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是軍閥楊森的兒子,主動下基層參軍抗日,後率部起義成為解放軍

民國,中國曆史最黑暗的時代。外有帝國虎視眈眈,伸出魔爪;内有軍閥當道,割據混戰,百姓的日子苦不堪言。在那個壓抑困苦的年代,軍閥顯然成為一種特殊的存在。“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是軍閥給我們留下的刻闆印象。

可是你知道嗎?曾經有一位軍閥公子,戰火紛飛下主動降級,上場殺敵。解放戰争打響之後,他并沒有像其他軍閥一樣亡命台灣,而是率領軍隊起義成為解放軍。他生在軍閥之家,心懷的卻是百姓天下。他就是楊漢烈。

他是軍閥楊森的兒子,主動下基層參軍抗日,後率部起義成為解放軍

民國年代軍閥的家庭生活是什麼樣的呢?是豪奢無度,邀請狐朋狗友來大擺宴席?還是妻妾成群,養着一群纨绔子弟?既是也不是,楊森告訴我們。楊森是誰?他是川軍四大軍閥之一,出身一般卻步步高升直到手握重權,最後随蔣介石逃往台灣,足足活了九十多歲。

楊森一生豪奢無度,妻妾成群,他的十二個媳婦被人調侃稱為“楊府十二钗”。按照其他軍閥的生活作風,楊森應該把他的兒子們喂的白白胖胖,個個給找個好官職安排上。可楊森卻不是這樣。

他是軍閥楊森的兒子,主動下基層參軍抗日,後率部起義成為解放軍

也許是因為他自己的發家史充滿了軍事上的艱苦奮鬥,楊森對他的兒子,可謂是嚴苛極了。作為楊森的兒子,他們沒有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有的隻是學業與軍事教育。

楊父嚴苛的家教,使得他的兒子們都胸懷壯志,完全不像那群成日遊手好閑的富家子弟。作為楊森的二公子,楊漢烈接受了楊森的重點栽培。

他是軍閥楊森的兒子,主動下基層參軍抗日,後率部起義成為解放軍

楊漢烈的英雄本性從中學時就有所展現,1933年,14歲的楊漢烈參加了長城勞軍團,為長城打響的炮火做出反抗。

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日本在中華大陸屢次挑起事端,戰火也零零星星在九州燃起,中日民族沖突日益加深。楊漢烈看到祖國正遭受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踐踏,他痛恨日本人,渴望上場殺敵。

他是軍閥楊森的兒子,主動下基層參軍抗日,後率部起義成為解放軍

1935年,16歲的楊漢烈向父親申請參軍。楊森見年少的兒子有如此雄心壯志,内心贊歎不已。為了使兒子真正受到炮火的洗禮,在軍中有所成長,楊森沒有像别的軍閥那樣為兒子謀一個位高權重的職位,而是告訴他要從基層做起。楊漢烈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楊漢烈答應從基層做起,成為了第133師師部參謀處的一名少尉見習參謀。楊漢烈在軍中嚴守紀律,作風優良,他痛恨日本帝國主義,發誓要為中華兒女保衛家國。

他是軍閥楊森的兒子,主動下基層參軍抗日,後率部起義成為解放軍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以後,楊漢烈參加了著名的淞滬會戰。但他的職位隻是一個參謀,根本不被允許上前線,楊漢烈胸中着的那團殺敵報國的烈火無處燃燒。他向父親申請上前線殺敵,卻被楊森以不具備實戰軍人的素質為由拒絕了。

其他富家子弟被嬌生慣養度過一生,楊漢烈卻有着寶貴的抗挫能力。沒有軍人素質怎麼辦?他當然不會放棄信仰,而是想到了辦法——到中央軍校中學習。楊漢烈沒有麻煩父親,憑自己的實力在1938年10月考入中央軍校第16期,成為第1總隊騎兵隊的學員。

