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60多歲的崔健依舊是現場之王,但這才是最大悲哀!

作者:閣說

還記得知乎上有人問過一個問題:

“為什麼搖滾樂要聽現場?”

有位朋友引用了富士山音樂節中的一句話,來回答這個問題:

“這是耳機裡沒有的東西,是以我們要去現場。”

耳機裡的搖滾樂,難覓靈魂。

沒有魂,何以動人?

是以,如何将現場演繹好,是搖滾樂的魅力所在。

可當下,又有多少樂隊的現場經得起時間的考驗,駕馭得起搖滾樂的魂。

從崔健唱響《一無所有》至今三十餘載。

論搖滾現場,還是得看崔健。

三年前的濟南立耳音樂節,崔健照例壓軸。

等待久已,歌迷們早已按奈不住心中的雀躍。

薩克斯響起,标志性的紅星白帽,黑色T恤。

崔健,他來了。

“一、二、三、四。”

《新長征路上的搖滾》中熟悉的旋律響起,字字擲地有聲。

“濟南解放啦!站起來!跳起來!”

現場燃了,身體即刻被解放,跳動、雀躍...

鏡頭定格在崔健,他在台上跳躍着,勁頭兒十足。

不料,唱到《花房姑娘》時,音響裝置出了意外。

現場音量突然驟降,音樂戛然而止,觀衆陷入一片喧嘩中。

台上的崔健,淡定若如,扛起手裡的吉他清唱起來。

“你問我要去向何方

我指着大海的方向”

60多歲的崔健依舊是現場之王,但這才是最大悲哀!

幾千人的場子,崔健的在台上盡力吼着嗓子幹唱着,用真槍實彈讓現場活了起來。

那是我聽過最特别的一版《花房姑娘》,也是最有力量的一次live。

60多歲了,崔健一拿起吉他,吼一嗓子,粗粝沙啞的聲音,依舊那麼铿锵有力。

60多歲的崔健依舊是現場之王,但這才是最大悲哀!

搖滾的生命在現場,這是毋庸置疑的信念。

1985年那場規模盛大、力量非凡的LIVE AID,皇後樂隊一首《Bohemian Rhapsody》将這場演出帶入了高潮。

60多歲的崔健依舊是現場之王,但這才是最大悲哀!

現場近9萬嬉皮士的沸騰、狂歡...

這是現場的力量,是昂貴的耳機和音響給不了的體驗。

不久後的國内,崔健帶着《一無所有》來了。

1986年,北京勞工體育館“世界和平年”百名歌星演唱會,崔健随意套上一件大褂,挽着一高一低的褲腳吼出:

“我曾經問個不休,你何時跟我走”。

這一嗓子,是中國搖滾樂的第一次現場,撩動着無數愣頭青的心弦。

那一年,崔健26歲,血氣方剛。

此後,國内搖滾樂如雨後春筍般生長,如勢破竹。

從黑豹到唐朝,從崔健到魔岩三傑,從北京工體演到香港到國外舞台。

時間線拉得越長,這三十多年前的變化越是一目了然。

而崔健,無論把他扔在這條線上的哪個年代裡,他似乎都是搖滾現場的頂級水準。

90年代,老生常談的那幾場演出,在這裡就不多加贅述。

我們将時間拉近點瞧瞧。

2010年北京工體,崔健帶着86人的交響樂隊現身舞台,舉辦了一場《搖滾交響音樂會》。

這是全亞洲第一次搖滾樂和交響樂的融合嘗試,那年鼓三兒還在給崔健打鼓。

搖滾+交響,兩種音樂,兩種力量,碰撞後融合成為一股更加激越的火花。

《新長征路上的搖滾》《出走》《假行僧》《一無所有》《花房姑娘》《農村包圍城市》、《紅旗下的蛋》...

一邊是華麗的交響樂團,一邊是粗犷的搖滾樂。

當音符夾雜在一起,搖滾被交響,交響被搖滾,當年親臨現場的人早已被震撼。

在網上找到了當年《新長征路上的搖滾》的現場,

開頭交響樂團領隊,小提琴、大提琴齊聲而上。

一聲薩克斯吹響,崔健背着吉他跳着小碎步走來。

招着手對台下呼喊着:

“憋了一晚上了吧,跳起來吧。”

接着一場盛大的現場開始了。

崔健說:“如果當天現場效果不錯,我們就可能會出音像制品;如果不好,就不出。”

現場效果如何?

