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有自己的生命,它就像一個人,既随和又自尊。——餘秋雨
在安徽省的西北部,有一個地方叫做亳(bó)州市,它是安徽省的一個地級市,距離安徽省的省會合肥大概三百多公裡,地處華北平原的南邊,在它的西部和北部是與河南省接壤,西南部是與阜陽市相接壤,東面和淮北市相鄰,東南面和淮南市毗鄰,轄區總面積八千三百多平方公裡,總人口五百多萬。
看到亳州市這個名字,很多第一次見到的人,如果不注意,很容易認成“毫州”。那麼我們現在就來說一說這個亳州的“亳”字的起源。
“亳”字是古代的都邑名字,是商湯時期的都城。相傳這個地方曾經分成三個地方,分别是南亳、北亳和西亳,分别是當時的谷熟、蒙和偃師三個地方,如果放到現在,就分别是現在的河南商丘縣東南面、河南偃師縣西面和偃師縣。在《史記.殷本紀》中就有記載:"湯始居亳",說明亳就是當年湯受命為盟主的地方。
至于“亳”這個字的本來意義,我們可以從甲骨文中找到一些證據,甲骨文中的“亳”字,在它的上面有一個“亭”字頭,這樣我們就可以把它了解為一個亭狀的建築物。它的下面有一個“麥穗”的形象。在這裡就可以了解豐收的糧食。是以,“亳”字的本義應該就是糧倉的意思。
下面我們再來說一說亳州市的曆史沿革:
在夏代,在亳州的境内有虞氏和塗山氏兩個地方。到了商代的時候,在這個地方建立了都城。到了西周時期,在這裡建立了焦國,并修建了焦城。春秋時期,陳國将焦國滅亡,焦城也就屬于了陳國,後來又屬于了楚國。
到了秦朝,開始實行了郡縣制,在這裡設定了谯縣,隸屬于當時的泗水郡管轄。到了西漢時期,谯縣隸屬于沛郡管轄。東漢時期,又在這裡設定了豫州刺史部,後來又屬于沛國管轄。
到了晉代,在這裡設定了谯國,後來又改成了谯郡。北魏時,這裡是南兖州的轄區。北周時,在這裡設定了總管府,并且在公元579年,将南兖州改成了亳州。
到了隋朝,又将亳州改成了谯郡。到了唐代,又恢複了亳州的叫法。在宋朝的時候,亳州隸屬于淮南路管轄,後來又将亳州升格為集慶軍。金代時,這裡隸屬于南京路管轄。元代隸屬于汴梁路管轄。在劉福通起義時期,亳州成為了“韓宋”政區的都城。
到了明朝,亳州一開始是縣,後來又升成州,隸屬于鳳陽府。清朝時,亳州隸屬于當時的安徽布政使司管轄。民國時期,亳州變成了亳縣,在1947年的時候,設立了亳城市。
新中國成立以後,在1986年的時候,亳縣被撤銷,成立了亳州市,這時的亳州市是一個縣級市,由阜陽地區管轄。到了2000年,亳州市成為了地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