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台積電和索尼集團計劃包括政府補貼在内,投入大約80億美元來建設這座工廠。這座工廠的規模龐大,僅占地就達到了21.3公頃,投産後将主要用來生産運算和控制用的晶片,日本媒體認為這家工廠将成為這一地區打造純電動汽車供應鍊計劃的一部分,現在這片土地的平整工作已經開始,按照計劃工廠建設将在明年全面啟動,預計将在2024年投入運作。這座新的半導體工廠周圍聚集了索尼生産圖像傳感器的工廠和晶片制造裝置企業東晶電子以及其它的相關供應商。這次台積電準備投資建廠的熊本縣,位于日本九州島,在上世紀的六七十年代,這裡曾經是日本半導體和汽車産業的聚集地。
在上世紀的1967年和1969年,三菱電機和NEC先後在熊本縣開設了電子工廠,之後這裡的半導體晶片産業不斷得到聚集,其中日本電氣也就是NEC的熊本工廠曾經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半導體工廠,當年NEC的晶片産業在上世紀的八十年代曾經位居世界第一。至今九州地區也仍然是日本內建電路産業最集中的地方,這裡擁有的半導體制造企業占到全日本的超過三分之一,産值更是占到日本全國的超過四成。是以這次引入台積電,被熊本縣當地甚至九州地區就寄予厚望,當地政府希望能夠重振九州矽島,熊本縣為了順利推進新工廠的建設,成立了跨部門的“推進本部”,全方位支援配合工廠的建設。
為什麼當地人對台積電的到來寄予厚望,是因為今天的日本半導體産業早已經不複當年的輝煌,昔日那些世界領先的企業早就在激烈的國際競争中掉隊了,索尼在熊本的傳感器工廠雖然仍是最先進的,但是計算晶片的技術水準僅僅是上一代的水準,是以日本人迫切希望能夠通過引入台積電來重振九州昔日的輝煌。
這次台積電和索尼合資的新工廠采用的是使用300毫米直徑晶圓的大規模生産基地,計劃生産22到28納米制程的晶片。看到這兒您可能會感到奇怪了,日本人激動這麼半天原來才是28納米的晶片,這水準也不高啊,要知道台積電和三星早就已經實作了5納米晶片的量産,中國大陸的中芯國際也已經實作了14納米晶片的量産。這是因為現在日本企業早就在國際晶片市場的競争中敗下陣來,退出了尖端計算晶片的生産,現在這個28納米晶片就已經屬于是日本國内最尖端的技術了。這次台積電在日本準備量産的28納米晶片技術隻能算是自己十年前的技術。這個28納米晶片用來生産智能手機用的處理器肯定是不夠用的,但是如果用來生産汽車用晶片和索尼的圖像傳感器晶片完全沒問題,按照計劃也的确是先滿足生産索尼的圖像傳感器晶片的需要。當然,日本媒體也認為,今後肯定還是要繼續更新技術,來滿足更進階的生産需求。

不過,日本媒體認為這次引進台積電的晶片工廠,目前最主要的目的并不是面向智能手機的生産,而是為了迅速擴大純電動汽車的晶片需求。22到28納米晶片在汽車工業用的晶片當中,仍然屬于比較尖端的技術,而且跟智能手機用的尖端晶片相比,也不需要特殊的工藝,更容易降低生産成本。九州地區在日本是還有着“車島”的美譽,在這一地區集中着豐田、日産的生産基地和零部件供應商,這家晶片工廠的建設無疑更友善滿足汽車生産的晶片需求。疫情後,全球汽車産業都面臨着晶片短缺的問題,日本做為全球最主要的汽車生産國,汽車工業對日本經濟舉足輕重,而九州這個地方又處于東亞地區汽車工業的中心,按照日媒的說法,以熊本為中心的半徑1500公裡之内,聚集着衆多汽車用晶片、動力電池、電動機等電動汽車核心零部件生産工廠,除了日本的汽車企業之外,在這個區域裡面還集中了中國的甯德時代,南韓的LG化學這些電池工廠,還有日本電産在中國大連的電動機生産基地,而且距離中國這個世界最大的電動車消費市場擁有交通上的便利,顯然,在日本人看來,台積電在九州這個日本汽車工業聚集地建廠,是個非常有眼光的選擇,顯示出台積電和索尼雙方融合汽車産業和晶片産業的遠見卓識。
另外,在環保和節能領域,能用到22到28納米晶片的地方很多,在電源管理晶片,用于物聯網的通信晶片等等,也都能夠支撐這家新工廠的産能。
台積電和日本方面的這次合作,說明未來電動汽車在全球的加快普及,讓有關各方都意識到了這将是一個巨大的不可估量的市場。随着應對氣候變化成為全球共識和世界各國的國家義務,以電動車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逐漸取代燃油車已經成了大勢所趨,這也就是意味着全球将重新出現一次汽車工業的大洗牌,意味着全世界的燃油汽車都将被更換一遍。現在因為美國對華為晶片封殺的緣故,大家都盯着那些5納米、3納米制程,能用于智能手機的高端晶片,其實電動汽車所需要的那些比5納米晶片要落後10年的28納米晶片,背後是一個大得難以想象,要遠遠超過智能手機市場的龐大空間。現在不僅是日本,德國也同樣在汽車工業中心地區建立電動車用晶片的生産工廠,美國也同樣如此。世界各汽車工業大國已經躍躍欲試,積極備戰,準備在電動車領域展開厮殺。
目前美國正在一步步收緊對中國企業的科技封鎖,對華為的高端晶片封殺隻是一個開端而已,目前電動汽車用的晶片還暫時不在出口封鎖之列,但是随着中美戰略競争的加劇,美國對華技術封鎖毫無疑問會繼續更新,而不可能出現趨勢性的逆轉,前不久sk海力士準備在中國擴建晶片生産線的申請就被美國否決,這說明美國已經開始把注意力轉向了更低端制程的晶片。
現在面對蓬勃發展的中國電動車行業,美國絕對不希望在即将到來的電動車時代,中國成為能跟美國在全球展開競争的對手,而中國又在動力電池等領域占據了世界領先的地位,美國已經沒有能力再去遏制,現在能夠動手的也隻剩下晶片封殺一招。
是以,接下來,美國很可能會在電動汽車用晶片上動手,對中國電動車企進行封殺,延緩中國電動車的發展。這次台積電在日本建廠,盡管采用的是10年前的老技術,但這說明日本車企可以比較容易地獲得晶片技術和産能,而不會受到來自美國的政治因素幹擾,這就是日本等西方電動車企業相對中國對手的一大先天優勢,對此我們難以逃避,也無法回避,中國企業要想在電動車時代登上世界汽車工業的核心舞台,盡快實作車用晶片的完全國産化、自主化恐怕是必須要克服的最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