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白吹夢到長安:使力士脫靴,讓楊國忠出醜,預言楊貴妃是禍水

李白第一次入長安,是獨自闖蕩,想憑本事自薦求仕,結果四處碰壁,生活困頓,實在混不下去了,才無奈離開;第二次入長安,是受唐玄宗诏令,被封為“待诏翰林”,境遇與第一次相比,簡直是天差地别,連他自己也不禁感慨:“當時笑我微賤者,卻來請谒為交歡。”然而因不甘當“文學弄臣”,不願低眉事權貴,第二次入長安不過兩年,他也不願再混下去,主動請辭離開了。他兩次入長安,與很多人結緣,有的賞識他,有的憎恨他,有的與他為友,有的跟他唱對台戲……他們之間的交集和碰撞,演繹了一段段被後人津津樂道的曆史——

01 視唐玄宗為明主,卻不願做明主的寵臣

李白與唐玄宗緣分深厚,第一次相見,便享受寵臣待遇。據李陽冰的《草堂集序》記載:“帝嘉之,降辇步迎,以七寶床賜食于前,親手調羹。謂曰:卿是布衣,名為朕知,非素蓄道義,何以及此?”

作為還未受封的“草民”,能得天子“降辇步迎”、“親手調羹”,這種待遇可謂很罕見。李白顯然也很受觸動,因而視唐玄宗為明主,決定收起往日的沉淪,傾心輔佐。天性浪漫的他以詩銘志,說:“天門九重谒聖人,龍顔一解四海春。彤庭左右呼萬歲,拜賀明主收沉淪。”

李白吹夢到長安:使力士脫靴,讓楊國忠出醜,預言楊貴妃是禍水

然而現實并不如李白想的那麼浪漫。“明主”雖封他為“待诏翰林”,卻隻是把他當作文學弄臣,利用他的文學才華為其行樂助興而已。唐玄宗寵他不假,但在心高氣傲的李白眼裡,這種“寵”,猶如“以倡優畜之”,是可恥的。因而他非但未收“沉淪”,反而在日日醉酒中更沉淪了。他也就在這種醉酒的沉淪中,寫了一篇篇供帝王後妃遣興愉樂的諸如《白蓮池序》、《清平調》、《宮中行樂詞》之類的遵命文字。這些被李白視為可恥的遵命文字,很快就耗盡了他和唐玄宗之間的緣分,不到兩年,兩人就分道揚镳了。

02 把楊貴妃比作趙飛燕,預言她是“紅顔禍水”

楊貴妃是唐玄宗的寵妃,常侍駕行樂。李白也常被命随侍寫詩助興,不過幾乎每次都是喝得醉意朦胧。比如寫《清平調詞》組詩,就是醉得要用水濕面醒酒,方提起筆來一揮而就。

不過李白雖常醉眼朦胧,卻看得最明白,因而他在詩中表面看似贊美楊貴妃,實際上隐含諷喻。比如他在《宮中行樂詞》和《清平調詞》中把楊貴妃與趙飛燕相提并論,說:“宮中誰第一,飛燕在昭陽”;“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趙飛燕是漢之禍水,李白這樣寫,顯然有讓唐玄宗以此為鑒,不要過于寵溺貴妃之意。他在“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這句絕唱中,其實也隐誨表達了對唐玄宗過于沉迷楊貴妃美色的隐憂:自古君王雨露均沾,後宮才能和諧,相安無事,而楊貴妃卻“三千寵愛在一身”,獨占雨露,以緻“露華”太濃,恐難免成“禍水”,招緻“禍患”。

李白吹夢到長安:使力士脫靴,讓楊國忠出醜,預言楊貴妃是禍水

可惜唐玄宗沒能讀懂李白這種“褒美中以寓箴規之意”的暗示,仍然“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甚至愈演愈烈,到了“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的地步。看到“明主”被美色所迷,如此荒怠朝政,本就居心叵測的安祿山或許才敢發動差點覆滅大唐的安史之亂,進而讓李白對楊貴妃是“紅顔禍水”的預言不幸應驗。

可歎的是,李白也被“紅顔禍水”所禍害。因他在詩中隐晦的“預言”被有心人解讀,并以此挑撥,激發楊貴妃對他的忌恨,以緻數次勸阻唐玄宗欲對他的提拔和重用。而李白為避免被“紅顔禍水”進一步禍害,隻好主動請求歸隐。《新唐書》記載了這段曆史:“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為親近所容……懇求還山,帝賜金放還。”李白離去前無奈留詩雲:“君王雖愛蛾眉好,無奈宮中妒殺人。”

03 與賀知章結交,留下“金龜換酒”美談

李白受诏入京,早聞其名的賀知章第一個上門拜訪。李白将第一次離開長安後寫的《蜀道難》給賀知章看。賀知章看後驚為天人,稱他為“谪仙”,當即邀請他出去共飲暢談,因沒帶錢,便解下佩戴在腰間的金龜袋換酒。《本事詩》這樣記載:“李太白始自西蜀至京,舍于逆旅。賀監知章聞其名,首訪之,既奇其姿,複請所為文。出《蜀道難》以示之。讀未竟,稱歎者數四,号為谪仙,解金龜換酒,與傾盡醉。”

