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幼儀:她的人生從被抛棄開始,倔強的人格卻赢得了一緻好評

張幼儀:她的人生從被抛棄開始,倔強的人格卻赢得了一緻好評

張幼儀

一個傳統到骨子裡的古典女性,被一個浪漫到骨子裡的現代男性抛棄了,接下來理應上演的戲份是:女性以悲劇的一生收尾,而男性在收獲浪漫愛情之後,幸福的度過了一生。

張幼儀就是那個傳統女性,而徐志摩就是那個浪漫到骨子裡的男人。他們的婚姻,在張幼儀的眼中是一種遵從,在徐志摩眼中則是一種反叛,于是,他們結婚之後又經曆了離婚。徐志摩終于收獲了他的浪漫愛情,但卻沒有幸福地走完這一生,反倒是從墳墓裡爬出來的張幼儀活出了現代女性的風采。

張徐二人的婚姻放在封建社會的餘溫裡,還稱得上是門當戶對。徐家是江南一帶有名的富商,産業多,規模也不小,徐志摩從小也是在錦衣玉食中成長起來的翩翩公子。而張家也不落後,既是名門望族,又是名副其實的書香世家,二哥和四哥分别在十六歲和十四歲就考中了秀才,在當地引起小的轟動。

張幼儀:她的人生從被抛棄開始,倔強的人格卻赢得了一緻好評

頂着門當戶對的光環,張徐二人建立起了婚姻關系,将兩個大家族聯系在了一起。對于這場婚姻,傳統的張幼儀接受起來并不難,然而對于追求自由和理想的徐志摩來說,婚姻還未開始,在他的心裡就開出了一朵惡之花。

我們通過徐志摩的詩,隔着文字都能感受到他身體裡的浪漫,對于這樣一位浪漫詩人,在婚姻的世界裡怎麼能缺少得了愛情,沒有愛情的婚姻,他甯願不要。

但那時的他,盡管内心排斥這段婚姻,到底也不過是一個十八歲的青年,正如魯迅先生《傷逝》中的男女青年,在那個年月,離家出走的結果隻能是另一個悲劇的開始。是以,徐志摩還是有自知之明的,屈從于家族的安排,委屈求全地将張幼儀娶回了家。

張幼儀:她的人生從被抛棄開始,倔強的人格卻赢得了一緻好評

張幼儀在徐志摩的心中,就好比封建殘餘的标簽,這種先入為主的思想,也導緻他一直将她視為沒有思想的木偶人,從來不肯與她談論生活以外的世界。

而實際上,張幼儀也不是一個保守的女性,她從小受二哥張嘉森、四哥張嘉璈的影響,對于讀書這件事一直心存向往,在她12歲的時候也走進了學校上過三年的學,直到15歲因結婚才中斷了學業。結婚之後,徐志摩的父親徐申如還給她請了私教,是以,她并不是一個沒有見識的女子。

張幼儀:她的人生從被抛棄開始,倔強的人格卻赢得了一緻好評

她可以和自己的兄長無話不談,而她的哥哥們論學識和成就,并不比徐志摩低。但她在徐志摩面前,卻總是找不到與他溝通的有效語言。他們之間的談話似乎總是徐志摩在質問她,而她則總是找不到任何語言來回應他。長此以往,她在徐志摩的心中更加的“古董”,直到有一天,徐志摩為了追求自己的浪漫愛情,不顧一切地抛棄了身懷六甲的她。

告别了痛苦叢生的七年婚姻,經此洗禮之後,張幼儀在德國柏産下次子,靠着徐申如每月給的200美金生活費,她開啟了人生新的征途。

她在德國學習了法語、德語,還攻讀了幼兒師範課程,将人格中的另一面展現了出來,重新規劃起自己沒有徐志摩的人生。

張幼儀:她的人生從被抛棄開始,倔強的人格卻赢得了一緻好評

1926年,張幼儀回國,再次歸來的她,已然蛻變成一個堅強而又思想獨立的新女性了。有人說,張幼儀生在變動的時代,在她的身體裡,有兩副骨頭,一副屬于舊時代的東方傳統女性,另一副是新時代的西方式的女性。

這個評價很中肯,從她離婚之後與徐家的交往來看,作為一名傳統的中國女性,她幾乎做到了一個中國媳婦所應盡的所有責任。對于徐志摩與陸小曼的結合,她大方表示祝福。出于與徐家的情義,她以幹女兒的身份與徐家保持着聯系;徐母去世後,其喪禮也是張幼儀一手操辦;徐申如去世後也是如此,甚至徐志摩不幸遇難後,也都是張幼儀出面操辦。

張幼儀:她的人生從被抛棄開始,倔強的人格卻赢得了一緻好評

她的人格為她赢得了極高的評價,梁實秋說:“凡是認識她的人沒有不敬重她的,沒有不祝福她的。”,在她的身上,完美地呈現了東方女性的堅韌與隐忍,還有那種甘于奉獻的美。

作為一個接受了西方思想的新女性,她在事業上也取得了令人驚歎的成績。張幼儀父母辭世後,她定居上海,在東吳大學擔任過德文老師,後來在上海女子商業儲蓄銀行擔任了副總裁,開始她的經商之路。

1910年,張幼儀創辦了一間銀行,成為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位女銀行家,意外地在中國銀行史上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如今位于上海南京東路480号二樓的上海工商銀行黃埔支行,就是張幼儀曾經組建的女子商業儲蓄銀行。

張幼儀:她的人生從被抛棄開始,倔強的人格卻赢得了一緻好評

與此同時,她還經營着一家名叫雲裳的服裝公司,從銀行下班後,她就會到服裝公司了解當日的經營狀況。經過幾年商海實戰經驗的積累,之後的她在商場上更是如魚得水,甚至玩起了股票,成為時代的弄潮兒,商界的領軍人物。

在那個急劇變動的年代,張幼儀也算是一個新女性的表率了,開公司,炒股票,坐寫字樓,做的都是新派的事情。她沒有因為離婚而自棄,反而從廢墟中重拾自我,以另一種倔強的人格成就了自己。

張幼儀:她的人生從被抛棄開始,倔強的人格卻赢得了一緻好評

張幼儀是一個嚴肅的女性,在她的身上有着與年齡不相比對的成熟和穩重,平日寡言少語,這樣的女人在愛情婚姻中并不占優勢。在張幼儀晚年時,她也坦言自己并不是一個有魅力的女人,她做人嚴肅。言語中雖透露出一個女人的自強,卻也夾雜着深深的無奈。

她的嚴肅注定無法與追求浪漫的詩人共度一生,但她身上那種不需要男人保護的勇氣,在今天看來也是值得贊揚和鼓勵的。有人說,張幼儀被抛棄,與其說是一個欺強淩弱、生性風流的男子甩了手無寸鐵的弱女子,倒不如說是一個天性敏感脆弱、多愁善感的男子離開了精明幹練的女中豪傑。

張幼儀:她的人生從被抛棄開始,倔強的人格卻赢得了一緻好評

與徐志摩的婚姻帶給她的創傷究竟有多深,無人知曉,她也從未計較在這段婚姻中的得與失,否則她不會一直保持着與徐家的各種聯系。不能扮演丈夫眼中的賢妻,她以别樣的身份完成了一個女性所應扮演的所有角色。

還是用梁實秋的評價更為貼切:她沉默地堅強地過她的歲月,她盡了她的責任,對丈夫的責任,對夫家的責任,對兒子的責任。凡是盡了責任的人,都值得令人尊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