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896年李鴻章訪美老照片:身高1米83,身穿黃馬褂,30艘軍艦開道

1896年8月28日早晨,美國紐約港口人頭攢動,從四面八方趕來的市民和媒體記者,均彙聚于此,将道路堵得水洩不通,而更為矚目的,莫過于在港口排列的30艘美國海軍軍艦,包括主力艦“邁阿密号”、“德克薩斯号”、“聯盟号”,以及最大的旗艦“紐約号”,艦隊司令邦司正在船上不斷部署着。

上午9點,人們等待的目标,搭乘清朝外交使團的“聖路易斯”郵輪,總算從地平線,緩緩駛入港口,上面清晰标刻着大清龍旗,随後美國軍艦上響起19響的禮炮,岸邊爆發出一陣陣歡呼...

1896年李鴻章訪美老照片:身高1米83,身穿黃馬褂,30艘軍艦開道

在美國東部陸軍司令盧傑等人的注目下,聖路易斯遊輪上走下一個瘦瘦高高的老人,他穿着着軟綢外套,外面披着一層黃馬褂,本來1米83的個子因為戴着清朝官帽,顯得更加醒目,當老人看到盧傑後,立刻擺脫了随從的攙扶,迅速伸出了手,兩人随即握在了一起。

1896年李鴻章訪美老照片:身高1米83,身穿黃馬褂,30艘軍艦開道

對于兩國而言,這是曆史性的一天,上述的老人正是李鴻章,他開啟了兩國官方的第一次正式交流。

1896年李鴻章訪美老照片:身高1米83,身穿黃馬褂,30艘軍艦開道

對此美國人也是極其重視,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典禮,還有不少人自發的前來,《紐約時報》描述現場時提到,“人人都想目睹清國總理大臣的風采,因為此人管理的人口比全歐君主所管理人口的總和還多”。

李鴻章通路美國的背景,也是頗耐人尋味的。

1896年李鴻章訪美老照片:身高1米83,身穿黃馬褂,30艘軍艦開道

作為最早和清朝打交道的幾個西方國家之一,早在1784年,北美獨立戰争後的5個月,美國商船“中國皇後号”已經駛入了廣州港灣。

盡管到了1844年,美國和清政府在澳門簽署了《望廈條約》這份不平等的協定,但是一直到1899年美西戰争爆發,清美關系在和西方各國列強當中,算是最為平緩穩定的一段。等到了19世紀80年代,兩國關系進一步密切,前往美國的華工達到了30多萬,參與了西部大開發在内的各種工程。

1896年李鴻章訪美老照片:身高1米83,身穿黃馬褂,30艘軍艦開道

而在甲午戰争之後,三國幹涉還遼成功,清政府逐漸開始意識到國際交往的重要性,外交政策從“以夷制夷”轉向“結強援”,是以李鴻章奉命出使歐美各國,在歐洲,他先是會見了俄皇尼古拉二世、德皇威廉二世和俾斯麥,之後又受到了維多利亞的接見,8月28日,通過大西洋抵達美國紐約,和當時的美國總統,南北戰争中一舉成名的格裡夫蘭将軍碰面,兩人彼此也結下友誼。

1896年李鴻章訪美老照片:身高1米83,身穿黃馬褂,30艘軍艦開道

李鴻章來訪的目的無非三點,一者是參觀歐美各國的實際情況,汲取經驗,二者推廣宣傳洋務運動,而第三者則是華人在美利益的具體磋商。

1882年,美國通過了排華法案,不但禁止從中國輸送勞工,還禁止已經在美國的華人取得美國國籍,在此之後,華人的地位以及人格尊嚴,都受到了十分嚴重的迫害。

為此李鴻章十分明确地表達了自己的不滿,他更改了回國路線,甯願從加拿大入境,前往太平洋坐船回國,也不願意進入西部排華最嚴重的州郡。

1896年李鴻章訪美老照片:身高1米83,身穿黃馬褂,30艘軍艦開道

他通路了美國諸個城市以及唐人街,包括紐約和費城,街道上則随處飄揚着大清龍旗。等到9月2日上午,李鴻章還在紐約的華爾道飯店接受了記者的采訪,裡面也有着不少具有時代感和意義的對話,

當被問起在美國最喜歡什麼的時候,李鴻章回答說:“我對我在美國見到的一切都很喜歡,所有事情都讓我高興。最使我感到驚訝的是20層或更高一些的摩天大樓,我在中國和歐洲從沒見過這種高樓。”

1896年李鴻章訪美老照片:身高1米83,身穿黃馬褂,30艘軍艦開道

提起婦女接受教育時,李鴻章則表示,有經濟能力的家庭,一般會聘請女家庭教師,但是清朝卻并沒有女子就讀的公立學校,不過清廷或許應該學習西方教育制度。女子教育同樣也是所需要的存在。

除此之外,李鴻章更是呼籲美國民間幫助對《格利法》(排華法案)修改或者廢除,進而更好地保障僑民權益。

9月6日,李鴻章在華盛頓登上美國官方準備的特别列車,趕往加拿大,順便在邊境參觀了著名的尼亞加拉大瀑布,正式結束了自己的美國旅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