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清朝願意被騙100多年,相信緬甸是自己的藩屬國?

滿清在建立清朝統治中原之後,繼續沿用明朝時期積累下來的政治成果,其中就包括“宗藩體制”。宗藩體制是中國古代一個特殊現象,這種關系所維持的是一種間接的、松散的、低姿态的禮儀關系。作為宗主國有義務保護各屬國,也有權力幹預其内政外交。而作為屬國要向清廷請封并朝貢,接受這種内政外交的幹涉,雖然這種幹涉非常少,在絕大部分時間裡,各自都保持着獨立自主的關系。

為什麼清朝願意被騙100多年,相信緬甸是自己的藩屬國?

清朝自乾隆年間《大清會典》之後,在各類檔案當中就把緬甸作為朝貢國,然而緬甸卻從未把自己當作清朝的朝貢國。即使乾隆末年,與緬甸關系正常化,兩個王朝的友好交往,按照“十年一貢”節奏進行互訪,但是依然不是實質上的朝貢關系,而是清朝自己單方面認可的朝貢關系。在緬王看來每隔十年,與清廷之間十年互派使節,是一種互訪平等的關系。

清朝和緬甸友好關系的建立

緬甸是進入清朝朝貢體系是最晚的一個,而且交往的過程也是一波三折。雖然清朝在早期曾經派軍人進入緬甸追剿明朝的官吏,等到再次進入緬甸,已經是100多年後的乾隆年間。這個時候的緬甸處于東籲王朝時期,也是緬甸封建社會鼎盛時期,此時不但統一全緬甸,而且不斷對外擴張。也是由于連年征戰,導緻農業破壞嚴重,各地農民紛紛起義,而且宮廷内部也不斷發生王位争奪的戰鬥。

為什麼清朝願意被騙100多年,相信緬甸是自己的藩屬國?

這時候在清朝與緬甸邊境開采銀礦的茂隆銀廠,其中一個長民向當時的緬甸建議:“謀說緬酋莽達拉遣使入貢”,以納貢的形式,取得當時清朝的幫助。這一次的朝貢先抵達茂隆銀廠,等到乾隆皇帝準許之後,于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進京。當時乾隆皇帝對于進京的人員進行了規定,所有人員不得超過100人,進北京的隻允許20人,使團于六月份進入北京,乾隆皇帝對使節進行賞賜。

按照當時的慣例,乾隆皇帝還對緬甸國王,王妃、使節等進行了賞賜,随後要求12月份之前出境。然而這波使團還沒有回國,其首都就被來自南方的一支軍隊給攻破了,此時東籲集團覆滅。東籲王朝覆滅之後,緬族木梳村落首領雍籍牙揭竿而起,成功擊敗了孟族軍隊,并成立了貢榜王朝。建立立的貢榜王朝并沒有接受清朝對緬甸的朝貢制度。于是剛剛建立起來的關系,便中斷了。

為什麼清朝願意被騙100多年,相信緬甸是自己的藩屬國?

清朝同緬甸四年戰争

貢榜王朝剛剛建立不久,就采取了積極的軍事擴張政策,連年對外征戰,乾隆二十三年,貢榜王朝攻占了緬甸北部的木邦,從此開始不斷騷擾清朝雲南邊境。乾隆三十年,緬甸軍以追捕叛軍為由,進入雲南車裡九龍江、橄榄壩一帶,并占據車裡土城。随後雲貴總督劉藻,接到緬兵入侵車裡的急報,立即下令調兵圍剿,随後劉藻率軍進入緬甸境内,标志着清緬戰争全面爆發。

乾隆在接到劉藻關于調兵剿除入境緬軍奏報之後,下令藻“必當窮力追擒,搗其巢穴,務使根株盡絕,邊徼肅清”,乾隆指令劉藻全面剿除入境的緬軍,戰争全面更新。令清朝始料未及的是,清緬戰争居然耗時4年,在這4年時間裡,清軍3次換掉統帥,但是都沒有取得預期效果。在這次戰争當中,雲貴總督劉藻因為指揮不力,被乾隆皇帝下令交給刑部定罪,随後伊犁将軍明瑞調任雲貴總督。

為什麼清朝願意被騙100多年,相信緬甸是自己的藩屬國?

然而明瑞孤軍深入緬甸境内,最終兵敗身亡,乾隆又令大學士傅恒,前往緬甸。戰争從乾隆三十年一直持續到乾隆三十四年,傅恒在緬甸久攻不下,于十一月份在緬甸老官屯簽訂停戰協定,清緬戰争結束。《老官屯協定》并不是一份統一文本的協定,清朝和緬甸雙方對于協定的内容有嚴重的分歧,這也促使了後來的清緬沖突以及清朝同英國的沖突。

清緬戰争結束之後,清軍統帥傅恒曾向乾隆皇帝奏報中描述,“令其具表求降,送出内地被留之人,其投誠土司嗣後不得侵擾。”曾經代表清朝同緬甸談判的哈國興,則表示其談判要求是:“你們須照古禮進表進貢,永不許犯我邊境,所有留在你們那裡的人都要送出來,就要這三件事情。”也就是說要求的内容是:緬甸要納貢,并且送回清朝兵民,并且永不侵犯邊境。

為什麼清朝願意被騙100多年,相信緬甸是自己的藩屬國?

