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英國、美國、法國、德國、俄國、日本、意大利、奧匈帝國等八個侵略者,各自出一部分兵力組成聯軍入侵大清王朝,僅僅用了10天時間便攻陷了都城北京。戰敗的清朝,再一次被迫與列強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這就是《辛醜條約》,這使整個中國陷入了更加深重的災難之中!

慈禧太後劇照(來自網絡)
八國聯軍究竟有多少兵力
入侵大清王朝的八個國家,他們的總兵力究竟有多少呢?我們來做一個簡單的算術題,将八個國家的總兵力相加一下吧:
日軍800人,俄軍4800人,英軍3000人,美軍2100人,法軍800人,奧地利軍隊58人,意大利軍隊53人。是以,八個強盜的兵力全部加起來的數字是:18811人!
聯軍如此少的兵力,為何10天便攻陷都城
列強雖然是八個國家,但1萬多的兵力就數量而言,相對于大清王朝龐大的軍隊根本就不值一提,那為何僅僅10天就被攻陷了都城呢?
我們知道,前期抵抗八國強盜的主要力量是義和團,他們人數雖然衆多,但武器僅是十分原始落後的引魂旌、雷火扇、陰陽瓶、如意鈎等,這自然是無法與列強先進的毛瑟槍對陣的,抵抗無疑是以卵擊石的,失敗也似乎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義和團英勇抗擊(來自網絡)
那麼清王朝的軍隊在幹什麼呢?大家别以為清王朝在整個過程中毫無抵抗,事實并不是這樣子的。
可能有的人不知道,其實這場戰争是慈禧太後主動向列強宣戰的。慈禧太後在戰争初期,為表示決一死戰的決心,對與列強開戰有不同意見的人是絕不姑息的。如兵部尚書徐用儀、戶部尚書立山、内閣學士聯元、吏部左侍郎許景澄、太常寺卿袁昶等五位反對宣戰的大臣,都被她“斬立決”了。
其實,清軍還是作了一些抵抗的。隻是大清朝的軍隊也并不比義和團強多少,結果在所有戰争中都是一敗塗地。可以說,清王朝的軍隊甚至還不義和團呢!
隻是戰敗後,慈禧太後為了保住自己的權勢,又立即回過頭來和“諸國”和好了!
清軍與義團都戰敗了,似乎是情有可言的。但是,在這場大敗的後面,還有比戰敗更值得反思的問題!
八國聯軍竟擁有人數衆多的雇傭民
在八國強盜進攻清王朝的時候,有這樣一個在今天看來仍然心痛的場景:
八國聯軍行軍時,總有為數衆多的“雇傭民”跟在後面,他們推着小車幫着強盜們運物資、送給養。當強盜聯軍部隊進抵北京,面臨着高大的城牆無法攻入時,是這些人通風報信告知可從下水口進入。于是,聯軍沿着指引從下水口順利攻人了城内。攀牆圍攻皇宮時,有人幫着架梯、扶梯,還有人騎于牆頭幫助強盜們瞭望。
慈禧太後(來自網絡)
而普通群眾,當看到聯軍部隊從下水口魚貫而來時,他們都是揣看手站在兩旁,麻木地觀看!這真是比戰敗更刺痛人心的事,是以清王朝治下的天下完全是一盤散沙的狀态,慘敗的結果是可是想而知的!
結 語
或許,我們可以無情的責備那些為八國強盜當“雇傭民”的人,也對那些麻木的看客很不恥。但是,更應該反思的是這些令人匪夷所思的、深深刺痛着人心的奇怪舉動産生的原因:清王朝對百姓做了些什麼,竟讓他們變得如此冷漠?答案是,清王朝除了無情地向百姓索取甚至任意的殺戮外,其它再沒給百姓留下什麼了!是以,清王朝一而再、再而三的戰敗,其根源是在于民心的完全喪失。對此,你有何評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