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亂漢者非董卓,而是他,此人欲搞垮漢朝自立天下,卻為他人做嫁衣

我們閱盡鉛華,隻為呈現不一樣的曆史。

曆史上本無三國,隻是因為陳壽的《三國志》,故而史學家才将漢末到西晉這段曆史籠統地稱之為三國,三國何時結束是比較明确的,三家歸晉視為結束,而三國何時而起就衆說紛纭了,有人說從漢靈帝始,也有人說自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始,小編則認為自董卓進京始。漢靈帝中平六年,也就是公元189年,這年八月董卓在北芒山“邂逅”了漢少帝劉辯,雖然倉皇出逃的小皇帝沒有一點九五之尊的威儀,而在董卓眼中,這個衣衫褴褛的少年就好似一個金光閃閃的聚寶盆,董卓得到劉辯的心情,比袁術得到傳國玉玺還要激動。董卓帶着西涼軍以皇帝的名義殺回京城,從這一刻開始漢王朝就已經崩塌了。董卓進京後立馬就把少帝劉辯給廢了,另立劉辯的弟弟劉協為皇帝,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漢獻帝,董卓為何廢立皇帝,原因很簡單,此時的劉協不過是個八歲大的娃娃,小劉協每次看到一臉殺氣的董卓,唯恐避之不及,這大概就是董卓想要的效果。

亂漢者非董卓,而是他,此人欲搞垮漢朝自立天下,卻為他人做嫁衣

當然,董卓廢劉辯立劉協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樹立權威!董太師把皇帝都玩弄于股掌之間,朝堂上的三公九卿們還不得噤若寒蟬、惟命是從。自此大漢朝廷的皇權隻不過在名義上姓劉,實際權力則是輪流坐莊,董卓坐了三年莊,李傕郭汜坐莊四年,後面二十四年則是曹操。曹操之後名義上的漢朝也覆亡了,漢朝這一頁算是真正翻篇了。從這個軌迹上看,東漢之亂始于董卓,然而亂世始于董卓,亂漢者卻并非董卓。事實上,董卓不過是一頭猛虎,讓一頭猛虎進入東漢的廟堂,其後果是很容易預測的,與其說是董卓這頭猛虎搞垮了漢朝,不如說整垮漢朝的是放虎歸山的人。董卓本是西涼一代的軍閥,作為一州州牧,董卓的實力并不算最強,當時的天下像董卓這樣的軍閥也不在少數,董卓跟他們唯一的差別在于董卓進了京城,其他軍閥也想進京,隻不過他們沒有正當理由,而董卓卻有!

董卓并非不請自來,事實上董卓是奉皇命進京剿賊的,請董卓進京并不是少帝劉辯,劉辯當時才13歲,董卓是誰他可能都鬧不明白,請董卓的人是皇帝的舅舅大将軍何進。何進權傾朝野,他有何難題非要引狼入室呢?這就要牽涉到東漢朝堂上外戚和宦官的百年争鬥了,作為東漢皇帝的左膀右臂,外戚和宦官一直是漢朝皇帝制衡朝堂的兩股勢力,皇帝強勢尚能壓得住這兩個勢力,皇帝一旦弱勢,外戚和宦官必然會有一番慘烈的厮殺,畢竟權力是最好的春藥。靈帝死後,少帝尚且年幼,靈帝時期宦官的勢力就壓過外戚,靈帝一死外戚必然會進行猛烈的反撲。而何進作為外戚的首腦人物,又并非一個合格的政客,要知道何進最初不過是個殺豬的,因為妹妹的緣故才位極人臣,在外戚和宦官的鬥争中,何進并沒有把握好局勢,外戚集團在何進上司下對宦官進行了極其血腥的鎮壓,形勢一發不可收拾!

亂漢者非董卓,而是他,此人欲搞垮漢朝自立天下,卻為他人做嫁衣

外戚要鎮壓宦官,而宦官能屹立東漢朝堂百年而生生不息,不知道經曆多少次外戚的反撲,何進想一口氣鏟除宦官談何容易。雙方刺刀見紅地厮殺,何進為求速戰速決,便決定到京城之外找幫手,于是便找到了董卓。董卓這頭猛虎進城了,外戚和宦官這兩頭小狼就沒有招架之力了,最終是鹬蚌相争漁翁得利,外戚倒了,宦官也銷聲匿迹,就連漢政權也變得岌岌可危。如此分析下去,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何進了,然而前文筆者說過何進不過是個屠夫而已,他的一切決策都不是他自己想出來的,他之是以昏招頻出,全都是袁紹慫恿的!在這場動亂中,何進犯下兩個緻命錯誤,而這兩個錯誤都是袁紹慫恿他犯下的。一個是對宦官勢力進行殘酷鎮壓,宦官之亂雖然由來已久,但作亂的畢竟隻是少數掌權的宦官,大部分宦官并非禍亂之源,而何進卻采取了一刀切的辦法,對洛陽城内的所有宦官趕盡殺絕,而這個主意正是袁紹出的。

