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埋下神兵千百萬”——聊一聊抗日戰争中真實的冀中道地戰!

"道地戰,道地戰,埋下神兵千百萬!"這首耳熟能詳的歌曲,說的是抗日戰争時期,中國軍民運用道地戰與日本侵略者頑強鬥争的曆史。聶榮臻元帥說過:"神出鬼沒,出奇制勝的道地戰是華北人 民保家衛國,開展遊擊戰争,在平原地帶戰勝頑敵的偉大創舉。地 道戰又一次顯示出人民戰争的無窮偉力"。

道地戰是在敵強我弱, 敵人占據了城市和鐵路沿線,我們占據廣大農村的客觀基礎下,堅持持久戰和敵後抗戰的特殊而有效的戰鬥形式,是抵抗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日寇的一大法寶。

“埋下神兵千百萬”——聊一聊抗日戰争中真實的冀中道地戰!

1942年到1944 年,日本侵略者在冀中平原上開展 "大掃蕩",對當地村鎮實施"殺光、搶光、燒光"三光政策。美麗富饒的冀中平原随處可見"擡頭見崗樓,邁步登公路;無村不戴孝,遍地是狼煙"的凄涼景象。在"無險可 據"殘酷的環境下,如何保護當地群衆的生命和财産安全, 如何開展平原遊擊戰,怎樣堅持革命鬥争,成為冀中軍民 生死存亡的重大問題。

冀中平原地形與山區不同,一馬平川,無險可據,這樣 的地勢環境和特點,使當地的軍民抗日活動和遊擊戰争完 全暴露在敵人眼前,随時存在着被掃蕩、清剿的危險。

據上司冀中抗戰的呂正操将軍回憶,道地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是經曆了一個漸漸發展的過程。 冀中地區的人民群衆為了防止被日僞軍抓走,在敵人來搜捕時敵藏入菜窖和山 藥窖内,後來又在自己家中挖掘了隐蔽洞 ,也叫"蛤蟆蹲"。這種洞容積很小,人在裡面不能活動,隻能消極隐蔽。敵人一旦發現,也很難逃脫。

“埋下神兵千百萬”——聊一聊抗日戰争中真實的冀中道地戰!

由于單個的地洞隐蔽效能有限, 群衆便将幾個地洞連通起來,形成了道地。這種連通越挖越廣,"到了1944年春天,不但每家的道地都通着,而且道地從這個村莊通到了那個村莊"。華北地區曆史上就有挖掘道地作戰的記載:"其窖地非但藏粟 ,亦以避虜。虜人遇窖不敢入,惟積草熏之。 然其多歧窦,即熏煙,有他竅出不為害 。第家家穿道地,又穿之,每每長裡餘,嘗與他家穿處相遇。"抗戰時冀中的道地"不但與幹部 、遊擊隊員的生命聯系着, 而且與幹部、戰士之工作、作戰情緒有重大關系。有了一個好洞,戰士們比保有一處華麗的莊院還要高興痛快。"

曆史上記載最早的道地戰,發生在距今 2400 多年前的戰國時期。《墨子·備穴》中就有開鑿道地進行攻防作戰的記載,這種戰術在三國時期又有了新的發展。公元 198 年曹操與張繡的安衆之戰、199 年袁紹與公孫瓒的易京之戰、204 年曹操與袁尚的邺城之戰、223 年 曹真與朱然的江渡之戰以及228 年諸葛亮與郝昭的陳倉之戰,都出現了道地戰的身影。

據《資治通鑒》記載,公元199 年,袁紹将公孫瓒圍困在易京城中久攻不下。袁紹便派部隊便挖掘道地,一直挖到公孫瓒的城樓下,公孫瓒自知不能幸免,就絞死自己的姊妹、妻子兒女,然後放火自焚而死。公元 204 年曹操大軍圍攻邺城,首次綜合使用了"道地戰"的攻城方式,"上築土山,下挖道地",完全斷絕了邺城内外的聯系,最後輕易的攻入了邺城。

“埋下神兵千百萬”——聊一聊抗日戰争中真實的冀中道地戰!

