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砍33個人的腦袋需要多長時間?對于清朝的劊子手來說,隻需要不到3分鐘的時間。
衆所周知,自秦朝律法體系創立後,此後曆朝曆代都有自己的刑法刑罰,具體内容和實施方式雖然有所不同,但相同的是嚴苛的刑法内容和殘忍的刑罰制度,同樣為統治階層維護統治權力、鞏固統治地位服務。
其中,受清宮影視劇的影響,大衆最為熟悉的應當要屬清朝的砍頭制度。這殘忍的刑罰曾被一個外國人記錄下來,寥寥幾句,卻可見這一制度下統治者的無情以及人性的冷漠。
殘忍至極的砍頭制度
在清朝衆多酷刑中,砍頭不是最殘忍的,卻是最常見的,甚至可以用家常便飯來形容。
清朝行刑有一個特點,那便是要廣而告之,即是将要處刑的犯人遊街示衆,當衆宣告罪行,直至押赴刑場,在群眾的圍觀下當衆行刑,就連刑場也多是選在人流較大的菜市場。
而官府之是以這樣做主要是有兩個目的;其一,警示百姓,莫要違背刑法,否則他日的結局也會如場上的死刑犯一般人頭落地。
其二,震懾百姓,圍觀的群眾親眼目睹如此血腥殘忍的畫面,心中必然會産生恐懼,也會更加畏懼統治者。
圍觀砍頭對于國内的群眾來說是“家常便飯”,而對于第一次看見這種場面的洋人來說,卻是震驚不已的。
随着清朝末年,大門被迫對外打開,到中國來經商的洋人也越來越多,而他們對于中國的一切都充滿了興趣,也用各種形式記錄了他們眼中的中國社會。
其中,一位居住在廣州城的洋人因為對砍頭十分好奇,于是便在一次偶然機會來到刑場,親眼目睹了殘忍的一幕。
第一次觀看砍頭場景的洋人,不到3分鐘砍頭33人
鹹豐元年七月,官府張貼告示稱:明日将當衆斬首34名叛亂分子。在看到告示之後,這名洋人便決定第二天要去現場觀看。
第二天,洋人早早趕到現場,而刑場周圍也擠滿了人,都是前來看這34名犯人被處刑的。
很快,衙役們将這些犯人押上了刑場,并讓他們跪下,臉被強制壓倒地上,而這樣做是為了讓犯人的脖子充分暴露出來,以友善劊子手一刀砍下頭顱。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34名犯人中,首領要執行淩遲,而其他33人悉數由一名劊子手砍頭,他們被排成一列,腦袋全部朝着一個方向,友善劊子手動手。
待執刑開始,劊子手兩手握着刀,朝着犯人的頭顱砍下。洋人曾這樣描述他見到的那個畫面:“犯人的頭與屍體一起倒地,五官扭曲着動了一會兒,令人駭然。”
而這名劊子手砍掉33名犯人的頭顱居然隻需要不到3分鐘的時間,速度之快,實在令人咋舌。正當洋人為劊子手的速度感到吃驚時,令他更為震驚的一幕出現了。
劊子手的刀還滴着血,圍觀的群衆不僅沒有害怕的神色,甚至還有上前收集新鮮血液,認為這能夠治好頑疾。
在執刑結束後,這名洋人曾上前與劊子手交談過,他十分好奇究竟他們是如何練就這樣沉着冷靜的心理素質,竟然能夠做到絲毫不手抖。
劊子手:一個冷酷無情的職業
事實上,這名砍掉33個頭顱隻需不到3分鐘的劊子手外表與常人無異,并非是那種魁梧的外表,除了兇狠犀利的眼神,似乎難以讓人将其與冷酷無情的劊子手聯系在一起。
而洋人在與劊子手的交談中也了解到,原來當行刑者隻是一份臨時工作,每砍一個人頭就會獲得一定的報酬,待遇算是十分不錯的。
當然,劊子手這個職業也并沒有想象得那麼容易。他們在真正執刑之前是經過了非常嚴格訓練的,起初是拿食物練習,而後是牲畜,待到刀法娴熟、心态穩定,才能夠一個合格的劊子手。
盡管是窮兇極惡的犯人,也沒有人能夠在砍去他們的頭顱時毫無波動,但猶豫和不敢隻會讓犯人更加痛苦。是以,劊子手所要具備的最基礎素質便是:冷漠果決,能夠放棄一切恐懼。
也因為這個職業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得來的,據史書記載,劊子手的收入非常豐厚,一次的薪酬便能夠抵得上一般人家的半年收入。
而随着清朝的滅亡,砍頭制度被廢除,劊子手這一職業也徹底終結了。
麻木不仁的社會,愚昧無知的看衆
毋庸置疑,砍頭的刑罰制度是封建社會的糟粕,随着封建王朝的滅亡,這一慘無人道的刑罰也被廢除。
但通過這砍頭制度以及一些記載在下來的砍頭場景,真實地讓人看到了一個麻木不仁的社會以及愚昧無知的群眾。
對于統治者來說,砍頭的刑罰隻是為了鞏固統治階層的權力,絲毫沒有考慮到這樣的刑罰有多麼無人性,而以這種方式來公然威懾群眾。
而常常觀看砍頭場景的群眾久而久之便會對生命變得漠視,甚至是麻木不仁。
作家魯迅先生曾在文章中對砍頭場景有過一段描述:“老栓也向那邊看,卻隻見一堆人的後背,頸項都伸得很長,仿佛許多鴨,被無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
他們似乎隻是為了看“熱鬧”,是以對這般鮮血淋漓的場面不僅沒有絲毫的害怕,反而是“熱情飽滿”。面對生命的殘忍消逝,盡管那是有罪之人,但這樣的興奮和不排斥,都在述說着那個社會的種種荒誕。
封建社會下統治者為了鞏固自身權力對群眾思想的種種迫害,民智的未開化、群眾的無知、人與人之間的冷漠……
這些都是封建社會的弊端,也是封建社會的悲哀。幸好,落後已成過去,随着封建王朝的徹底消逝,種種充滿弊端的封建制度宣告廢除。而如今,民智已然開化,大部分的人們不再有無知看熱鬧的心态,對生命也更加尊重和敬畏。
小結
回首望去,封建社會已經宣告結束了上百年,如今是一個處處充滿文明、和諧的社會,縱使深知過去的傷痛也不會再次發生,但那個時代的酷刑依舊讓人覺得觸目驚心。
曆史從來不會缺少流血和犧牲,而也更加讓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珍惜來之不易的一切。
如今的這個時代,法律底線不容觸碰,但法理有人情,也更加重視對人性的維護。而群眾之間,亦是用善良的方式去相處。生活在這樣的社會,除了感激,也要努力奮鬥人生,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
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