存在争議的《老官屯協定》

但是緬甸方面的《老官屯協定》内容卻有非常大的差異,其内容大緻為:在緬甸境内的貢榜王朝享受前東籲王朝的權利,兩個國家應該是和平與平等的友誼關系,同時兩個國家要開通商貿,并且兩個國家君主與官員要每隔十年互相以書信形式表示敬意。可以看出和清朝的協定内容有很大的出入,一方面要求享受之前的待遇,另一方面要求建立平等關系,而且要求重開邊境貿易等,顯然雙方在協定内容上有巨大的分歧。

為何中緬雙方在《老官屯協定》上有這麼大的差異呢?這主要因為這次協定的簽訂沒有一個完整的統一文本,而隻是雙方将領臨時停戰協定。這一類的協定不具備條約性質,内容和語言上不會得到對方同意,雙方的協定隻是前線指揮官向後方彙報的一個文本。

為什麼清朝願意被騙100多年,相信緬甸是自己的藩屬國?

正是由于雙方在協定上存在巨大差異,清緬戰争結束之後,兩國的關系并沒有改善,而是形成了20多年的對峙局面。清朝方面一直等待着緬甸前來納貢,并且送回被擒的民兵,而等來的卻是緬甸方面要求開放邊境進行貿易的書信。對于緬甸提出的要求,乾隆皇帝當然嚴令拒絕。乾隆皇帝還要求軍機大臣代副将軍阿桂和雲貴總督彰寶編寫檄谕,斥責緬甸方面的爽約行為,但是送檄谕的使者卻遭到緬甸的扣留,導緻清朝與緬甸的局勢再度緊張。

真實的朝貢

等到乾隆五十三年,清朝同貢榜王朝的關系才慢慢改善,起因是緬王孟隕派遣使團,攜帶貢品到達雲南順甯府請貢,乾隆皇帝接到雲貴總督奏報之後,立即下令雲貴總督派人接使節到熱河接見。雲貴總督接旨之後,護送100餘人的使團,從大理到熱河,乾隆皇帝在熱河避暑山莊接待了使團一行,這标志着緬甸與清朝邦交正常化的開始。

為什麼清朝願意被騙100多年,相信緬甸是自己的藩屬國?

貢榜王朝為何突然派出使節呢?據緬甸方面的記載是,清朝首先派使節通路緬甸,緬甸方面此次是回訪。對于此事,清宮檔案未見記載,而地方文獻當中卻有記載,當時檀萃編撰的《廠記》中記載,“聞緬酋有内附意,乃委托耿馬土司罕朝瑗招緻緬王人貢。時有永昌拔貢陳令憲客于耿馬,罕朝瑗乃委陳令憲出使緬甸。于是,緬王遣使随之來耿馬。”可見促成這次緬甸方面入貢,是順甯知府所為。

乾隆五十五年,緬甸方面再次派出使節朝貢,此時任務有兩項,其一是為乾隆皇帝賀壽,另一方面請乾隆皇帝給緬王賞賜封号。乾隆在熱河接見了使節,并且封孟隕為緬甸國王。至此清朝完成了對緬甸的朝貢制度,以及對緬王的敕封。

為什麼清朝願意被騙100多年,相信緬甸是自己的藩屬國?

随後清朝同緬甸關系正常化,雙方持續了近百年的友好關系,期間緬甸一共14次派遣使節朝貢,而檔案文獻記載,卻有很大的差異。緬甸方面記載,每隔十年,清朝要先派遣使團通路緬甸,随後緬甸派遣使團通路清廷。這次的羅生門事件始作俑者是雲南地方官員,無論是乾隆年間的吳尚賢、陳令憲、永慧還是同治時期的楊廷瑞,光緒年間的李珍國等,都是雲南地方派出來的。

這些代表團任務一方面是頒發诏書,另一方面就是招緬甸方面入貢,這些都是雲貴督撫轉交的。通路的緬甸的使團為什麼是雲南地方派出,而不是清朝直接派出呢?其實重要的原因還是清朝的朝貢制度規定,各朝貢國與地方督府是平行往來。比如閩浙督撫負責琉球、蘇祿,兩廣督撫負責暹羅、越南,雲貴督撫對應緬甸、南掌。

為什麼清朝願意被騙100多年,相信緬甸是自己的藩屬國?

緬甸方面雖然發現代表團是雲南地方派出的,但是他們依然認為這是清朝皇帝派出的,是以他們也很快回訪,并認為這是兩國之間的互訪行為。這就是兩國的真實往來曆史,也是緬甸向清朝朝貢的真相。那麼這一謊言是什麼時候被揭穿的呢?

1885年英國和緬甸爆發第三次英緬戰争,英國很快占領了緬甸首都曼德勒,俘獲了當時國王錫袍。随後1886年1月1日,英國宣布緬甸作為其殖民地,劃歸印度管轄,至此貢榜王朝覆滅,整個緬甸淪為英國的殖民地。在第三次英緬戰争前後,清朝提出緬甸要向清朝進行朝貢,英國認為并沒有先例,根據當時緬甸史料的記載,并不存在朝貢屬國關系,至此,這個100多年的謊言被戳破。

關于清朝同緬甸這次朝貢的謊言,是傳統中國對外關系的基本制度,是維護周邊關系的以及秩序的重要内容。長期存在的朝貢貿易與宗藩關系,并不具備朝貢和宗藩的實質,而是一種松散的,形式主義的禮儀關系。在宗藩體制之下,清朝除了獲得大國的聲威之外,單純從物質利益上來說,實際收獲非常有限,更多的是一種追求大國的威嚴感和滿足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