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援軍距衡陽隻有5裡地,為啥就是不進城?一位軍長說出了心裡話

長衡會戰爆發後,薛嶽的天爐戰法被橫山勇破解,42軍近3萬人在長沙僅僅守了4天就棄城而逃,日軍乘勝追擊,将衡陽團團包圍,衡陽保衛戰由此爆發。戰役初期,橫山勇以68和116兩個師團圍攻衡陽,以第13、第40和第58師團阻擊救援衡陽的國軍。是以這一時期國軍打不進來還是情有可原的。但日軍對衡陽的兩次總攻接連失敗後,橫山勇不得不将第40和第58師團回調,參加對衡陽的攻擊。

援軍距衡陽隻有5裡地,為啥就是不進城?一位軍長說出了心裡話

此時,第10軍已經在衡陽堅守了一個月,兵力損失極大,彈藥也所剩無幾。方先覺不斷向重慶軍委會求援,稱“衡陽危在旦夕,個人事小,國家事大,請無論如何派一團兵力進城,我們自有辦法”。他甚至私下對幕僚稱,不管是哪個部隊,隻要能派一隊人馬沖進衡陽解圍,“我一定給他磕頭,請求蔣委員長給他頒青天白日勳章”。

援軍距衡陽隻有5裡地,為啥就是不進城?一位軍長說出了心裡話

收到方先覺的救援電後,蔣介石嚴令各部“奮進解圍”。但各解圍部隊為了儲存實力,誰也不願意和日軍硬拼,少一接觸便以“激戰一番,日軍兵力強大”為由撤走。原第9戰區派往第10軍的督戰官兼炮兵指揮官蔡汝霖曾在回憶中稱: “最後兩旬,我們每夜均在中央銀行防空洞上面聽援軍的槍聲。聽得近了,大家都興奮欲狂,槍聲遠了,便怅然若失,内心裡也不知是怨是恨,乃是一種說不出的酸楚滋味。”

援軍距衡陽隻有5裡地,為啥就是不進城?一位軍長說出了心裡話

6月23日,對援軍望眼欲穿的方先覺終于接到了重慶軍委會的來電,稱62軍一部已“到西南郊五裡亭”。方先覺大喜過望,為了接應援軍進城,他把最後的機動兵力軍部特務營拿了出來,精選了150名官兵,組成5個突擊排,由營長曹華亭帶領出城接應。當這批勇士冒死來到約定地點後,卻連援軍的影子都沒有看到。曹華亭含淚對部下說:雖然援軍沒有接到,但大家已成功突圍,有願意離開戰場的可以離開,我決心打回衡陽城,與第10軍共存亡。結果沒有一個人離開,他們重新殺了回來,進城時僅餘30餘人。

援軍距衡陽隻有5裡地,為啥就是不進城?一位軍長說出了心裡話

那麼62軍為何就是不進城呢?據《衡陽文史》抗戰專輯記載當時外圍作戰的62軍軍長聲稱自己“是來流血流汗,出命出力,為第10軍奪功”的;另有一軍長竟稱“衡陽解了圍,方先覺豈不成了抗日英雄!”典型的見不得别人好的心态,尤其是對方的這種好還要建立在自己損失的基礎上。這也是國軍解圍鮮能成功的原因,常德保衛戰如此,衡陽保衛戰如此,就連後來的孟良崮戰役和雙堆集戰役莫不如此。以此心态來解圍,能成功才是怪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