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閱盡鉛華,隻為呈現不一樣的曆史。
清朝是中國曆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1912年,隆裕太後在優待條件下接受了退位,2月12日,她代替溥儀頒布《退位诏書》,這一道指令一下,也正式宣布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正式結束。

清朝雖然結束,但以前附庸清朝的藩屬國卻難以接受,雖然大多數的藩屬國因為各種各樣的情況被分離的出去,但依舊有一國還在使用大清國旗,但令人遺憾的是,他們至今不跟我國建交。
不丹,是位于中國和印度之間喜馬拉雅東段南坡的一個内陸國,總面積38394平方公裡,不丹的國名在當地的語系當中為:竺域,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雷龍之地”,尊崇龍的國家,中國必然首屈一指。
不丹是8世紀時吐蕃的一個小部落,1353年,元朝一統西藏之後,就封帕木竹巴家族绛曲堅贊為大司徒,绛曲堅贊也建立起了帕木竹巴政權,元朝覆滅之後,明朝為了更好管理西藏等地,就召帕木竹巴家族的人進京。
1406年,明成祖為了穩定邊境地區,冊封五世第悉劄巴堅贊為闡化王,不過西藏一帶的辛廈巴家族獲得蒙古貴族的支援,一支格魯派人發動了起義,1491年,新上任的帕木竹巴領袖阿旺·納姆伽爾,在請求明朝救援無望後,帶着族人遠走不丹。
納姆伽爾雖然隻剩下一部分殘部,但戰鬥力不是不丹人能夠比拟的,他所到之處,無不選擇臣服,納姆伽爾雖然征服了不丹,但他生性善良,他在不丹的領土上建立了宗教,廣傳藏傳佛教。
他的政權逐漸讓不丹人脫離了貧困,他得到不丹人的擁護,他的族人也在不丹生活了下來,但是不丹人始終都想要回歸中國,不丹始終不是他們的家,1669年,不丹跟西藏格魯派爆發了長達62年的戰争。
此時清康熙還在跟鳌拜鬥智鬥勇,根本無力管轄邊境地區,等清廷穩定之後,大力發展農業,清朝也進入了“康乾盛世”清朝這時才有餘力,管轄邊境,1736年,清朝派遣西藏地方官員頗羅鼐調停戰亂。
在清廷的優待下,不丹第十任國王接受了清朝冊封的“額爾德尼第巴”名号,原帕木竹巴家族又一次回到了中國領土,不丹也劃為清朝疆域,但康乾盛世一過,清廷就開始走下坡路。
不丹遭遇了英國入侵,1865年簽訂《辛楚拉條約》,不丹讓出了2000平方千米的土地,1949年,印度獨立之後,又幹涉不丹,規定不丹對外關系受印度“指導”,至于黃龍旗,或許是不丹想要記住某個曆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