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成語故事67:悲不自勝丨西漢末期王莽篡位,太後王政君怒摔玉玺

作者:香茗史館

悲不自勝,意思是悲傷得自己都禁受不住,形容非常悲痛。成語出自東漢荀悅的《前漢紀·平帝紀》,“太後因号泣而言,左右莫不垂涕,舜悲不自勝。”

成語故事67:悲不自勝丨西漢末期王莽篡位,太後王政君怒摔玉玺

王莽,字巨君,其父王曼在漢元帝皇後王政君的八個兄弟中排行第二。王莽少年喪父,與叔伯王鳳等一起生活。漢成帝時,将朝政委托于王氏外戚,王氏家族先後九人封侯,四人(即王鳳、王音、王商、王根)出任大司馬輔佐朝政。

西漢末期,奢靡之風盛行,而王莽卻生活簡樸、為人謙恭,與王氏衆子弟形成鮮明對比,再加上侍奉叔父十分恭順,因而受到大司馬王鳳青睐,不僅将其提拔為黃門郎,還在臨終時委托王政君對其予以關照,王莽由此平步青雲,先後擔任騎都尉、光祿大夫、侍中等職。

綏和元年(前8年),大司馬王根因病請辭,年僅三十八歲的王莽繼任大司馬。

成語故事67:悲不自勝丨西漢末期王莽篡位,太後王政君怒摔玉玺

漢哀帝即位後,因顧忌王氏家族太過強大,大力扶持外戚傅氏、丁氏,打壓王氏家族,王莽被迫請辭下野。可惜的是,漢哀帝在位僅六年便駕崩,其死後王政君重新任命王莽為大司馬,王莽遂重新執掌朝政大權,并在短短月餘時間内誅除哀帝寵臣董賢,清除傅氏、丁氏外戚,廢殺太後趙飛燕。

漢平帝劉衎即位後,因其年幼,由太後王政君臨朝聽政,大司馬王莽輔政。此後,王莽一面費盡心機讨好王太後,以擷取其信任;一面極力打造賢德形象,擷取朝野支援,并通過制造祥瑞、遍賞功勳大臣等方式,極力拉攏人心。

成語故事67:悲不自勝丨西漢末期王莽篡位,太後王政君怒摔玉玺

元始元年(1年),在大臣們的擁戴下,王太後賜封王莽為安漢公,王莽假意多次辭讓後,最終接受封号。

元始四年(4年),王莽加号宰衡,位居諸侯王公之上。同年,王莽又加九錫。

元始五年(5年),漢平帝病逝,王莽擁立年僅兩歲的漢宣帝玄孫劉嬰為太子,史稱孺子嬰。王太後秉承群臣之意,讓王莽代理天子朝政,稱假皇帝,臣民則稱王莽為攝皇帝,改元居攝元年。此時的王莽,除了名号之外,已經與皇帝無異。

成語故事67:悲不自勝丨西漢末期王莽篡位,太後王政君怒摔玉玺

居攝三年(8年),王莽自認已經具備了篡位實力,在他的暗示下,谶緯禅讓之說盛行,各種“求賢讓位”“漢曆中衰,當更受命”的符命、圖書層出不窮,王莽則大加利用,獻符命的人,皆得豐厚賞賜。

同年十一月,太學生哀章為求富貴,做了個兩檢銅匮,一檢上寫着“天帝行玺金匮圖”,另一檢上寫着“赤帝行玺某傳予皇帝金策書”,金策書中明确寫着劉邦将皇位傳予王莽,元後應該尊承天命将帝位授予王莽。

哀章的做法,讓王莽不得不将篡位步伐提前,于次日前往高帝廟,拜受金匮,遂即天子位,改正朔、易服色,以十二月為正。

成語故事67:悲不自勝丨西漢末期王莽篡位,太後王政君怒摔玉玺

初始元年十二月初一(9年1月15日),王莽廢孺子嬰,自立為皇帝,改國号為“新”。

當初,漢高帝劉邦曾在攻入鹹陽後得到秦朝玉玺,稱之為傳國玺,自漢哀帝死後,玉玺便一直由王太後保管。王莽稱帝之後,指令王舜去向太後索取玉玺。

太後王政君得知王舜來意,将王舜怒罵了一頓,然後說道,“你們自以為秉承天命成為新皇帝,就應該自己做新的玉玺,流傳萬世,為何卻要這個亡國的不祥玉玺?我不過是個漢家的老寡婦,随時都會死去,想要拿這顆玉玺陪葬,你們是得不到的!”

成語故事67:悲不自勝丨西漢末期王莽篡位,太後王政君怒摔玉玺

太後王政君說罷,随即痛哭流涕起來,左右侍從也都跟着垂泣,王舜見狀亦“悲不自勝”。

王舜雖感到悲哀,但過了許久還是說道,“臣等無話可說,但王莽一定要拿到傳國玉玺,難道太皇太後您能到死都不拿出來嗎?”

王政君知道這是在威脅自己,故大為惱怒,轉身将玉玺取出,奮力向着王舜面前的地面砸去,導緻玉玺摔碎了一角,說道,“我已經老到要死了,有你們這樣的兄弟,我們王家是要滅族了!”

成語故事67:悲不自勝丨西漢末期王莽篡位,太後王政君怒摔玉玺

王莽篡漢後,為了緩和階級沖突,釋出了一系列改革诏令,推行全面改革,史稱“王莽改制”。然而,王莽的改革非但沒能解決問題,反而因為觸動了權貴階層利益,加劇了統治階級内部沖突,短短數年後便爆發了大規模起義,新莽最終于地皇四年(23年)滅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