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崔健失蹤對年輕人來說是一件悲傷的事情

崔健失蹤對年輕人來說是一件悲傷的事情

"搖滾樂"這個詞誕生了,60歲的崔健也随之誕生。

2021年9月,在他的新專輯《飛狗》發行後,有人說"曾經激烈批評的老崔回來了",而另一些人則把《飛狗》比作崔健的"一步之遙",說他"早已過時"。

崔健撒謊。

如果時尚縱,我仍然不合時宜。

崔健從未放棄過搖滾樂。在《飛狗》中,他的反擊是"逆空而行",而在《時間的B面》中,他大喊"嘿!老子根本沒有改變!"

無論時代大戲唱什麼,崔健總是牢牢地釘在那裡,像一顆堅硬、鋒利的釘子。

但是,無論是飛狗還是其他任何東西,都很難讓這些歌曲像1980年代和1990年代的海嘯一樣引起共鳴。

他成名的時代和氛圍早已一去不複返了。

崔健失蹤對年輕人來說是一件悲傷的事情

崔健今年60歲。

這是他耳對耳的第一年,也是他錄音室專輯的第9年。

媒體人說,在他前幾張專輯大獲成功之後,"錯誤"越來越少,他或多或少已經成為一個哲學家,一個每天喜歡談論西方文明核心的人,以及一個過于依賴技術和細節的音樂謹慎的人。

崔健的錄音師李某遊說道:"兩個不同厚度的軍鼓對于觀衆來說沒有太大的差別,但對他來說卻很不一樣,今天錄了一個軍鼓的聲音,第二天他覺得太厚了,他會要求一個薄薄的重新錄音。"

一組鼓的拆卸很複雜,需要2個小時。同時,有十幾個麥克風面向聲音,放置在鼓的周圍和中間,改變每個麥克風的位置會産生不同的效果,這帶來了數十萬種可能性。"一個鼓必須調整一個星期。

崔健經常在錄音室裡獨自拿着麥克風在房間裡走來走去,直到找到自己想要的聲音。

在表演市場上,崔健也展現了自己的"不合時宜"。

在一檔名為《幸福中國》的節目中,崔健的樂隊在場的觀衆現場調了40分鐘,主持人中間連續圈,此後很少有電視台敢邀請崔健。

面對市場的需求,人們表示,他顯然不像曾經屬于同一個"景文唱片"的王峰那樣"靈活"。

九年後,"僵化"的崔健交出了音樂的第七個答案,"飛狗"。

崔健失蹤對年輕人來說是一件悲傷的事情

崔健新專輯《飛狗》

崔健失蹤對年輕人來說是一件悲傷的事情

崔健于1986年5月9日在北京勞工體育場舉行的"紀念國際和平年百位歌手音樂會"上首次演唱《什麼都沒有》。

1985年,邁克爾·傑克遜(Michael Jackson)上司發行了"我們是世界"(We Are The World),這是一個45星級的合唱團,成為有史以來最着名的公共服務單曲。

同年,在中國台灣,由張愛佳演唱會《明天會更好》,羅大佑作曲,星光熠熠,來自台灣、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的62位歌手齊聚一堂。

很快,"彙集100中國大陸成為流行歌星,以同樣的形式紀念國際和平年"的計劃在張丹麗,中國音像出版公司的兩位年輕編輯吳海剛和當時不知名的作曲家郭峰的倡議下開始了。

崔健失蹤對年輕人來說是一件悲傷的事情

崔健找到了組織者王彥軍和吳海剛,說他剛剛寫了一首歌,希望能參加演唱會。表演總監王彥軍将崔健列為30位獨立歌手之一,并報上司準許。

演出前一天,在上司人看到排練後,他們冒着給這首歌一張"綠卡"的風險,這首歌有西北風。

當時,同台三位以上的歌手很難通過認可,怕"抓不住方向"。主辦方吳海剛在談到演唱會的籌備過程時說——"無數圈,腿也跑得很薄,哪裡有壁,鼻子是平的。"

許多人将1986年定義為"中國搖滾樂的新年",将夜晚定義為"時代之夜"。

1986年,崔健出道演唱《Nothing》

當晚,當數百名歌手唱起《讓世界充滿愛》時,一個身穿軍裝、褲子和雙腳高低綁在舞台上的男人,猶如一個時代的空降兵。

他仰望天空,長聲喊道:"我曾經問過沒完沒了",問遍了所有人的迷惑,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和聲音,喊出了一代人的孤獨和苦澀。