他是軍閥楊森的兒子,主動下基層參軍抗日,後率部起義成為解放軍

軍校學習的日子裡,楊漢烈刻苦訓練,抓緊時間提高自己的軍人素養,因為他知道國難當頭,留給自己的時間不多了。兩年後的他學成畢業,進入第20軍。吸取上一次成為參謀不能上前線殺敵的教訓,楊森自願降級從第133師搜尋連中尉排長幹起。

搜尋連很随楊漢烈的心願,因為這個連隊需要到戰場最前線實地勘察,冒着槍林彈雨的風險進行工作。搜尋連的軍旅生活不僅危險,而且辛苦。可楊漢烈無怨無悔,他始終覺得上一線殺敵保家衛國,是他作為中華兒女做的最對的選擇。

他是軍閥楊森的兒子,主動下基層參軍抗日,後率部起義成為解放軍

楊漢烈在軍中辛勤工作,不僅赢得了父親楊森的贊許,全連士兵都對其英勇的戰士氣概表示欽佩。憑着自己的作戰成績,楊漢烈很快被提拔為第20軍騎兵連上尉連長。

在随後的抗日戰役中,楊漢烈率領軍隊曾兩次與日本人正面交鋒。雖然每次短兵相接的時候,楊漢烈的作戰都英勇無比,但槍林彈雨下,他有好幾次險些喪命。

他是軍閥楊森的兒子,主動下基層參軍抗日,後率部起義成為解放軍

楊森想把楊漢烈培養成接班人,自然不忍心讓他喪命戰場,不顧楊漢烈的反對,楊森堅持把楊漢烈調到貴州省保安部隊去當教導團上校團長。

後來解放戰争打響,當國民黨軍隊把槍口對準剛剛并肩作戰的兄弟時,楊漢烈處于大後方,從來沒有與解放軍起過正面的交鋒。

他是軍閥楊森的兒子,主動下基層參軍抗日,後率部起義成為解放軍

解放戰争中,國民黨的軍隊兵敗如山倒。楊森看着自己的精銳部隊在1949年4月的江防戰役中險些全軍覆沒,得知大勢已去,便随着蔣介石倉皇出逃去台灣了。臨走前,把重建部隊的任務交給了楊漢烈,任命他為20軍軍長。

楊漢烈在大後方待了三年,在這沒有上前線殺敵的空窗期裡,他更多是在思考。如果說率領軍隊作戰,趕跑日本鬼子是為了保護華夏家國,那麼後來的解放戰争又是為了什麼呢?當他看到昔日同他并肩作戰的國軍兄弟,舉起刺刀對準中國人民,他不了解——他要反抗!

他是軍閥楊森的兒子,主動下基層參軍抗日,後率部起義成為解放軍

楊漢烈手握軍隊重權,決定起義投誠。父親楊森走後,軍中元老人物景嘉谟、蕭傳倫因不滿軍權被楊漢烈掌握而出走。79師是楊漢烈的嫡系軍隊,新編的第349師和獨立師都對他言聽計從。

起義的客觀條件都已經具備。随後,楊漢烈公開以20軍軍長的身份在四川金堂宣布起義。

他是軍閥楊森的兒子,主動下基層參軍抗日,後率部起義成為解放軍

對他來說,當時參軍作戰是為了中國人民,為了中國人民免于日本侵略者的欺辱壓迫;現在率軍投誠也是為了中國人民,為了中國人民不再自相殘殺。把軍隊交給為了人民的共産黨,他很放心。

楊漢烈的起義行為大大促進了四川地區的局部解放,同時也為整個大西南的解放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他是軍閥楊森的兒子,主動下基層參軍抗日,後率部起義成為解放軍

起義後的楊漢烈受到了中國共産黨的贊賞與歡迎,楊漢烈成為解放軍軍長,後來還擔任過政府的副主任,政協副主席等職位。等到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成立的時候,他還被選為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

我們看到,作為軍閥公子的楊漢烈沒有生于安樂死于安樂。他自少年起便心懷天下、心懷人民,把一腔熱血用來保家衛國,把一顆赤誠真心獻給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