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朝為什麼被幾萬人的辛亥革命滅亡,卻滅了幾十萬精兵的太平天國?

太平天國造反,轟轟烈烈打了十幾年,沒有把大清幹翻。

辛亥年,武昌起義一聲槍響,大清很快就亡了。

曆史為何如此厚此薄彼呢?

槍在誰手?

槍杆子在手,别的都可以慢慢談。

太平天國鬧事時,大清手裡的刀已經頓了。但磨一磨,還是能用的。

清朝為什麼被幾萬人的辛亥革命滅亡,卻滅了幾十萬精兵的太平天國?

八旗、綠營雖已腐朽,但也不是用不了。他們打太平軍這種“悍匪”有點吃力,但鎮壓個一般的叛亂還是沒問題的。

鼎盛時期的太平軍從武昌到南京一路橫掃,清軍無力抵抗;北伐軍2、3萬人居然能直撲直隸,京師震動,但是,由于大清始終能牢牢控制大部分地區、軍隊,穩住形勢,調動資源來鎮壓太平軍。

最終,湘軍的崛起,埋葬了太平天國。

湘軍、淮軍的崛起,帶來了一個問題:“外重内輕”。

湘軍、淮軍,畢竟是大清“體制外”力量。這個系統下的将領擔任地方督撫,形成了地方實力派。

八國聯軍侵華時,李鴻章、劉坤一、張之洞等人搞出“東南互保”,已敢公然不給老佛爺面子了。

當然,老佛爺還算有手腕的女人,她還是能控住場子。

老佛爺一死,新上來的年輕滿清權貴們就按捺不住了,開始“摩槍”。

這一波“磨槍”,就把槍磨沒了。

清朝為什麼被幾萬人的辛亥革命滅亡,卻滅了幾十萬精兵的太平天國?

大清将新軍的指揮權、調遣權全部收歸軍谘府、陸軍部,中央集權嘛!

可是,中央那幫人又實在不像話!

别說袁世凱、張之洞這樣漢臣被打壓,就連端方、鐵良、良弼這樣相對不錯的滿清權貴也被排斥!

不僅如此,陸軍部裡,也混入了一堆革命黨!他們到處使壞,破壞陸軍部對軍隊的控制!

是以,清軍非常“自由”:附近的總督、巡撫看得到他,卻管不了他,陸軍部能管他,卻看不到他···完全失控了!

“失控”的後果,就是軍人自己說了算!

與當年“忠君”儒家思想熏陶出來的湘軍将領不同,新軍将領多是留過洋,接受過新式教育的人。他們有的幹脆就是革命黨,有的雖不革命但對大清也無“愚忠”思想。

各地駐防的八旗、巡防隊,大清能使喚,但戰鬥力不足;新軍已然失控。

武昌起義一聲槍響,各地新軍起義,大清各地總督、巡撫根本無力彈壓。

清朝為什麼被幾萬人的辛亥革命滅亡,卻滅了幾十萬精兵的太平天國?

大清所能仰仗的,唯有10來萬北洋軍···

結果,大家都知道了!

錢在誰手?

有錢能使鬼推磨。

太平天國造反時,大清已經有了财政危機。

尤其是太平軍一舉拿下富庶的東南後,大清更是收入銳減(倒是洪秀全富得流油)。

不過,當時的的大清收入降了,但沒有什麼房貸車貸,是以勒緊褲腰帶,摳摳搜搜,日子也能過。

尤其是曾國藩,以“厘金”為主,靠地方财政解決了問題,武裝了軍隊,把太平軍滅了。

到辛亥年,情況就就不同了。

大清連續被列強暴揍,分期付款,每年要賠的銀子一大堆!

要打仗,就得要找國外的銀行貸款。

問題是:人家銀行又不是作慈善的。

武昌起義後,南方紛紛革命。

當時大英帝國的在華利益,多在南方。

是以,這些英國銀行不太敢借錢給大清。

正好,革命黨表示:承認不平等條約,推翻大清後,願意繼續賠錢。

大英不想戰亂影響自身利益,不但不貸款,反而直接把大清的關稅給扣住了(當時大清關稅在英人掌握中)。

這是緻命一擊。

清朝為什麼被幾萬人的辛亥革命滅亡,卻滅了幾十萬精兵的太平天國?

袁世凱和太後攤牌時,不願再和“叛黨”打的借口就是:沒有貸款,怎麼打仗?

人心何在?

對一個壞政府來說,最危險的時刻通常是他開始改革的時刻。···人們耐心忍受痛苦,認為這是不可避免的,但一旦有人出主意想消除困難時,他就變得無法忍受了。——《舊制度與大革命》。

滿清自入關以來,一直不大得人心。

但在大清權威下,2百多年過來也就這麼過來了。

太平天國時期,滿清已勢微,太平軍軍興之初,中外皆持觀望态度。

但太平天國後來的表現,比大清更不靠譜。

《天朝田畝制度》理想雖好,卻難以實施;

清朝為什麼被幾萬人的辛亥革命滅亡,卻滅了幾十萬精兵的太平天國?

莫名其妙的拜上帝教,更是離經叛道,與千年道統文化為敵,為士紳所不容。

“太平時,王殺王”的鬧劇,更是令人早早看出其難成大器。

是以,大清官吏士紳甯死不降太平軍;以曾國藩為首的封建士紳,更是打着維護千年道統的旗号,組織起了湘軍。

辛亥年,這些都不可能再出現了。

讀聖賢書人,不會再為大清賣命了。

辛亥時期的革命家胡漢民,在一次酒足飯飽時曾說:科舉不廢,誰還來革命?

科舉,是無數讀書人改變命運的通道。

科舉被廢,雖是時代的無奈,但大清也是以盡失天下士子之心!

受新式教育的士紳,也不會給大清賣命了!

本來,這些人立場很複雜。有人支援革命,有人支援立憲,有人覺得不變也挺好。

可是,大清的“立憲”,内閣全是皇族!

如此,“立憲派”被當猴耍了!原本沒有明确立場的士紳也因對皇族集權不滿而憤怒!

袁世凱這樣的實力派漢臣也不會為大清賣命了。

清朝為什麼被幾萬人的辛亥革命滅亡,卻滅了幾十萬精兵的太平天國?

袁世凱早已為滿清權貴所忌。數年前,新帝登基,袁世凱被撸,九死一生。袁世凱這次如再有“再造社稷”之功,難道滿清貴族會放過他嗎?

當然,這一切,洋人都看在眼裡。

洋人看出大清統治者已控不住場子,準備尋找新的代理人了。

是以:洋人的錢,大清也拿不着了!

革命黨和北洋“南北議和”的主題很快變成:選擇袁世凱,還是選擇孫文?大清嘛,已經出局了!

大清,沒人陪你玩了,該亡了!

總的來說,大清是被自己給弄死的。

太平天國起義時,大清已如一頭病虎。雖然已不複當年虎威,但發起狠來還能咬人。

如果太平天國是一個精明的獵戶,大清當時獵也就被獵了。

可惜,太平天國不是一個好獵戶。

辛亥革命時,大清已如一個積木堆起來的高樓,雖然看起高高大大,但已經不起一推。

是以,盡管革命黨也有一堆問題,但一把推下去,大清這座高樓也就塌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