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場直接導緻了大唐王朝的徹底崩塌的内亂——黃巢之亂

公元873年,大唐的第十九位皇帝唐懿宗李漼做了一件在當時極為轟動的事--迎佛骨。

此次迎佛骨耗資之巨大,場面之隆重,為中國史上之最。從長安城到法門寺的三百裡路上車水馬龍、人海沸騰,迎佛骨所用寶帳、香輿、幡、蓋等物均用金銀珠寶作為裝飾,其規模甚至超過了開唐以來任何一次國家大典。

沒有人再記得當年韓愈谏拒迎佛骨的聲音。

雖然如此佛祖并沒有如李灌所願保佑他長命百歲和大唐帝國的江山萬年永固。這年秋天李灌就去西天見佛祖了,大唐帝國也即将迎來狂風暴雨。

公元73年迎佛骨事件更可以看作是李唐王室最後一次揮霍奢侈的消費行為,是李灌為他和他的大唐三百年江山提前進行的一次豪華的葬禮。

兩年後,黃巢來了。

黃巢,曹州冤句人,出身于鹽販商家。家中頗有餘财。雖然後來上司了中國曆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但是黃巢早年和農民兄弟們是沾不上邊的。

黃巢最初的理想還是寒窗十年,金榜題名,但是考場不是黃巢的福地,考了很多年,也沒中進士。最後黃巢憤怒了寫下了一首《不第後賦菊》“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來表達對科舉制度的不滿和憤怒。

早年屢試不中的經曆,給黃巢留下了心理陰影,使他在之後的曆史舞台上性格雙重:-方面是好殺暴虐;另一方面卻特别尊崇讀書人,在他眼裡,什麼人都能殺,獨不能殺讀書人。

落榜回家後,黃巢幹起了祖業--販私鹽。唐末,鹽稅是唐政府和各地藩鎮的财賦的主要來源之一、販運私鹽是一件利潤巨額的事,在山東一帶尤為最。而官府對這行的監管也很嚴格。販私鹽者通常殺無赦,是一種在刀尖上過日子的行當

在販私鹽的過程中,黃巢結識了王仙芝。

公元975年的大唐帝國,當時的翰林學士劉允章在他的《直谏書》中作出了精辟的總結,即:“國有九破終年聚兵,一破也。蠻夷熾興,二破也。權豪奢僭三破也。大将不朝,四破也。廣造佛寺、五破也。賂賄公行

七破也。賦役不等,八破也。食祿人多,輸稅人少,九破也。而民有八苦:官吏苛刻一苦也。私債征奪,二苦也。賦稅繁多,三苦也。所由乞斂,四苦也。替逃人差科。五苦也。冤不得理,屈不得伸,六苦也。凍無衣,饑無食,七苦也。病不得醫,死不得葬、八苦也。

農民起義,是任何一個末代王朝不避免不掉的産物。

劍南蓬果起義、湖南衡州鄧裴起義,浙江裘甫起義。桂林龐勳起義,每次都讓末代唐帝國疲于應付。特别是桂林龐勳起義,曆時一年零三個月,唐帝國出動數十萬大軍,又請出沙陀、吐谷渾的少數民族雇傭軍、才得以鎮壓。後世史學家更認為唐帝國雖亡于黃巢,但卻禍起桂林。

以上起義平息,唐帝國以為可以喘喘氣,但是他們錯了。這隻是唐末農民運動的熱身運動而已。

僖宗乾符二年(875年)正月,天下饑荒不斷,流民遍野。私鹽販子王仙芝找到了比販鹽利潤更高的事--暴亂、王仙芝與尚讓、尚君長等在長垣(今河南長垣東北)聚衆起義。

王仙芝的部隊很快攻下濮州曹州隊伍發展到數萬,天平節度使薛崇出兵讨伐,被起義軍擊潰。

英雄所見略同,在曹州冤句的同行兼哥們黃巢也參加了這個行當,并在次年四月帶着幾千人與王仙芝會師合并。

王、黃合流後,聲勢更加浩大,一時橫掃山東諸縣。

面對王、黃義軍,唐帝國緊急調平盧淮南、忠武、義成、天平等五道節度使,出兵讨伐起義軍,由平盧節度使宋威為總指揮。

但此時唐政府的行政效率低下,宋威并不能完全排程各路兵馬,能指揮動的也隻有自己麾下的幾千兵馬。無法平定義軍。

王仙芝和黃巢采取了流動作戰的政策。乾符二年(875年)十二月,在進入忻州遇宋威部阻遏後,揮軍西進,襲擊洛陽外圍地區,進攻陽翟(今河南禹州)郏城(今河南郏縣)。

出電政府的大軍急調往洛陽外圍地區時,王仙芝又調頭南下,進攻汝州。乾符三年(876年)九月攻克汝州,活捉汝州刺史王鐐,又繼續連下郢、複二州。

面對一次次的軍事失利,唐帝國改打為撫,派使談判招安,同意任命王仙芝為左神策軍押牙兼監察禦史。當唐帝國許以高官厚祿時,王仙芝心動了。

但是長安的高層們忽略了一個人--黃巢,此次招安并沒有給黃巢許官。黃巢生氣了,一起把腦袋系在褲腰帶上過日子,憑什麼就你王仙芝到政府當官?

