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茶種解析 | 茶中仙子——洞庭碧螺春

太湖洞庭山所産的碧螺春集吳越山水的靈氣和精華于一身,是中國曆史上的貢茶。新中國成立之後,被評為中國的十大名茶之一。

茶種解析 | 茶中仙子——洞庭碧螺春

争飲江南“第一口鮮”,說的就是碧螺春茶。

洞庭碧螺春是中國名茶的珍品,以形美、色豔、香濃、味醇“四絕”聞名于中外。

茶種解析 | 茶中仙子——洞庭碧螺春

洞庭碧螺春名氣大,産量卻極其有限,遠遠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一到上市季節大量廉價“碧螺春”湧入市場。對于消費者而言,常常很難分辨出真假,真正了解洞庭碧螺春才能更好的辨識其真僞。

01

“碧螺春”的由來

碧螺春原名“吓煞人香”,

在我國已有一千多年的曆史,關于碧螺春最早的記載是《随見錄》中:

“洞庭山有茶,微似岕而細,味甚甘香,俗呼為‘吓煞人’,産碧螺峰者尤佳,名碧螺春。”

清代王應奎《柳南随筆》記載:康熙皇帝南巡太湖時,被碧螺春深深吸引,覺得“吓煞人香”不雅,

是以取茶色碧綠,卷曲似螺,春時采制,又得自洞庭碧螺峰等特點,欽賜“洞庭碧螺春”的美名,成為年年進貢的貢茶。

02

受太湖滋養的特殊地理環境

洞庭碧螺春産自于洞庭東、西山,位于蘇州西部丘陵山區,這兩個茶産區的碧螺春,才是“洞庭碧螺春”,才可以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理标志保護産品”辨別。

東山臨近太湖半島,西山四面環水。東西兩山海拔不高,山坡上礫石多,土壤礦物質含量豐富,透氣性好,屬于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受太湖及複雜的地形影響,溫暖濕潤,四季分明。

茶種解析 | 茶中仙子——洞庭碧螺春

山上土壤由山丘岩石風化殘積物發育而成,土壤中含有的有機物較高。得天獨厚的氣候、地理環境給洞庭碧螺春創造了良好的生長發育環境,也造就了其獨特的優異品質。

03

古老的傳統制作工藝

洞庭碧螺春在采摘上十分嚴格,隻能依靠春分到清明這段時間來進行采摘,通常采摘一芽一葉初展,鮮葉形如雀舌。

茶種解析 | 茶中仙子——洞庭碧螺春

采回的芽葉進行精細的挑選、殺青、揉撚、搓團、顯毫,從采摘到成品每一步都需要在一天之内完成,制成這“第一口鮮”。

04

香韻皆為上品的獨特滋味

作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洞庭碧螺春有着“一嫩三鮮”之稱,色香味俱全,每年洞庭碧螺春的産量占整個碧螺春市場的2%,正宗的洞庭碧螺春可以從以下幾點辨識:

● 形:碧螺春幹茶形如其名,色澤碧綠,卷曲如螺,其中,白毫是碧螺春品質的象征,等級越高白毫顯露更明顯,

茶種解析 | 茶中仙子——洞庭碧螺春

● 氣:明代《茶解》中所說:“茶園不宜雜以惡木,唯桂、梅、辛夷、玉蘭、玫瑰、蒼松、翠竹之類與之間植,亦足以蔽覆霜雪,掩映秋陽。”

碧螺春産區是中國古老的茶果間作茶區,茶樹和枇杷、桃、李、杏、梅等果樹間作種植,茶樹與果樹根脈相連,使茶吸果香,帶有天然的花香果味。

● 色:沖泡後的碧螺春茶湯清澈明亮,湯色嫩綠微黃味優品,湯色碧綠稍次。

茶種解析 | 茶中仙子——洞庭碧螺春

● 味:碧螺春素有“一酌鮮雅幽香,二酌芬芳味醇,三酌香郁回甘”的說法,洞庭碧螺春喝到口中有一種甘甜、清涼、味醇的感覺,有回味。

● 底:葉底鮮亮均勻、細嫩成朵。

茶種解析 | 茶中仙子——洞庭碧螺春

05

洞庭碧螺春的沖泡方式

品賞碧螺春時一般采用透明潔淨的玻璃杯使用上投法進行沖泡,先将80℃左右的水倒入杯中,再放入适量茶,當茶葉投入杯中時即刻沉底,茶在杯中,觀其形,可欣賞到猶如雪浪噴珠,春染杯底等奇觀。

茶種解析 | 茶中仙子——洞庭碧螺春

06

洞庭碧螺春的儲藏方式

放置期間儲存不當的話也會影響碧螺春的品質,最好是在幹燥避光,0-5℃的溫度中冷藏,飲用盛放時需要選擇幹淨無異味的器皿,以防茶葉串味變質。

清朝《太湖備考》裡說的“所産無多,市者多僞”,

2009年起,洞庭碧螺春茶将實施新的國家産品品質标準,新标準的實施,将統領碧螺春茶産業發展的核心,調整茶葉種植、加工生産、銷售消費及政府監管的各個領域。

盡管如今洞庭碧螺春的産量已經成倍增長,想喝上這江南“第一口鮮”也并非易事。

更多詳情,可以關注【西部茶葉網】公衆号了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