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謀殺還是病亡?——拿破侖死亡疑雲

作者:海峽網絡

1821年5月5日,大西洋上的一個小島-聖赫勒拿島上,一位曾經震撼歐洲的大人物進入了生命的彌留時刻。他最後說的一句話,已經十分微弱了,隻有貼近他的侍從才能聽得到:“法蘭西······軍隊·····統帥······約瑟芬·····”5點49分,此人與世長辭了。他就是威名赫赫的法蘭西帝國皇帝拿破侖一世。

拿破侖曾經讓整個歐洲為之顫抖,幾乎整個歐洲都聯合起來與他為敵,卻被他屢屢擊敗。拿破侖是傑出的軍事奇才,為何在52歲的盛年之際會突然離世?

關于他的死因,存在着種種疑團,人們一直在讨論和探索。在拿破侖臨終前7天,他曾經給他的禦醫安托馬什寫信說:“我的死已經為期不遠了,在我死後我要你解剖我的屍體,我委托你在這次屍體檢查中不要漏掉任何可疑之處。”就在5月6日下午2時許,遵照拿破侖的遺囑,安托馬什醫生親自主刀,對屍體進行了解剖。當時在場的有拿破侖的侍從人員,還有駐紮島上的英國官員10人,6名英國醫生。解剖結束後,醫生們未能就死因達成一緻的說法。7名醫生分别交出了4份迥異的報告,他們唯一達成的共識是确認在拿破侖胃部發現了潰瘍。安托馬什認為這是緻癌性的遺瘍,而英國醫生則認為是硬性癌引發的癌症。

當時,一名叫索特的醫生發現拿破侖肝髒腫大,也出現了潰爛,但是後來駐島英國總督卻指令索特在解剖報告中去掉了這一發現。因為這個發現與英國官方的意圖不符合,他們害怕人們指責英國人将拿破侖流放到了如此氣候惡劣、肝病多發的小島上來。因為拿破侖父親死于幽門癌,是以也有人相信拿破侖死于此病。當然,也有人不相信這個說法,他們認為拿破侖死于惡劣氣候帶來的疾病。

20世紀初,法德兩國的醫學雜志上出現一種新說法,他們認為拿破侖患上了熱帶病。這種疾病是1789年拿破侖遠征埃及和叙利亞時染上的,在他被流放小島時,舊疾複發,導緻了死亡。

1955年,瑞典哥德堡的一名叫作斯坦·福蘇弗波德的牙醫在研究拿破侖曆史資料時,又有了新發現,他發現拿破侖在生命最後歲月裡有了不少病症:嗜睡與失眠交替出現,雙腳浮腫,體毛脫落,心悸以及牙根暴露。這些并不像癌症的症狀,反而更像是慢性的砷中毒。他立志要揭開這一謎團,福蘇弗波德提出用中子活化分析方法來測定拿破侖頭發中砷含量的設想。下一步就是要想辦法弄到拿破侖的頭發。費盡心力,福蘇弗波德終于從法國巴黎的一個博物館裡托人弄到了拿破侖的幾根頭發。他通過核子轟擊法來測量,發現拿破侖頭發中砷含量高于正常值13倍。這一發現,再配合他們在文獻中獲得的一條重要線索:1840年拿破侖的棺椁曾經被打開過,人們發現經過20年,拿破侖屍體依然儲存完好,尤其是臉色與下葬時幾乎一模一樣。他們據此推斷,正是因為砷,起到了保護遺體不受腐爛的作用。而砷中毒也是拿破侖的死因,他正是死于投毒。

他們又進一步根據文獻分析,拿破侖身邊的侍從官員蒙托隆伯爵就是兇手。此人一直追随拿破侖,在拿破侖第一次退位時,曾經投靠過複辟的波旁王朝。在滑鐵盧戰役後,蒙托隆又回到了拿破侖身邊。是什麼讓曾經背叛過拿破侖的蒙托隆在主人最落魄時候,回到了主人的身邊?而且還允許自己的妻子阿爾賓與拿破侖保持暖昧關系?研究者們認為,蒙托隆所做的這一切,正是為了擷取拿破侖的信任。他們通過史料調查,發現蒙托隆正是受到了波旁王朝路易十八的弟弟阿圖瓦伯爵的指使,在拿破侖飲用的葡萄酒中反複投入小劑量的砒霜,最終導緻拿破侖慢性中毒而死。

自此之後,拿破侖遭受毒殺的說法流傳于世。但是,也有不少人不同意這個說法。美國醫生羅伯特認為拿破侖死于男性激素嚴重障礙,此病症導緻了拿破侖雄性激素嚴重失調而亡。英國曆史學家戴維·瓊斯則認為,拿破侖的确死于砷中毒。但是砷是來自于他卧室中的牆紙,而非别人故意投毒。因為在當時确實盛行使用塗有含砷的綠色牆紙,吸入牆紙蒸發出來的砷而導緻死亡的事件屢屢發生。

瓊斯曾經檢查過拿破侖卧室中的牆紙,發現了非常高的含砷量。而加拿大的科學家通過更為精确的中子轟擊法測試了拿破侖的頭發,他們發現頭發裡面含砷量并不高,相反是銻的含量較高。他們認為這是拿破侖在臨死前幾年内服用了過量的含銻藥物導緻的,但是這種含銻量并不會導緻死亡。通過推斷,他們更相信拿破侖還是死于胃癌。

關于拿破侖死亡的原因,衆說紛纭,各有道理。也許這一切正如一位法國曆史學家所言:“在曆史上,拿破侖這個名字後面總跟着一個問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