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嶽飛若不理會趙構的那十二道金牌,會有什麼結局呢?

嶽飛若不理會趙構的那十二道金牌,會有什麼結局呢?

嶽飛生于北宋崇甯二年(公元1103年),此時當政的正是北宋實際的亡國之君宋徽宗,宋徽宗醉心于藝術創作,在藝術領域确實頗有成就,奈何卻不是當皇帝的好手,他在位期間荒廢朝政,國家政治嫉妒腐敗,北宋也瀕臨滅亡。嶽飛自二十歲起先後從軍四次,到南宋時期就成為了抗金名将,在建炎二年到紹興十一年這十三年的時間裡,嶽飛參與指揮了數百次戰鬥,立下無數戰功,是南宋主戰派不可或缺的将領。紹興四年嶽飛收複襄陽六郡,紹興六年北伐,收複了中原的鄭州、洛陽等地,後在郾城、颍昌(今河南許昌)大敗金軍。眼看北伐有望,可宋高宗趙構宰相秦桧卻一味主張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嶽飛班師,随後嶽飛就以“莫須有”被處死,南宋失去了一位有能力領軍打仗的将領。都說将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如果嶽飛不理會那十二道金牌,他會有怎樣的結局呢?

嶽飛若不理會趙構的那十二道金牌,會有什麼結局呢?

嶽飛若是抗旨,繼續北伐,那就給奸臣秦桧落下了口舌,其他主戰派将領諸如張俊、韓世忠等也會有意見,畢竟嶽飛若真的抗旨不尊,那就是居功自傲,搶奪其他将領的功勞,這樣一來嶽飛北伐就失去了朝廷的補給和其他宋軍的支援,深入中原必定失敗,結局可能會兵敗被俘,又或者戰死沙場。

其次趙構下的指令是讓嶽飛退兵,然後自己回朝,那麼嶽飛可以選擇帶兵回朝,将奸臣一并消滅,控制朝政,不過這就是造反了,嶽飛作為一代忠臣不可能這麼做。若嶽飛真的造反,那也是不怎麼切合實際的。當時嶽飛率軍進駐了朱仙鎮(在今河南開封),與臨安相隔一千七百多裡,就算嶽飛在朱仙鎮建立根據地,那也無法保證這麼長的戰線補給不出問題。雖然嶽家軍的戰鬥力比一般宋軍要強,但數量遠遠比不上其他宋軍,嶽家軍人數在十萬人左右,而南宋軍隊總人數預計在一百五十萬人,以十萬之衆對抗百萬之衆,戰鬥力再強也難以取勝。況且其他宋軍都占據着主要城市,依靠地形和防禦工事,很容易就能擋住嶽飛的步伐,畢竟攻城需要工程機械,相當沉重,嶽飛若帶着這些重武器,行軍速度就會變慢,若不攜帶,攻城就難上加難,這是個無法兩全其美的問題。

嶽飛若不理會趙構的那十二道金牌,會有什麼結局呢?

當然最重要的是此時金國雖然無力滅宋,但主力都還在,若宋朝内部将領反叛,這可是金國再次南下攻宋的好機會,更何況反叛的還是抗金名将嶽飛呢?若金國真得知嶽飛反叛,恐怕做夢都要笑醒了。抗金将領率兵内鬥,整個宋朝将不堪一擊,到時候不說收複中原失地了,就是南方的土地都得被金國攻占,嶽飛的結局依舊不會好。

當然嶽飛也可以選擇不直接奔襲臨安,可以先打下江南富庶之地,然後以此為根據地對抗南宋朝廷和金國,但這就得看士兵願不願意了,畢竟自古造反成功者屈指可數,在當時的大環境下,能夠儲存國家和性命就實屬不易,跟着造反風險太大。

不管怎麼假設,嶽飛都不會有什麼特别好的結果,最多能夠憑借一塊富庶的根據地割據一方,但也逃不過滅亡的命運,隻能說他生不逢時,沒有碰上一個力主抗金的皇帝。

嶽飛若不理會趙構的那十二道金牌,會有什麼結局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