在那一刻,某種覺醒似乎是固定的。

從現在開始,這個節目令人震驚。當時,雙手上滿是汗水。

崔健失蹤對年輕人來說是一件悲傷的事情

《Nothing》的采樣靈感來自西北的新田巡演,崔健創造性地融入了神奈、古筝、長笛、蜻蜓等民族樂器,大膽地加入了朋克、爵士、非洲流行音樂、說唱特色和節奏。

在過去,沒有人能想象到,絲綢竹樂團以其微妙的委婉語,可以與激情搖滾音樂出現在同一舞台上。

雖然大衆都知道《一無所有》隻是崔健為女友寫的一首情歌,但這首歌卻成為崔健的裡程碑和象征。崔健被推到舞台中央,鄧立軍、披頭士和滾石樂隊的聲音零星地從地上傳來。

崔健不僅代表崔健本人,也代表他的音樂本身。

在街上拿着吉他的年輕人,在北島讀完《我不相信》後,唱起了《什麼都沒有》。他們不僅開始模仿崔健的聲音、頭部和姿勢,還開始模仿"愛誰誰"的勢頭。

成名來得太突然,就連崔健自己都覺得,太容易了,完全害羞。"這就像被時代賄賂一樣。

出生于1980年代的DJ李青說:"我們的青春在1980年代認識崔健,就像美國青春在1960年代遇見鮑勃·迪倫一樣,在合适的時間找到了一種解密自己内心思想和認知的方法。"

後來,在采訪中,崔健總是要面對這些類似的問題:你變了嗎?你還生氣嗎?你認為你屬于這個時代嗎?

崔健的血是紅色的,但骨頭是藍色的。"我最好的時光已經過去了,"他委婉地告訴每一位記者。"

崔健失蹤對年輕人來說是一件悲傷的事情

1980年代畢竟屬于崔健。

"我們就像一艘不知道去哪裡的船上的旗杆,"列侬說。起初,沒有人知道該去哪裡,它漂浮在海裡。

崔健是被海浪推上去的"旗杆"。

1989年2月,他的第一張專輯,在正确的時間誕生,成為一個神話。九首歌,每首都都是經典,在河的南北兩邊演唱。

崔健的名字,火。

崔健失蹤對年輕人來說是一件悲傷的事情

這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張原創搖滾專輯",已經出現了七個版本,正版加盜版銷量超過1000萬張。

1989年4月,更名為Nothing,由香港和台灣的當地代理商發行。

1994年,台灣滾石唱片旗下魔石唱片同時發行了三張大陸搖滾歌手的專輯:窦偉的《黑夢》、何勇的《轉儲》和張楚的《孤獨的人是可恥的》。

在經營商業公司中,"魔石三傑"、唐代樂隊和崔健一起,終于被海峽兩岸的年輕人聽到了。

90年代初,台灣的流行音樂已經很發達了,有張玉生、趙川等搖滾音樂,但這些和崔健、唐代樂隊等搖滾音樂在狂野的強勢中,完全是兩種視聽體驗。

中國台灣的歌迷們,習慣了西方搖滾樂,突然聽到震撼的中國搖滾樂,感到"很震撼"。

崔健失蹤對年輕人來說是一件悲傷的事情

搖滾樂作為中國改革開放後出現的一種流行音樂形式,在20世紀80年代沒有得到社會主流文化的認可。

直到崔健出現。

人們高喊"一、二、三、四、五、六",觸動心跳,等待着偉大時代的到來。

崔順實的老朋友梁平形容他為"文藝複興時期的但丁"。攝影師為他拍攝的紅色背景肖像被賦予了與Thatrogga在未來幾年相媲美的含義。

它們印有海報、書包、運動衫和旗幟。

崔健演唱會的第一排,永遠都是1960年代出生的民營企業家。在創業的艱難時期,他的"一無所有"在他們的工廠裡。1990年代奧運冠軍李東華,在瑞士苦練了五年,一直在聽崔健的《假和尚》。

到了20世紀80年代末,崔健的搖滾勢不可擋。

這首歌在香港和台灣發行後,在北京掀起了一股搖滾旋風。1988年,超越樂隊來北京演出,黃家軒重唱《一無所有》。

崔健甚至出國放火了。1993年4月,他帶領樂隊赴日本進行亞洲之聲文化交流。

從那以後,崔健拒絕了價值500萬美元的伏特加廣告,這是中國搖滾明星首次獲得國際品牌的認可。

第二次,2011年5月,王峰成為通用汽車雪佛蘭Passach四驅SUV的代言人。

崔健失蹤對年輕人來說是一件悲傷的事情
崔健失蹤對年輕人來說是一件悲傷的事情

在民謠中如此受歡迎的崔健,一直無法被主流樂壇所接受。

在《一無所有》之前,崔健曾在北京歌舞廳擔任小号手。1984年,北京歌舞團國樂團(現為北京民族樂團)成員溫波受到外國搖滾樂隊的啟發,想組建自己的樂隊。

"我聽說國外都是樂隊,至少有四五個人,什麼聲音很飽滿,有低音、節奏、主音這些東西,是以想想,簡單說下,我們還要成立一個樂隊吧。

樂隊被稱為"七闆"。崔健是樂隊最年輕的成員。

崔健失蹤對年輕人來說是一件悲傷的事情

七合一樂隊,右,是崔健

"七人樂隊"主要以唱英文、日文歌曲為主,特在北京的小餐館裡演奏西方流行音樂,是當時北京成立的最早的樂隊之一。

樂隊成員都是來自北京歌舞團,甚至樂隊的樂器,都是文博向樂隊申請後,選購的歌舞團。第一場演出是在政協禮堂。"白色襯衫,黑色領結,西裝。雖然穿着正式,但這是樂隊的第一次脫口秀表演。