賀知章後來也向唐玄宗極力推薦李白。而有了金龜換酒和舉薦的情分,李白和賀知章成了忘年交,既是詩友,也是酒友。李白在供奉翰林期間,還結交了許多善飲的名士,經常一起飲酒賦詩,與賀知章等八人,号稱“飲中八仙”。杜甫在《飲中八仙歌》裡這樣描述:“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李白吹夢到長安:使力士脫靴,讓楊國忠出醜,預言楊貴妃是禍水

賀知章與李白還是同道中人。他在李白離去前便告老還鄉,經唐玄宗準許,請度為道士,但不久後仙逝。當李白離開長安去探訪他驚聞死訊時,寫了《對酒憶賀監二首》,表達自己深切的懷念之情。他在其中一首詩中提到了“金龜換酒”這段美好的記憶——

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

長安一相見,呼我谪仙人。

昔好杯中物,今為松下塵。

金龜換酒處,卻憶淚沾巾。

04 使高力士脫靴,令權貴低眉

李白曾詩雲:“安能低眉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顔。”可見他天生傲骨,看不慣愛作威作福的權貴,更不會低眉事權貴。不過從這句詩中,我們卻也能品出另一種意味:因他是唐玄宗身邊的寵臣,權貴對他應是拉攏不成就排擠打壓,讓他經常“不得開心顔”。

按他那種狂傲不羁的性格,權貴讓他不開心,他肯定不會忍氣吞聲,而是找機會反擊,讓權貴們也不得開心顔。“令高力士脫靴”,顯然就是其中較典型的例子之一。毫無實權的他當然不會明目張膽與權貴硬碰,自讨苦吃,而是借酒佯狂,狐假虎威,利用天子的權威令權貴低眉。《新唐書》這樣記載:“白嘗侍帝,醉,使高力士脫靴。力士素貴,恥之,摘其詩激楊貴妃。”《舊唐書》的記載也大同小異:“嘗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脫靴,由是斥去。”

李白吹夢到長安:使力士脫靴,讓楊國忠出醜,預言楊貴妃是禍水

“力士脫靴”的成語便來自這一段曆史。而讓這段曆史變得更有趣的是馮夢龍。他在《警世通言》中将這段曆史鋪排成一篇有趣的《李谪仙醉草吓蠻書》。他在書中這樣描述:“渤海王遣人送書至朝廷,朝中無人識得番文,經賀知章薦舉,玄宗召李白入宮。他譯出來書,又設法為玄宗解憂,寫吓蠻書退兵。玄宗親調禦羹賜李白。李白想起先前受到的譏诮,奏請玄宗,請楊國忠研墨捧硯,高力士脫靴結襪,兩人隻得遵命……”

李白為堅守做人的氣節,不惜得罪權貴,是可敬的。不過代價也是巨大的,就是讓他難容于朝,不得不放棄出仕報國的理想,想從此專注去修道求仙了。

05 讓楊國忠研墨,楊國忠出“難題”報複

李白讓楊國忠研墨捧硯之事未見正史記載,應屬野史或民間傳說。也許正因這些真假難辨的野史和傳說存在,才讓真實的曆史變得更生動、有趣。

比如,楊國忠因給李白捧硯磨墨後心懷怨恨,想找機會報複。有一次,唐玄宗召李白入宮宴飲賦詩,楊國忠想當衆羞辱李白,便給李白出一道“難題”,并讓他在三步之内想出對句。楊國忠出的“題”的确頗有難度:“兩猿截木山中,問猴兒如何對鋸?”然而天資聰慧的李白剛走出一步便從容答道:“匹馬陷身泥裡,看畜生怎樣出蹄。”唐玄宗聽後哈哈大笑,贊道:對得好!看愛卿如何出“蹄”!衆臣哄笑……

李白吹夢到長安:使力士脫靴,讓楊國忠出醜,預言楊貴妃是禍水

在長安,李白還同其他王公大臣等社會各層人士結緣。他在《東武吟》中說:“歸來入鹹陽,談笑皆王公。”從他寫的各類贈詩中可知,與他結緣的有郭将軍、陶将軍、崔侍禦、盧郎中、劉十六、裴十八、祝八等。這些緣分,當他離去時,雖已飄落成夢,卻讓他難忘。749年,他送友人去長安,在贈詩中說:“客自長安來,還歸長安去。狂風吹我心,西挂鹹陽樹。”759年,也就是在他離世前幾年,仍對長安念念不忘。他在《江夏贈韋南陵冰》一詩中寫道:“西憶故人不可見,東風吹夢到長安。”

也許,作為“谪仙”,李白注定一生漂泊坎坷,并在這過程中,與有緣人結緣。而他在注定的漂泊坎坷中,也在不斷地追求,或許,他是想尋求屬于自己的使命。

李白的“操蛋”仕途:被唐玄宗當“弄臣”,醉酒舞文“抗議”

李白“嘲笑”孔子,嘲諷魯儒,他是要“反孔”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