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易中天:天下興盛,匹夫沒份;天下危急,匹夫有責

這個标題,原是從易中天《帝國三部曲》裡借來的。

他說得極其正确!

我們從來說什麼“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句話就有問題。

匹夫有責,那貴人也有責嗎?

天下興盛之時,皇帝興土木、造宮殿;風子龍孫都做了豪富;達官顯貴,則歌舞升平。

這塊蛋糕,匹夫有份嗎?

沒有,田賦他們出,兵員他們出,勞役他們出——

所謂财富,非由天降,不為地生,一分一厘都“取之于民”,作為盛世的材料。

易中天:天下興盛,匹夫沒份;天下危急,匹夫有責

史書頌揚的,是賢君良相,是李世民,是魏征,而不是天天種地的匹夫。

天下若亡,禍亂朝綱、上下其手、侵帑害政的,也決不是匹夫。

然而,亡了的時候,生靈塗炭了,責任就突然是匹夫的了——

要他們同敵人殊死搏鬥,要他們犧牲,要他們勤王,要他們維護那個姓朱的、姓愛新覺羅的家族。

這就是我們一貫以來的邏輯——

你勞動的成果,供他們享受,供他們名垂青史,你自己沒份;

他們把天下霍霍幹淨了,狼煙四起、流寇百出時,又要你出頭保衛、犧牲了。

你倘若不願意,他就拿大道理壓你: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呵呵。

易中天:天下興盛,匹夫沒份;天下危急,匹夫有責

我倒是要把這句話做另一番解讀,可能更能還原真相:

天下興,貴人有責享受,匹夫有責勤勞;

天下亡,匹夫有責犧牲保衛,貴人有責投效新主。

怎麼算,匹夫都不劃算——

盛世時,他們是盛世的燃料;衰世時,他們是塗炭的炮灰。

然而,還是有匹夫出來奮鬥的、犧牲的。

明末時,李自成打過來了,崇祯皇帝沒錢,讓百官募捐;百官哭窮,國舅爺費半天勁,才捐了幾百兩。

李自成到了北京城下了,文武勳貴轉手就把崇祯賣了,紛紛投降,不就換了個主子,繼續做貴人麼!

易中天:天下興盛,匹夫沒份;天下危急,匹夫有責

可惜,李自成大老粗不管這一套,進了城,就抄了他們的家,一抄就是數十萬、數百萬的。

清朝人進來了,天天大喊“禮義廉恥”的東林黨、各級文官,帶頭梳辮子歸降。

準備跳水自殺殉國的錢謙益(東林黨首領,前禮部侍郎),居然嫌水太冷不肯跳,最後還是剃頭降了滿清。

倒是江南的那些平頭匹夫、縣衙小吏犧牲抵抗,江陰孤城一戰,讓清人損兵折将。戰敗城破後,全城的“匹夫”幾乎全部仗義死節。

但曆史早已忘了他們的名字,就留下四個字“可歌可泣”。

好一個可歌可泣,四個字後面,不知道是多少條人命!

這些年,“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幾個字,在各個城市裡貼得到處都是。

我們從曆史中吸取的唯一教訓,就是我們從來不吸取任何教訓。

易中天:天下興盛,匹夫沒份;天下危急,匹夫有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