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神話是過去的科幻”從專家視角打開《少年的奇幻世界》

近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體育青少節目中心傾力打造的創演型文化節目《少年的奇幻世界》開播。節目聚焦中國神話故事,通過“劇情式故事秀+舞台戲劇演繹”的表現形式,創新演繹大禹治水、女娲補天、愚公移山、倉颉造字等神話故事,向觀衆生動還原、講述和解構我國千百年來紛繁多彩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系。

“神話是過去的科幻”從專家視角打開《少年的奇幻世界》

首期節目講述了大禹治水的故事,觀衆在“神話探索少年團”成員小兜的帶領下進入虛拟現實的神話世界,一起為大禹“化堵為疏”的智慧贊歎,也為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無私奉獻精神所折服,深刻體驗了一場“沉浸式”奇幻之旅。

節目首播後,便引發廣泛關注,微網誌端主話題#少年的奇幻世界#話題閱讀量近1000萬,相關話題詞#當孩子和工作同時需要你#閱讀量近1500萬。網友評論說:“沉浸式走進中國神話故事,用創新方式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真的贊。”與此同時,節目也獲得了專家學者的熱議與推薦。

創新融合傳統與科技

讓神話場景栩栩如生

神話是中國文明史上的閃爍星辰,如何将天上的星辰采撷下來,讓孩子們領略它的璀璨?《少年的奇幻世界》用富有科技感的表現形式給出了一套前所未有的視聽體系。

“神話是過去的科幻”從專家視角打開《少年的奇幻世界》

(左:正常拍攝效果 右:XR拍攝效果)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生生不息,這檔節目通過少年的奇幻之旅與創新再造,讓神話魅力無窮。”在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張德祥看來,“《少年的奇幻世界》,以科幻形式走進中國遠古時代的神話傳說,探尋先民的創世精神,再現了中華民族自古以來戰勝一切困難的勇氣和智慧、擔當和責任。”

“借助XR擴充現實科技,節目創新呈現神話講述方式,把神話放在了曆史的肩架上。”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楊利慧表示,“中國神話傳說蘊藏豐富,節目相對系統地對中國大地上紛繁多彩的神話故事進行梳理,為孩子們打開了一扇窺探神話原貌的大門。”

“神話是過去的科幻”從專家視角打開《少年的奇幻世界》

同樣,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陳連山認為,“神話是過去的科幻,科幻是未來的神話。” 陳教授評價《少年的奇幻世界》道:“節目創新融合了傳統神話與科幻未來的元素。在設定上,借助實驗室虛拟現實技術,讓少年團得以身臨其境神話現場,與古人對話,加深對神話的了解。在内容呈現上,運用XR技術,讓神話場景栩栩如生。讓‘最保守’的學問最時尚,可以說這檔節目找到了内容與形式的創新融合方式,是少兒節目制作的又一突破。”

創新演繹彰顯中國精神

寓教于樂傳承中華文化

“神話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之所在,是民族文化的根和源。中國神話勇于探索、堅忍不拔的精神實質和爛漫超凡、千姿百态的表現方式促進了豐富多彩的中國文化藝術的形成。”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神話研究院特聘研究員周明認為,“《少年的奇幻世界》把古老的神話融入少年兒童易于了解的故事場景中,寓教于樂,客觀上宣傳和普及了優秀的中國傳統神話,這是一種很好的創作形式。”

“神話是過去的科幻”從專家視角打開《少年的奇幻世界》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神話學者祝鵬程也肯定了這檔少兒節目的文化價值,“節目用負責任的學術态度、生動吸引人的故事、活潑的演繹,呈現了中國古代神話和上古文明的燦爛星空,為孩子們展示了中華先民創造的輝煌文明。”

談到節目創新的價值,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副研究員季芳芳認為,“青少年影視作品要善于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打磨叙事形态,巧用技術創新,以寓教于樂,傳遞時代價值。《少年的奇幻世界》将書本中的中國神話故事進行創新呈現,并以青少年視角沉浸式走進神話故事,滿足了他們對神話世界的好奇,實作了趣味性與教育性的平衡,既開拓了少兒節目的創作主題領域,也豐富了新時代開展青少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形式。”

“神話是過去的科幻”從專家視角打開《少年的奇幻世界》

從科技範兒十足的舞台演繹,到蘊含中華民族精神氣節的文化内涵,對中國神話故事進行系統呈現的《少年的奇幻世界》,成為少兒類節目銳意創新的代表樣本,也是總台在少兒節目賽道創新更新的生動展現。

來源:中國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