黃巢和王仙芝大打出手,雙方鬧僵,最後兩人都沒能接受招降,并很快分道揚镳。分家後不久,王仙芝于乾符五年(878年)二月在黃梅(今湖北黃梅西北)

戰死。

黃巢則帶着二千部衆引兵回山東,于乾符四年(877年)三月破郓州、沂州,殺天平節度使薛崇。後來又轉戰亳州。王仙芝戰死後,其部大多都投奔了黃巢黃巢代王仙芝自立為沖天大将軍,改元王霸。

唐帝國的軍隊又一次向黃巢逼來,黃巢感到難以招架,于是又想到投降朝廷長安方面的意見是可以封他做右衛将軍之職,但前提是必須解散軍隊。

黃巢明白,沒有兵權,什麼官都不頂用,拒絕了朝廷的要求,擺脫唐軍追擊率部南下,進人江淮地區。

江淮曆來富庶,又是唐政府的主要财賦供應基地。黃巢的到來,等于給唐帝國的心窩窩上插了一刀。

黃巢率部來到江淮地區,與原王仙芝餘部王重隐、曹師雄等會合,實力更為強大,先後攻南陵(今屬安徽)、宣州、潤州等城,并不作過多停留,攻城不克即往下一站。公元878年八月,黃巢攻占了江南重鎮杭州。九月,攻占越州,在越州,黃巢被唐軍擊敗。接着又來到福建領域,攻占了福州。

公元879年正月,黃巢來到廣東,包圍了廣州。黃巢轉了大半個中國,也有些累了。他又開始和唐政府談招安的事,他想讓朝廷給他個天平節度使的職位此時唐帝國以宰相王铎為荊南節度使,負責對付黃巢,王铎授泰甯節度使李系率

面對招降黃巢這個大好機會,唐帝國卻錯過了,原因還是那混亂腐朽的朝政宰相盧攜與當權宦官田令孜抱着讓他們的親信淮南節度使高骈在平亂戰事中立功的想法,拒絕了黃巢的要求。

黃巢不死心。再次派人對長安高層們說不做天平節度使,做安南都護、廣州節度使也行。

黃巢連續兩次抛來媚眼,唐帝國高層們也感覺到了黃巢的降意,特意召開了朝議讨論此事。

如果此時唐帝國舍得給黃巢一個節度使的二品官,或許大唐帝國會多了一個有實力的藩鎮勢力,而之後的曆史将會改寫

但黨争下的朝議,讨論得到的結果依然是不,唐政府隻同意給黃巢一個太子率府的四品虛職。

黃巢當年寒窗苦讀,名落孫山,現在手握數十萬大軍,還是無法如願以償。當個大唐的節度使、真的這麼難嗎?

黃巢憤怒了,他要讓唐政府為自己的愚蠢付出代價。

一場直接導緻了大唐王朝的徹底崩塌的内亂——黃巢之亂

乾符六年(879年)九月,農民軍攻克了“市舶寶貨所聚”的廣州,唐帝國重要的對外貿易和港口。

在廣州,黃巢的部隊遇到了瘟疫的襲擊,近三分之一的士兵死于瘟疫,其他幸存的人也不願在南方繼續呆下去。黃巢無奈,隻好又北上。

乾符六年(879年)十月,黃巢率領義軍從桂林出發北上,接連攻克湖南境内的永州、衡州,并于十月二十七日攻占潭州,大敗駐守潭州的李系所率領的五萬唐軍。

當黃巢義軍進人湖北境内時,他們的人馬已經号稱五十萬,黃巢很輕松地攻占江陵,丞相王铎退守襄陽。

之後,在荊門,黃巢遇到組建起義軍來第一次慘重失利,被江西讨诏使曹全晟和山南東道節度使劉巨容設伏,大敗,唐軍俘斬近七八成的義軍。

曹、劉二人卻沒有乘勝追擊,原因很簡單,黃巢是他二人升官發财的搖錢樹,起義軍過早平定,拿什麼向朝廷邀功?

黃巢轉戰江西各地,在短時期内又滾雪球似的将隊伍發展到二十萬餘人。朝廷任命高骈代替王铎為新的平黃諸道行營兵馬都統。率七萬大軍與黃巢作戰,取得了幾場勝利。黃巢一時很被動。手下幾個大将王重霸、常宏章均投降唐軍,形勢向有利于唐政府的方向發展

然而高骈為了獨攬戰功,竟然将各地前來平亂的諸道軍馬全部遣回。說黃亂

已平得差不多,不需要你們幫助。

黃巢絕處再次逢生,在信州大敗高骈,殺其大将張璘,恢複了元氣。廣明元年(880年)七月黃巢率十五萬衆橫渡長江,在泗州(今江蘇盱眙北)破曹全晟,攻占徐州。十月,黃巢主力進人了颍、宋、徐、兖等州。面對來勢洶洶的義軍,洛陽留守劉允章開城投降,洛陽被義軍攻占。

黃巢劍指當年的傷心地長安。十二月一日,義軍抵潼關城下,僅用了一天的

時間就攻克了人關屏障潼關。

十二月四日唐政府終于下達任職檔案,任命黃巢為當初他想要的天平節度使,但這個任命已經起不到任何效果;五日,唐僖宗李俨沿着當年老祖宗李隆基逃亡的路線,開始了李唐王室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逃亡。

同一天,黃巢手下大将柴存率先頭部隊開入長安。唐金吾大将軍張直方率百官迎降黃巢。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黃巢實作了他當年的誓言。

戰争猜想:

中國曆史上的農民起義,總是閃亮登場,卻黯然謝幕,從陳勝吳廣到黃巾。從黃巾到黃巢。從黃果再到李自成,農民兄弟們總是眼看着要拿着曆史的接力棒沖過終點時突然死亡,在終點線前跌倒,再也無法站起來。

最根本的原因是什麼呢?恐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但農民兄弟們在抄刀鬧革命時,對社會經濟的破壞能力遠遠大于建設能力。而在軍事則顯現為攻強守弱。恐怕是很重要的因素了。黃巢之亂就是典型案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