"原來我們演奏的姿态是坐着,無論什麼民間音樂好,管弦樂隊好,我從來沒見過這樣的站在舞台上,還會溜走。崔健回憶道。

在有史以來發行的唯一一盤錄音帶"七闆歌唱專輯"中,封底照片顯示"七闆"的成員穿着聞起來像1980年代的牛仔褲。了解七合一時代的人已經開始模仿平克·弗洛伊德(Pink Floyd)、西蒙·加芬克爾(Simon Garfunkel)和約翰·丹佛(John Denver)。

崔健失蹤對年輕人來說是一件悲傷的事情

崔健曾将搖滾樂的感覺總結為三個"自我":自信——不要迷失自我;自然 - 不要強迫自己;自由 - 釋放自己。

今年是中國搖滾誕生35周年。很難想象,這位曾經打過西裝打領結的溫柔年輕人,會帶領中國搖滾世界走過35年的風風雨雨。

1988年7月16日,《人民日報》的頭版從社會角度探讨了崔健現象,發表了一篇題為《從'無到有':崔健的作品為何大受歡迎》的文章。

這是搖滾歌手首次在内地主流媒體上被報道。崔健的"火"已經到了不容忽視的地步。

1989年3月,《一無所有》獲得人民日報、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頒發的十年金歌獎。

但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崔健搖滾事業就像日複一日的同時,也面臨着尴尬的局面。

崔健失蹤對年輕人來說是一件悲傷的事情

崔健與樂隊成員

在崔健登上"紀念國際和平年的百位歌手音樂會"的同一年,他和"七闆樂隊"參加了由中國音樂家協會主辦的孔雀杯全國民歌流行歌大獎賽。

在一群聲樂樂隊中,他們演唱了兩首原創歌曲:"Not I Don't Understanding"和"The Last Complaint"。樂隊在第一輪比賽中被淘汰出局,因為當時很難獲得主流的認可。

一邊是民謠的流行,另一邊是主流音樂圈不接受的,崔健的音樂自誕生以來就被烙上了不尋常的痕迹。

據媒體報道,1992年,他在天津的演唱會因為一場現場鬥毆而匆匆閉幕,第二天的演出被取消。今年以來,崔健已經13年沒能在北京舉辦大型演出了。

在他不能表演的日子裡,他打擊盜版,在現實生活中開展活動,并為慈善籌款活動表演。他的新歌迷上了說唱,在"Mix"中使用了70行歌詞。"這是關于面對世界,就像新聞評論一樣。

崔健失蹤對年輕人來說是一件悲傷的事情
崔健失蹤對年輕人來說是一件悲傷的事情

60歲的崔健經常在嘴邊說一句話,"我被90後的孩子包圍着,他們無法通過我。"

時至今日,角殼上都沾滿了一層白霜老人依然活躍在主要的演出現場,一首歌是兩三個小時。

其他人都擔心他會累。"你所要做的就是唱三四首歌。他覺得這對他的健康有好處。

退休并不存在于崔健的日程安排中。

"我認為中年男人實際上會工作。隻要你工作,你就承認自己是中年人。你做你真正喜歡的事情,我甚至認為這有助于你的器官恢複。"

崔健失蹤對年輕人來說是一件悲傷的事情

羅克的血,是父母送給崔健的。

崔健1961年出生于北京,從事文藝工作者。在家庭的啟發下,他從國小習小号長大,并在20歲時成為北京歌舞團的職業小号手。

當時,北京的"軍院"是時髦事物的聚集地,正是在那個時候,年輕的崔健接觸到了搖滾樂。

60歲的崔健變了,而且似乎沒有變。搖滾對他來說一直是血液,他自己的生活是一首經典的搖滾樂。

他管理得很好,仍然很瘦,帽子上仍然戴着标志性的紅色。

他仍然喜歡自己的工作,經常熬夜創作,在家裡安裝隔音裝置,除了架子鼓不能玩,"吹拉"不會打擾人。對于這首歌,他的要求是"如果你不興奮,就不能把它拿出來"。

有時候,崔健也會出現在年輕人聚集的毛、傻瓜移山等活屋裡。

在這些地方演出的大多數人都是年輕的樂隊,受到年輕粉絲的追捧。很多著名歌手,比如王峰、鄭炜,現在很少像這樣站在舞台下看别人的表演。

但崔健對這個世界還是有足夠的好奇心。

崔健拒絕就時間問題提出問題,稱自己從來都不"着急",将來會"優雅地變老"。

"如果我有機會在80歲時登上一本時尚雜志的封面,恐怕我不會回避它。如果有最高年齡的記錄,我準備打破它。"

崔健發現,時間和自己是一個群體。

"我發現這是一個好朋友,它會保護我的一些狀态,保護我的一些信仰,是以我有足夠的自信繼續前進。

崔健失蹤對年輕人來說是一件悲傷的事情

回首搖滾35年,崔健感到最開心的不是那天晚上在北京勞工體育場,60年後,中年人在舞台下哭着唱着"一塊紅布",但90年後少年唱着《藍骨》,在舞台下喊着自己的"軀幹"!

崔健的發音,在粵語中,與"曲幹"相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