隔着音頻我都能感受到崔健的滿腔熱血。

那一夜,被稱為跨越時代的晚上。

崔健帶領着80多人的團隊,讓一個交響樂團跟着搖滾樂一起躁起來。

曾經看過這場演出的人,在豆瓣評價道:

“我們嚎叫,我們顫抖,我們震天動地,似乎重回了那個充滿思想解放氛圍的輝煌的八十年代。”

《新長征路上的搖滾》後半段,崔健對着人群喊道:

”今天是我的生日,五十歲大壽。“

那一年,崔健五十歲。

縱使年過半百,一場演出照舊讓你爽到爆。

60多歲的崔健依舊是現場之王,但這才是最大悲哀!

聊崔健的現場,少不了《一無所有》。

記得三年前南京咪豆音樂節,崔健是最後出場。

前面演出的是鄭鈞,盡管鄭鈞的現場已經夠頂,但是崔健這一唱,如同山珍海味襲來。

《一無所有 》、《一塊紅布》、《快讓我在雪地上撒點野》從開場都結束,幾乎每一首,底下歌迷都會大合唱。

兩次返場後,崔健帶來了第九屆南京咪豆音樂節的最後一曲《一無所有》。

映入眼簾的依舊是那款不變的紅星白帽。

也許是年紀大了,這幾年崔健身體略有發福,撥動琴弦時,寬大的西裝外套時不時被拂起。

他的表情沉重,眼裡充斥着複雜的感情,充滿力量地高唱:

“我曾經問個不休,你何時跟我走”,再一次充滿力量地呐喊,“你是否還要跟我走,如果我死不回頭”

依然擲地有聲。

悠揚的薩克斯風穿越夜空,大熒幕上映出崔健的特寫。

血紅色的燈光下,留下崔健孤獨的剪影。

60多歲的崔健依舊是現場之王,但這才是最大悲哀!

鏡頭放大,他的眼神依舊堅定。

他的歌聲依舊有力量,現場依舊劇烈燃燒,瀕臨沸點。

中場時,崔健朝台下問道:

“現場有多少70、60後?”

底下一片呼聲,紛紛舉起手。

而這一夜,不止屬于年輕人。

青年人圍在中間開起了火車,而一群中年後們他們也以自己的方式躁動着。

我身邊一對70後老夫婦正在盡情跳躍着身體,激動至極。

站在後排的我,舉起手機錄下了這首歌的現場。

回去後,我一次又一次循環播放着現場版的《一無所有》。

作為中國搖滾樂的開篇曲,如今的音樂軟體早沒了這首歌的音頻。

當晚那一刻,這首歌似乎自帶某種使命,給中國搖滾畫上了完美的圈。

兜兜轉轉三十餘載,聽最後一曲《一無所有》。

這首歌是起點,也是閉環。

而厲害不是這首《一無所有》,而是崔健。

他今年,63歲了。

依舊稱得上現場之王。

60多歲的崔健依舊是現場之王,但這才是最大悲哀!

當年和崔健同時期的老炮們,逐漸退隐,還有幾個在繼續演?

少之甚少。

唐朝、黑豹已不枉當年,魔岩三傑的時代也早已成曆史。

老一輩的搖滾人,現場依舊令人折服的屈指可數。

崔健不用說,體力、嗓音、唱功,毋庸置疑。

身後的樂隊們也是頂配,劉元、艾迪等一群人互相磨合多年,無疑是錦上添花。

許巍、鄭鈞、樸樹...前輩們的現場,也是每每聽不過瘾。

這正是他們音樂的魅力所在。

《樂夏》掀起一陣狂歡後,樂隊現場成了年輕人的狂歡熱地。

很多樂隊蜂擁而至,想在音樂現場分一杯羹。

隻是,樂隊們的現場水準卻參差不齊。

是騾子是馬,拿到音樂現場遛一遛,自然見分曉。

好的樂隊,不光是能夠讓你沉浸在刺激的氣氛中,更是能夠給你一場視聽盛宴。

唱功肯定是首要。

什麼“玩樂隊聽得是氣氛要啥唱功”,都是屁話。

前幾年的後海大鲨魚,人見人愛。

但是《樂夏》的幾次現場卻令人大失所望,着實有些拉跨。

要談體驗感,确實有待提高。

其次是背後的樂手。

搖滾現場,光環不單單是在主唱。

鄭鈞和樸樹這多年巡演帶的樂隊,都是頂尖級,他們都自己的高标準,彼此音樂理念相契合。

許巍和李延亮,多年的老搭檔了。

崔健背後的劉元、艾迪亦是如此。

60多歲的崔健依舊是現場之王,但這才是最大悲哀!

好的協作,展現的是音樂人的人格魅力。

保持頂級的現場,體力也不容忽略。

年過花甲的崔健,動不動就演一個小時以上,拼的是唱功,更是體力。

要不怎麼說,崔健牛逼。

我想這就是搖滾老炮的魅力。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能!

可是,中國搖滾三十多年,若還是得靠崔健,那才是最大的悲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