親王。
康熙帝去世的第二天,允祥幾乎一步登天,獲得了和碩怡親王的封号,并被委任為總理事務大臣,總理戶部三庫等事務。
從雍正 元年到雍正八年期間,允祥扮演着極為重要的角色,分管事務涉及政治、軍事、經濟、司法等各個方面。他辦差謹慎,忠心侍君,多次赢得了雍正帝的表彰。
允祥在雍正時期獲得了許多榮譽,比如增加護衛、儀仗,親王雙俸,賞賜大量金銀,額外賞賜後世子孫郡王。而且雍正帝為了突出允祥的身份,将允祥已經去世了24年的生母追封為皇貴妃,并葬入了康熙帝的景陵。在康、雍時期,像允祥這樣受器重的親王大概隻有允祥一人了。
不僅如此,雍正帝對允祥的後事也很關心。本來,雍正帝準備在自己的泰陵附近,即皇陵内給允祥選了一塊墓地,希望他死後能繼續陪伴自己左右。要知道,這可是天大的榮譽,以親王身份葬入皇陵,這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心願。
而允祥對此卻誠惶誠恐,多次固辭,說自己沒有這個福分,更不能壞了祖宗的規矩。無奈之下,雍正才作罷。後來,允祥在涞水縣附近找了一塊墓地,要求雍正帝賞賜給他。此時,允祥已是重病在身,雍正隻能答應了允祥的請求。
雍正八年,允祥的身體已經十分糟糕,他自知大限将至,于是對自己的後事做了周密的安排。他根據《大清會典》的規定,給自己畫了一幅園寝圖,并叮囑家人,按照此圖營建園寝,決不能有任何違制。而且,允祥還提出,在他死後一切金銀珠寶皆不随葬,有日常的用具便可。
雍正八年五月初四日,積勞成疾的允祥病逝,年僅45歲。雍正帝痛失賢弟,悲痛欲絕,下旨辍朝三日,并幾次親臨怡親王府祭奠。按清制,親王死後谥号隻有一個字,但雍正認為一個字并不能概括允祥的功績,是以在賜谥“賢”的同時,又将此前親賜的“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八個字加于谥号之前,是以,允祥成了清代谥号最長的一個。
二年後,即雍正十年,允祥的金棺奉移園寝。奉移時,雍正帝又兩次在允祥靈前奠酒。同年九月十三日,允祥葬入園寝。允祥死後,雍正帝令其配享太廟,入祀京師賢良祠。乾隆十九年,上谕允祥入盛京賢王祠,三十九年,上谕允祥之親王爵位世襲罔替。由此,允祥成了清代首位恩封的鐵帽子王。
允祥的園寝完工于雍正十年九月,建成後,雍正帝下令設立守備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二員、兵丁五十名,永遠守護。其看守官員級别和兵力配備遠遠超過其他的親王園寝。
允祥的園寝營建本來是按照《大清會典》中的規制進行營建的,可雍正帝多次下旨對于一些建築予以升格。按照國家規定:親王園寝享堂5間,大門3間,繪五彩、飾以金,用琉璃瓦。
但允祥的園寝無論哪個方面都大大超出了親王的規格,不僅享堂增為7間,還建有兩座碑亭、華表、五孔橋等建築。而這些建築隻有皇帝才能享有,就是在皇後陵中也沒有見過,可見允祥的園寝超過了清代皇後陵,是名副其實的大清第一王爺園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