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政委:打一天行不行?連長:每人四枚手榴彈三十幾發子彈,咋打?

1942年,對于八路軍新四軍來說,是最艱苦的一年。尤其是八路軍,受到日軍的反複大“掃蕩”,損失慘重,生存更是問題。為什麼會形成這個局面呢?是因為,日軍在太平洋戰場進攻受挫後,才清醒過來,覺得中國大陸及沿海地區戰略地位太重要了,必須確定他們的統治,這樣才能有效向太平洋戰場輸送戰略物資,如此,經常對他們進行襲擾和破壞的八路軍新四軍,便成了主要攻擊對象。

政委:打一天行不行?連長:每人四枚手榴彈三十幾發子彈,咋打?

今天講的,是八路軍膠東軍區一支部隊的突圍情況。11月19日,駐紮在萊陽、栖霞各據點的日軍,自西向東;駐紮在煙台、福山的日軍,自北向南;駐紮在牟平的日軍,南下進入水道據點,然後轉兵向西,以牙山、馬石山為合圍中心,南北長90公裡,東西寬75公裡,三面拉網,對八路軍進行大合圍。

政委:打一天行不行?連長:每人四枚手榴彈三十幾發子彈,咋打?

如此形勢,非常危急,而國民黨暫編十二師,此時也趁火打劫,他們居然從萊陽東犯,襲擊八路軍的側背。當時,八路軍膠東軍區總兵力隻有14000人,這其中還包括縣大隊、區小隊這樣地方武裝。硬打肯定是不行,必須分散突圍。根據任務安排,十六團的一、二營單獨行動,三營抽調二個營對國民黨第十二師進行警戒,保衛十六團團部的部隊,隻剩下三營八連,團部警衛連、機炮連和特務連,而團部機關及勤雜人員共500多人,隊伍龐大,加上騾馬辎重,行動遲緩,保衛的任務十分繁重。

政委:打一天行不行?連長:每人四枚手榴彈三十幾發子彈,咋打?

23日夜間,部隊被壓縮在20公裡狹窄地域的合圍圈中,幾次突圍,都宣告失敗,深夜時分,部隊不得不北撤到上尹家。這裡的地形,打阻擊比較有利,團首長決定,留下三營八連和警衛連,阻擊日軍,掩護團機關和老百姓撤離。周團長把意見跟張寰旭政委說了後,政委表示同意,便叫來三營八連連長江雪山、警衛連魏連長,張寰旭政委面色凝重地問他倆:

“你們在此地打一天行不行?”

政委:打一天行不行?連長:每人四枚手榴彈三十幾發子彈,咋打?

江連長一聽,馬上回答說:“我連每人四枚手榴彈,子彈三十幾發,能打一天嗎?”張寰旭政委轉頭看魏連長,魏連長說:

“我連彈藥稍微比八連多一些,但那點東西,根本打不了一天啊!”沒辦法,周團長和張政委重新研究後決定,“部隊朝東北方向突圍!八連在前開路,警衛連在後保衛機關!”

最終,部隊隻突圍出來200來人,政委張寰旭、參謀長陳子英、作戰參謀周文彬、組織股長牛蔚文等同志均壯烈犧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