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高居兵團政委,卻沒有軍銜,但後來的成就創下一個記錄

大家都知道,1955年我軍首次授銜的時候,很多人因為轉到了地方工作,錯過了授銜的機會,比如譚啟龍就是其中的代表。

1949年2月,第三野戰軍改編後,下轄4大兵團,其中第7兵團司令是王建安,政委就是譚啟龍,是以,如果譚啟龍能參加授銜的話,就算不是上将,至少中将是跑不了的。

他高居兵團政委,卻沒有軍銜,但後來的成就創下一個記錄

譚啟龍是江西永新縣人,1928年,15歲的譚啟龍參加了革命,因為頭腦靈活,積極上進,後來成為湘贛省少先隊總隊長。

紅軍長征開始後,譚啟龍跟着陳老總留了下來,堅持遊擊戰争,經曆過九死一生,但幸運的是,他都奇迹般地挺了過來。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譚啟龍所在的部隊改編為新四軍蘇浙軍區第二縱隊,他擔任政委,帶着部隊在浙東漸漸打出了名号,成為一支能征善戰的抗日勁旅,譚啟龍在當地也成為一名響當當的英雄人物,人們都親切地稱他為“老百姓的譚政委”。

到了抗日戰争後期,浙東縱隊奉命北撤。當時,譚啟龍的二兒子剛剛出生不久,還沒滿月,就不得不交給當地一個叫翁大花的老鄉撫養。當時,翁大花也有一個孩子,比譚啟龍的孩子隻大4個月。

其實,譚啟龍是有顧慮的,因為他在浙東太有名,他走後,反動派肯定會瘋狂報複,更不會放過他的孩子。

他高居兵團政委,卻沒有軍銜,但後來的成就創下一個記錄

這時,翁大花說,譚政委對咱浙東有大恩,沒有他,哪有我們的好日子?于是,她毫不猶豫地扔下了自己的孩子,抱着譚啟龍的孩子跟着部隊北撤。

後來,翁大花在一次戰鬥中不幸犧牲。譚啟龍因為忙于戰事,沒有好好處理她的後事,心裡一直很愧疚。

直到解放後,譚啟龍專門帶着自己的兩個兒子來到浙東,經過多方尋找,終于找到了翁大花的親生兒子,讓三個孩子成為兄弟。

譚啟龍在第三野戰軍高居第7兵團政委,但是到了建國後,就離開了部隊,轉到地方工作,是以跟軍銜失之交臂。不過,譚啟龍後來擔任的職務,卻絲毫不比開國上将低,甚至還創下了一個記錄!

什麼記錄呢?就是先後擔任過浙江、山東、福建、青海、四川五個省的省委書記,另外還擔任過濟南軍區政委、浙江省軍區政委、四川省軍區政委,位高權重。

他高居兵團政委,卻沒有軍銜,但後來的成就創下一個記錄

(圖:譚啟龍(左)與譚震林、羅瑞卿)

譚啟龍在浙江的時候,還做過一件事,得到了蔣家人的感謝。

在解放初期,老百姓非常痛恨蔣介石,是以他在浙江奉化溪口的住宅破壞得很厲害。譚啟龍知道這件事後,專門讓浙江省委發出告示,要保護好蔣介石的财産和祖墳。

為了讓工作盡快落實,譚啟龍專門到蔣介石的老宅,組織人員把老宅恢複原貌,并把蔣介石軟禁張學良的地方也修繕一新。

幾十年後,蔣家後人重回故鄉,還特地托人轉達了對譚啟龍的感謝。

1982年,譚啟龍已是69歲高齡,積極響應中央關于“幹部年輕化”的号召,在省委書記中第一個提出離休申請,其高風亮節,為後人樹立了崇高的榜樣。

2003年1月22日,譚啟龍在濟南病逝,享年90歲高齡,走完了自己輝煌的一生。

曆史客棧作者:荒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