冀中地區的群衆有建造地窖的傳統,"就田中作窖,開地如井口,深三四尺,下裡蓄谷多寡,周圍展之,盛谷多至數千石"。每當北方遊牧民族來犯時,當地百姓便會藏于窖中。敵人不知底細,不敢貿然入窖,隻好用柴草燃煙熏嗆。由于窖内洞洞相連,縱橫交錯,連綿數裡,挖有許多分洞,煙從主洞入分洞出,使敵人無計可施。

1942年,日軍采用鐵壁合圍、縱橫梳篦的清剿戰術,對冀中平原進行滅絕人寰的大"掃蕩",并有計劃地建據點、修公路、挖封鎖溝,進行細碎分割,妄圖撲滅抗日烽火。日軍在冀中總計修築據點、崗樓、碉堡 1700 多個,新修公路 5250多公裡,把冀中根據地用點、碉、 路、溝分割成 2670多個小塊,每塊都處于嚴密的火網封鎖之下。

面對日軍的強大攻勢,冀中抗日鬥争隻得被迫轉入地下。晉察冀軍區第十軍分區的上司在開會時說:"隻靠'蛤蟆蹲'被動躲避是不行的,必須另想能藏、能打的有效辦法"。會上有人提議将各"蛤蟆蹲"連接配接起來成為道地,一個村裡的可以連接配接,幾個村裡的也可以連接配接;一個村子遭到襲擊,可以躲到另外的村子裡去;敵人發現了一個,還有 很多個;道地可以藏人,也可以做運兵、作戰等其他用途。

“埋下神兵千百萬”——聊一聊抗日戰争中真實的冀中道地戰!

這個決議通過後,第十軍分區的黨員、民兵和群衆根據村莊的地形,把全村主要道路的地下用"中"字型通道連接配接起來,在道地内修築了防煙、防火、防毒和防水的四防設施,還将道地通風口與地面上的煙囪、水井、牆頂等結合起來,在村邊、街道等角落, 修築了掩體和射擊孔,形成了房連房、街連街、村連村的道地網,構築了内外聯防,互相配合,打擊敵人的立體防禦體系。

道地網修築完成了,在充分發揮道地工事的優勢基礎上,冀中軍民又創造出依靠道地的多種戰法。他們總結出道地的四種好處:"好打敵人,好藏自己,鑽了又能打,打了還可跑"。各村之間有了道地網,在戰鬥中可以互相援助,夾擊敵人,取得更大戰果。

“埋下神兵千百萬”——聊一聊抗日戰争中真實的冀中道地戰!

道地鬥争必須依靠于群衆的力量,否則是不可能完成的。道地基本是依村而建,挖掘道地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還要承擔被日軍發現後展開報複的風險,沒有群衆的支援是不可能辦到的。中國共産黨與群衆的魚水關系,連日本人承認:"由于血緣和地緣的關系 ,群眾與中共黨軍的關系非常堅固"。

冀中地區是抗日戰争後日軍最早占領的地區 ,日軍在這裡燒殺搶掠,人民群衆因而成為堅定的抗日者,日本人面對群眾一緻的抵抗,除了濫用恐怖和報複,沒有其他辦法。呂正操将軍曾說過:" 冀中群眾在日軍侵略中體驗到的現實傷害,是以是革命的、愛國心高的地區 "。

“埋下神兵千百萬”——聊一聊抗日戰争中真實的冀中道地戰!

道地鬥争必須依托村落進行,在華北的大平原上,村莊往往建有完整的或分段的圍牆,環繞着整個村子。這種圍牆主要作用是防禦盜劫 ,保護村民,但在抗日戰争中,卻成為道地與村莊防禦的基礎。同時冀中地區的村落規模一般較大 ,人口密度也較高,一個村二三百戶屬于常态。這樣的環境對于道地鬥争形成天然支援,因為敵人一個據點平均隻有五六十名敵僞軍,這點人想要獨自包圍一個村莊是很困難的。 當敵人包圍東街時,群衆便能由道地跑到西街出村;或到另一個道地、地洞隐蔽起來,敵人往往無計可施。

1942年 5月27日,日軍出動 300 餘人,對定南縣的東西趙莊、東西城村及馬阜才等十餘村莊進行掃蕩。定南縣遊擊隊與民兵在給予日軍迎頭痛擊之後,躲進道地繼續堅持鬥争。但不幸的是,日軍找到了道地入口。雖然敵人不敢進入道地,但他們違背國際公約,殘忍的将大量毒瓦斯放進了道地,緻使 800 多名群衆犧牲,制造了慘絕人寰的大慘案。

“埋下神兵千百萬”——聊一聊抗日戰争中真實的冀中道地戰!

