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軍少将與中将為孩子訂婚約,兩人抗戰殉國後,孩子70年後才見面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日軍狂妄叫嚣,三個月滅亡中國,面對如此的奇恥大辱,全國人民齊心協力,全身投入了抗戰中,在這場民族之戰中,有許多英勇的中華好兒女,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和鮮血,我們知道,盡管先人已逝,但是他們精神長存。

國軍少将與中将為孩子訂婚約,兩人抗戰殉國後,孩子70年後才見面

路景榮

在這些殉國的将領中,任國軍少将的路景榮,在自己短暫(35歲)的一生中,留下了一個令人唏噓不已的故事。

路景榮是江蘇常州人,1902年出生,15歲時,路景榮曾前往湖南上中學,後來父親病逝,家道中落,他不得不辍學,軍閥連年混戰,百姓民不聊生,對于一個有着強烈民族自尊心的路景榮來說,這無異于是痛苦的,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看到了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悉心了解後,路景榮認定,三民主義一定可以救中國。

國軍少将與中将為孩子訂婚約,兩人抗戰殉國後,孩子70年後才見面

路景榮與妻子

1925年,路景榮隻身來到廣州,考入了黃埔軍校第四期,在這裡,路景榮受到了嚴格的軍事訓練,最重要的是,他見到了一個改變自己一生信念的人,他叫恽代英。

恽代英當時是黃埔軍校的政治教官,他同時也是一位共産黨人,在黃埔軍校時,恽代英博學的知識,幽默的講課,将許多同學們吸引了,路景榮便是其中的一位,從軍校畢業後,路景榮正式的加入了國民革命軍,不久,他參加了北伐,随後10年的時間,他一步步從連長,升任到了團長。

國軍少将與中将為孩子訂婚約,兩人抗戰殉國後,孩子70年後才見面

1937年8月13日,日軍進攻上海,淞滬戰役爆發,當時路景榮是國民黨第九十八師五八三團上校團長,抗戰全面爆發後不久,九十八師就接到指令,水陸兼程,趕赴上海南翔,待命投入戰鬥。

在這樣的一個夜色裡。

路景榮給妻子張瑞華寫下了遺書:賢妻如晤:對日作戰不可避免。這次作戰非同尋常,軍人守土有責,不打退日軍進攻,決不苟全性命。隻要你帶好三個孩子,我雖死也安心。紙短情長,臨池依依,望你在家鄉多加珍重。

國軍少将與中将為孩子訂婚約,兩人抗戰殉國後,孩子70年後才見面

8月15日,九十八師投入淞滬戰役,9月10日,面對敵人的瘋狂進攻,已經升任為少将參謀長的路景榮壯烈犧牲在指揮部内,未後退一步,年僅35歲。

路景榮犧牲的消息傳出後,同為九十八師團長的王禹九深為悲痛,他還曾和路景榮為他們各自的孩子訂下婚約。

國軍少将與中将為孩子訂婚約,兩人抗戰殉國後,孩子70年後才見面

王禹九

王禹九是浙江台州人,1902年出生,18歲投筆從戎,考入了浙江陸軍幹部學校,在北伐期間,由于他表現非常好,受到了陳誠的器重,不久,他被送入了黃埔軍校。

1931年,王禹九升任98師587團上校團長,由于國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九一八事變”後,東北迅速淪陷,這讓王禹九十分氣憤,全國人民鼎力要求抗戰,但是蔣介石卻依然是“攘外必先安内”方針。

587團的軍需主任郝守隆是個愛國軍人,他曾多次組織為抗戰募捐,不僅如此,他還經常帶一些紅軍學校的招生廣告和進步書刊,王禹九看後,十分激動,他說:“我們是有四萬萬人口、有幾千年文化的大國,難道能被一個隻有彈丸之地的小人國吃了嗎?我不信!”

國軍少将與中将為孩子訂婚約,兩人抗戰殉國後,孩子70年後才見面

王禹九與妻子

1937年4月,郝守隆與其他幾人被秘密處決,王禹九逃過一劫被撤職,“七七事變”後,王禹九被放了出來,繼續擔任98師上校團長。

全面抗戰的爆發,讓王禹九深為氣憤,他決心盡自己所有的精力救國抗戰,在路過家鄉時,他曾給妻子寫信:遠清吾妻:值此強鄰壓境,國難當頭,民族存亡之際,凡我國人皆有抗敵保土之責。我身為軍人,為國捐軀,分所應爾。疆場拼搏,生死難期;設有不測,務須節哀。并望擇人更适。

淞滬會戰中,好友路景榮犧牲,王禹九深為悲痛,在此之前,他曾和路景榮為他們的孩子訂下過婚約,那是在1935年時,路景榮的兒子路永翔出生,同年,王禹九的女兒王文黎出生。

國軍少将與中将為孩子訂婚約,兩人抗戰殉國後,孩子70年後才見面

兩位本來關系就十分親密的好友,就這樣為孩子訂下了婚約,他們還曾想把兩個孩子交換撫養,但是由于諸多原因,此事隻好作罷。

王禹九要為女兒訂婚約,受到了妻子的反對,不過當路景榮犧牲殉國後,王禹九的妻子改變了主意,她有意将自己第二個女兒嫁給路景榮的兒子路永翔。

1939年,王禹九在南昌突圍時犧牲殉國,國民政府追授他為中将。

此後,由于戰亂的原因,路家與王家之間,再無聯系,他們的母親帶着他們天各一方。

70年過去了,2009年,已經改名為路月浦的路永翔,接到了王文黎打來的電話,3月,兩位老人在上海相見,他們談到了各自父親的往事,雖然兩人多年未見,但是他們“就像是親人一樣”并不陌生。

國軍少将與中将為孩子訂婚約,兩人抗戰殉國後,孩子70年後才見面

王文黎拿出了自己珍藏的一張相片,是兩個三四歲的小孩,一男一女,路月浦看到後詢問她,為什麼她也有這種照片,原來,這是一張拍攝于1938年的照片。

随着深入的聊天,他們也知道了,當年自己父親為他們訂下的“婚約”談到這裡,兩位老人哈哈大笑,縱談歲月的滄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