亂漢者非董卓,而是他,此人欲搞垮漢朝自立天下,卻為他人做嫁衣

據《後漢書》記載:進難違太後意,且欲誅其放縱者。紹以為中官親近至尊,出入号令,今不悉廢,後必為患。何進不想違背太後的意思,隻想處置宦官罪首之人,然袁紹認為宦官們樹大根深且同氣連枝,如果不一次性全部鏟除了,日後必然會有更猛烈的反撲!由此可見何進并不想一網打盡,他隻不過是想殺雞儆猴,震懾宦官群體。可惜何進耳根子軟,被袁紹這麼一忽悠,便下定決心斬草除根。何進出身低微,也不是一個很有主見的人,而對面的袁紹乃是士族子弟,袁氏四世三公,乃是當時最大的士家大族,有這樣的背景撐腰,再加上袁紹本身就名滿天下,何進自然認為袁本初更有遠見卓識。然而,袁紹出的馊主意還不止于此,他出的另一個馊主意讓何進犯下了第二個錯誤。外戚宦官内鬥,外戚逐漸勢危,眼看形勢不妙,袁紹再次獻策,讓何進向外求援。

亂漢者非董卓,而是他,此人欲搞垮漢朝自立天下,卻為他人做嫁衣

《後漢書》有雲:詈紹等又為畫策,多召四方猛将及諸豪傑,使并引兵向京城,以脅太後。進然之。袁紹建議何進招四方軍閥進京勤王,以協助太後鏟除宦官,何進深以為然,便挑中了最近的一支軍閥董卓。其實不管是董卓還是其他軍閥,隻要進了京城,結果都一樣。外戚和宦官都鬥不過軍閥,皇帝必然被架空,頂多其他軍閥表面上沒有董卓那麼嚣張跋扈。實際上宦官和外戚都是癬疥之疾,因為他們都沒有武裝力量,他們的權力都源自皇權,他們都是皇權的依附者,而軍閥就不同了,他們的權力源自軍隊,皇權對軍閥們來說并非必需品。何進自然是不明白這個道理的,而袁紹卻不見得不明白。縱觀袁紹出的兩個馊主意,有時候會覺得匪夷所思,作為一個混迹政壇多年的老江湖,袁紹不可能不知道殺盡宦官和引軍入京的後果,袁紹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多少讓人感覺他是别有用心。

亂漢者非董卓,而是他,此人欲搞垮漢朝自立天下,卻為他人做嫁衣

袁紹有野心嗎?有,他的野心或許比曹操還大,曹操不過是想做周公,而袁紹是想改朝換代坐天下。袁紹借助家族勢力,不停地塑造自己偉光正的形象,這一點他做的很好,當初十八路諸侯共讨董卓,大夥都擁立袁紹為盟主,由此便可看出袁本初的威望普天之下無人能及。袁紹給自己造勢的做法像極了王莽,王莽奪權靠的也是聲望,當初全天下的儒家士子都倡議幼帝孺子嬰将帝位禅讓給王莽,這跟王莽的公衆形象是密不可分的。袁紹的做法跟王莽大體相似,結交名士、廣施恩德,将自己打造成賢明之人。袁紹這麼做很難說是沒有野心的,可惜他效仿不了王莽,畢竟局勢不同,袁紹的實力也無法跟王莽相比。但入主天下并非隻有王莽那一條路,袁紹有社會聲望有政治資源,他完全可以另立山頭,前提是必須先把東漢政權給整垮。

亂漢者非董卓,而是他,此人欲搞垮漢朝自立天下,卻為他人做嫁衣

順着這個思路想下去,袁紹對何進的兩條進言就好了解多了。敢情袁紹并不是想幫何進,他真正的目的是讓外戚和宦官内鬥,以緻兩敗俱傷,這兩根支柱倒了,漢王朝也就隻剩最後一口氣了。但是無論是外戚還宦官,他們都不想漢朝覆滅,是以他們可以消耗漢政權,卻搞不垮漢朝,緻命一擊便交給了董卓。董卓一進京,袁紹便遠離京城做了軍閥,他大概很清楚,對付董卓隻能靠軍閥,改朝換代也隻能靠軍閥。可惜的是,袁紹算個優秀的士族門閥,他正是合理地利用已有的政治資源和社會聲望,才發展成為天下最強大的軍閥。但他卻不是一個合格的軍閥,他優柔寡斷,任人唯親,氣量狹小,這些性格短闆正是他在軍閥混戰中輸給曹操的重要原因。三國當中,袁紹顯然是個失敗者,雖然袁紹的一番謀劃最終是為他人做嫁衣,但也不可否認他的曆史功績,畢竟天下大勢不破不立,沒有袁紹破了東漢政權,何來新立的曹魏、蜀漢、東吳,又何來最後的三家歸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