這次慘案以血的代價喚醒了人民,冀中人民在對日軍無比痛恨的同時,也意識到了道地建設中存在的各種隐患和問題,給以後的道地建設和鬥争提供了血的經驗。

随着戰局的發展,冀中黨組織要求各地将隻能隐蔽不能作戰的道地加以改造。冀中軍區司令員楊成武還總 結了構築作戰道地的經驗,寫成《冀中平原上的道地鬥争》的小冊子發到各地。從此以後,冀中的道地越來越完善,構築得越來越巧妙。各種各樣的新型道地不斷被人民群衆創造出來,敵人既不易找到,也不容易破壞。

據黨部門考證,八年抗戰期間,冀中人民構築的道地大概在1.5 萬公裡左右。為了儲存有生力量,有效地打擊敵人,冀中人民在黨的上司下,根據戰争需要将道地逐漸延伸,最後挖成戶戶相連、村村相通、四通八達、上下呼應的道地網,将碾盤、櫃台、爐子、 廟宇等工事改成能攻擊的隐蔽槍眼,構成地下立體交叉火力網。道地内有指揮部、休息室、兵工廠、 儲糧室、指路牌、陷井、廚房等,形成了能打能藏、可攻可守、進退自如的地下長城。

“埋下神兵千百萬”——聊一聊抗日戰争中真實的冀中道地戰!

冀中人民為了更有力地打擊敵人,還在鬥争中摸索出了一套反對敵人破壞道地的辦法:第一是僞裝洞口,使敵不易發現;第二是把洞身設計得複雜多變,既能迷惑敵人。又能在洞内打擊敵人;第三是把道地建成防毒、防水、防火的安全堡壘,使得道地戰以燎原之勢蓬勃開展,取得了非凡的戰績。

道地戰的特點及其意義 在中、日雙方整體軍事實力對比相差懸殊的情況下,道地戰實作了隐蔽性與戰鬥性相結合。道地裡面設施完備,分别有射擊孔、瞭望孔、拉雷孔,洞内設有翻闆、陷阱、翻口、卡口、沙袋、石闆等打擊敵人的機關,又有休息所、廁所、糧、水、燈火等保護自己的裝置。最大程度的利用了道地的效能。道地戰與地面戰鬥互相配合,在儲存我方實力的同時,有力地打擊了敵人。

“埋下神兵千百萬”——聊一聊抗日戰争中真實的冀中道地戰!

道地戰實作了道地與道地之間、村落與村落之間的聯防作戰。 道地戰是一種"打了鑽,鑽了再打,打後又鑽又再打"的鬥争政策,能夠在戰鬥中互相援助,使敵人攻無目标,戰無對陣,進而在心理上戰勝敵人。各村落依托道地組織成天、地、院戶的聯防以及村邊沿高房頂和道地内的聯防,形成了縱橫三層的火力網,依托道地進可攻,退可守,形成了一個立體作 戰的格局。

冀中道地的高度發展,使我軍在平原地區建立了鞏固的後方。在敵人"掃蕩"、"清剿"的緊張環境中,有許多工作都是在道地裡面秘密進行的,根據地的工廠、醫院、報社、倉庫、電台也大都設在道地裡,為對敵鬥争提供了安全的防護。

“埋下神兵千百萬”——聊一聊抗日戰争中真實的冀中道地戰!

在冀中地區道地戰的帶動下,華北其他地區的道地也都得到廣泛發展。道地戰創造出的遊擊戰争模式,是軍事戰争史上的一個奇迹,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财富。道地戰“化無險可守的平原為不可攻克的要塞,是人民戰争的偉力,戰争史上的奇觀”。它不僅在抗日戰争中居功至偉,而且為随後的解放戰争的勝利也作出了突出貢獻。這一古老的作戰方法,在抗日民族解放戰争中得到更大的 發展與創造,發揮了打擊敵人的奇效,并永遠載入史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