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何戰國七雄中隻有南韓的國号沒有成為後世王朝的名稱

自從始皇帝混一宇内、合諸夏各國于一體之後,大一統王朝體系就成為華夏世界的主流,不過雖然秦朝二世而亡,但此後大多數王朝的名稱,卻都是從早期諸夏各國的國号而來。例如秦漢之際的“張楚”政權就從楚國而來,後來還出現過不少偏安南方的“楚”王朝或王國。戰國七雄中其他的例如“燕”、“趙”、“魏”、“齊”、“秦”的名稱運用,也大緻如此。不過我們明顯可以發現,同樣跻身七雄行列的南韓,在後世卻沒有任何一個王朝名稱與它相關。

為何戰國七雄中隻有南韓的國号沒有成為後世王朝的名稱

這看上去似乎确實有點奇怪,論及國力和影響力遠不如南韓的隋國、唐國、宋國等都成了大一統王朝的國号,而南韓的“韓”字卻連那些割據小朝廷或名不正言不順的反叛勢力也不願以此為名。實際上先秦時期的南韓共有兩個,一個是西周早中期所封,但這個小國在西周宣王時期就已經覆滅;另一個南韓則是衆所周知的三家分晉而來,本來是晉國卿大夫的他直接上升為國君,而且得到周天子的承認。據說這兩個南韓本來就是同一個家族,不過也有極大可能隻是粉飾之詞。

為何戰國七雄中隻有南韓的國号沒有成為後世王朝的名稱

西周時那個南韓的封地在今日陝西的韓城附近,而戰國時南韓疆域最盛時占據了晉西南和豫中颍川全郡,與魏國一樣接近處于華夏世界的核心位置,但面積又遠小于魏。由于曆代王朝對這些地區都分外重視,這樣敏感的地區幾乎沒有出現什麼割據勢力的機會,自然也就沒有出現一個自稱南韓的小朝廷。而有機會占據中原的政權,就甯可用魏國這樣大國的國号。有一個特殊案例是隋末群雄中的王世充,他掌控了隋之東都、天下第一雄城後,選擇了“鄭”為國号,看來春秋小霸鄭莊公的威名影響了他的選擇。

為何戰國七雄中隻有南韓的國号沒有成為後世王朝的名稱

是以南韓沒得到後世枭雄們更多的重視,另一個原因就是其曆史上沒有出現什麼光芒四射、雄才大略的君主,好讓他們去意淫代入。韓與魏共據中原,而南韓疆域中其實還把周天子殘存的地盤----洛邑,全部包圍在其中,可惜當時周天子這個天下共主的地位已經岌岌可危,群雄們都不再把他當回事,南韓也根本沒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機會。不過周天子畢竟是周天子,後世王朝甯肯将國号與“周”挂鈎,也不會想到看上去就很弱雞的南韓。

為何戰國七雄中隻有南韓的國号沒有成為後世王朝的名稱

後世王朝要定國号,一般有三種選擇:一是開國之君發迹或割據的地區,如劉邦的“漢”就是一例;其二是登基稱帝之前的封号或封地,例如趙匡胤在後周時是歸德節度使,其地在商丘,也就是周初為收納商朝遺民而設的宋國故地,是以定号為“宋”;其三就是像“元”、“明”、“清”三朝一樣選取一個好聽吉利的字眼。但是南韓沒有像宋國、唐國一樣運氣好,攤上這麼一個開基立業的君主,這就是沒人以它為國号的最後一個原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