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日起,新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正式實施。新增的74個目錄外藥品涉及21個臨床組别,其中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精神病等慢性病用藥20種,惡性良性腫瘤用藥18種,C肝、艾滋病等抗感染用藥15種,罕見病用藥7種,新冠肺炎治療用藥2種,其他領域用藥12種,患者受益面廣泛。
據了解,新版國家醫保目錄共計有74種藥品新列入,包括阿貝西利片、烏司奴單抗、氨吡啶緩釋片等,精準補齊惡性良性腫瘤、免疫、抗感染、罕見病等緊迫用藥需求的疾病領域,有效提高了創新藥可負擔性,獲益患者範圍更加廣泛。其中,記者了解到,治療克羅恩病的創新生物制劑烏司奴單抗進入醫保後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開出全國首張處方,年治療費用下降87%,這也标志着克羅恩病患者在治療費用大幅減少的同時,能夠擁有更多的治療選擇。
據介紹,克羅恩病(簡稱 CD)是一種累及胃腸道的慢性發炎性疾病,目前無法根治,多數患者需終身用藥。近年來,我國的CD患病率逐漸升高,該病中青年中較為多見,給患者及家庭帶來沉重負擔,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與工作。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圖文無關)
2022年1月1日,CD患者李平(化名)來說,有着重要的意義。自2020年确診CD,李平便開始使用生物制劑烏司奴單抗。但由于當時該藥尚未納入醫保,兩年來的治療給李平的家庭帶來不小的負擔。得知烏司奴單抗可以醫保報帳後,李平非常激動:“我很感謝國家的醫保政策,對于需要長期用藥的克羅恩病患者來說,這真的是一個巨大的好消息!”
克羅恩病不少見
規範治療是關鍵
克羅恩病屬于發炎性腸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一種。近年來我國IBD發病率逐漸上升,預計2025年患病群體将達到150萬。目前IBD的治療目标是緩解臨床症狀,愈合病變的黏膜,預防并發症,改善患者生命品質。
作為全國IBD治療領域的帶頭人,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主任委員陳旻湖教授表示,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通過規範治療,大部分患者病情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他們甚至可以和正常人一樣的生活:“但在治療過程中,患者一定要和醫生密切配合,遵循醫囑,堅持長期的治療,實作更好預後。”
陳旻湖教授說,有些患者因為症狀好轉或擔心藥物的不良反應,擅自停藥且不複診,這往往容易造成疾病的複發或加重。據了解,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規範使用包括生物制劑在内的治療藥物,可以實作疾病安全有效的治療和長期緩解。“另一方面,随着創新藥進入醫保目錄,患者的負擔減輕,用藥依從性也能得到很好的提升。”陳旻湖教授表示。
治療負擔也逐漸不再是
阻礙患者治療的主要沖突
今年新版醫保目錄新增藥品涉及21個臨床組别,覆寫多個重大疾病領域,此外更讓患者在“就醫減負”上再進一步,預計2022年可累計為患者減負超過300億元。
IBD好發群體多為青壯年,發病時正值患者人生的上升期。創新生物制劑被納入醫保,減輕了這個群體的後顧之憂,更能讓他們像正常人一樣,實作在生活和職業發展等方面的目标。
陳旻湖教授指出,随着疾病認知和診療手段的提升,将有更多的患者在疾病早期被發現,并得到很好的治療。
“相較于多年前有限的治療手段,目前IBD患者确診後,可以得到更适合自己的治療方案,在醫保報帳政策的加持下,治療負擔也逐漸不再是阻礙患者治療的主要沖突。”陳旻湖教授表示,“未來,将有更多的IBD患者經過治療後可以實作疾病長期緩解的治療目标,與正常人一樣生活。”
來源 | 羊城晚報、金羊網、羊城派
文字 |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華
編輯 | 舒舒
校對 | 李紅雨
審簽 | 周樂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