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茶葉生産曆史并不長,但已有200多年的曆史,主要從福建過去移植過來。是以台灣茶大多是烏龍茶,因為它們的生産工藝與福建烏龍茶的生産工藝相似。但在200多年的發展曆程中,台灣茶也走出了自己的創新之路。到目前為止,台灣最著名的茶是烏龍茶。衆所周知,洞穴頂部烏龍是典型的代表性作品。此外,台灣還有東方美、山茶、阿裡山紅茶和文山寶品種等。那麼,台灣有綠茶嗎?

其實,整個台灣的茶區,确實有綠茶生産,甚至我們非常熟悉的龍井茶和桦樹春茶,當然也有大量普通的綠茶,主要出口到日本。
在這些綠茶中,台灣的龍井茶最為人所知。按照當地的名字,這種綠茶被稱為三峽龍井茶。它是以當地綠色柑橘茶葉為原料,仿照龍井茶的生産工藝,加工生産。
但台灣的龍井茶和西湖龍井茶的生産工藝并不完全相同。它主要是一片葉子的芽或兩片葉子的芽,通過油炸和烘烤等工藝,制作而成,但同時會加入壓碎過程,使茶葉的形狀扁平而狹窄,類似于西湖龍井。這種油炸工藝比較繁瑣,技術要求也比較高。
如果掌握好油炸和幹燥的時間和溫度,很容易導緻茶葉炒出油炸膏,如果在粉碎過程中不注意比例,抓緊力度,也會造成茶葉斷裂,不能形成扁平的形狀。
是以,三峽龍井茶對技術要求很高,制作後的品質非常優越。整個三峽茶區位于台北縣西南部,擁有近200年的茶葉種植曆史。台灣的大部分綠茶,包括龍井茶和碧璐春,現在大多來自三峽茶區。
三峽龍井茶直接殺青揉,造型平直,有一層細膩的白毫。從外觀上看,茶色鮮豔,具有油性光澤。沖泡後,湯汁呈亮黃色和綠色,清澈透明,香氣安靜持久,味道鮮美清爽,令人印象深刻。
同時,在台北的三峽茶區,也采用了傳統的工藝,使用芽和白色芽,殺綠揉成螺旋形的藍色螺絲春茶。茶葉香氣安靜自然,口感與三峽龍井茶相似,但造型不同。一種是扁平長井型,另一種是卷曲螺杆。
台灣的綠茶沖泡,大多采用鑄造法。特别是較高等級的精龍井茶,先放适量溫水,水溫在85度左右,最後放進茶裡。這種釀造方式有點類似于西湖長井釀造。畢竟都是嬌嫩的芽茶,水溫太高會把龍井茶燙燙。一般來說,50毫升的水可以與1克茶一起使用。一杯200毫升,放3~4克茶是最合适的。
在台灣龍井泡茶時,不要喝一次茶湯,而是等到還剩1/3,你才會繼續澆水。這確定了茶湯濃郁輕盈,可以再浸泡一兩次。台灣綠茶具有适度的泡泡性,一般情況下,沖泡2~3次是合适的。
總的來說,台灣茶深受福建茶生産過程的影響,主要生産烏龍茶和紅茶,綠茶隻有其中的一小部分,而且大多集中在台北縣西南部的三峽地區。
你有沒有喝過台灣龍井茶?您如何看待台灣綠茶?歡迎在下面留言,說出您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