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體》IP開發 為什麼這麼難?

  電影版多年來難以落地,動畫版因為“魔改”最終口碑崩塌,電視劇版亮點顯著但難稱令人滿意……《三體》這個中國科幻“頂流IP”的改編曆程,充滿艱難坎坷。

  《三體》改編為什麼這麼難?《三體》如何真正形成自己的“宇宙”?中國科幻IP的前景如何?來看IP開發當事人的揭秘。

“喜歡它才能拍好它”

  “不懂科幻,這是目前我們開發《三體》IP遇到的根本問題。”曾深度參與《三體》IP開發的業内人士曉默(化名)如此評論。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的科幻文學本迎來了一個百廢待興、百花齊放的時代,但幾年之後,遭到了錯誤的打擊和批判,實際上處于“被禁”的狀态。盡管這樣的政策不久就被糾正,但它讓中國的科幻文學元氣大傷,使得很長一段時間之内,願意創作科幻的作者非常少,優秀作品自然就更難産生。沒有作為基礎的文學,科幻影視也無從談起。

  這帶來的結果是:當下成為國内影視界中堅力量的人群,年輕時恰好處于中國科幻的低谷期,他們普遍對科幻文學、科幻影視非常陌生,沒有了解也沒有感情。

《三體》IP開發 為什麼這麼難?

上圖:由劉宇昆翻譯的《三體》英文版,把《三體》成功推向世界。

  在曉默看來,一部成功的科幻影視,需要有熱愛科幻的編劇、導演、制作人。“如果不談專屬興趣,什麼類型的片子都能拍好的導演也不是沒有,但那是稀少的異類,不是業界的常态。”

  現實是,目前國内影視圈裡,懂科幻的人是很少的。《三體》的電影開發過程中,就出現過創作團隊的某主要負責人在影片已經處于拍攝中了,還完全沒看過《三體》原著的情況;而這樣的負責人,又不願放權給團隊中更懂科幻的執行人員。如此一來,改編作品的品質,可想而知。

  曉預設為,目前國内科幻影視土壤的稀缺,還跟當年國内電影院校教育的取向有關。“那時的教育是排斥類型片的,培養出來的一些導演看不起類型片。但科幻片本來又是強類型片,是主流商業片的架構。”

  他說明:類型片都是有一定架構的,這就是為了讓電影拍起來更容易,更可能被觀衆接受進而實作藝術和商業的雙重成功。比如警匪片就有好人和壞人,有槍戰戲、飛車戲和動作打鬥戲份;武俠片就有“主角學武功、打壞人更新、報仇”的套路;喜劇片每隔多少分鐘要讓觀衆笑一次,愛情片多久要浪漫一下。這放到科幻片上也同樣,要有大場面、要有特效等等。當然,類型片也有混合,科幻和懸疑就可以結合,但它總歸是帶有架構的。

  “要拍科幻片,就要接受它的類型,去研究這種類型,而不是一上來就想拍些号稱‘反類型’的東西。不尊重類型,那不是‘反類型’,隻能是‘亂拍’。”

  與《三體》相比,劉慈欣的另一部科幻小說《流浪地球》的電影化從4年前實作“中國科幻大片零的突破”到2023年春節檔續作的再度成功,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導演郭帆本身是喜愛科幻的,對這樣的題材有着發自内心的熱愛;同時,尊重科幻片的類型規律,不斷學習國際同行的制作經驗。

  因而,有不少《三體》粉絲呼籲“請郭帆接拍電影版”。《三體》改編IP的持有者“三體宇宙”公司CEO趙骥龍近日對此表示“很歡迎”,他希望越來越多的科幻影視制作人才能夠加入到《三體》IP的内容項目中來。

  “我和郭帆是多年好友,在整個影視制作工業化方面有很多一緻的理念。我們都希望能夠借由現在的項目經驗,打造更标準化的國産科幻電影和電視制作的新體系。”

改編《三體》要花大力氣

  在科幻領域的大背景之外,回到原著本身,《三體》IP的改編仍然有不少難點。“我始終不覺得難點是拍攝或者視覺呈現這些技術上,實際的困難是在編劇技術上的。”

  曉默表示:《三體》原著三部曲的故事,時間跨度很長,連貫性是不強的;而且,每一部的主題其實都不一樣。第一部是鼓勵人類面對外星人的入侵去做抗争;第二部揭露了宇宙殘酷的“黑暗森林”法則,認為所有文明為了生存都互相猜疑;第三部更悲觀了,整個宇宙走向毀滅,“死神永生”。

  對比來看,同樣是科幻三部曲,《沙丘》的故事也是跨年代的,但它是“爸爸傳兒子”式的家族演變,故事在一定的範圍内;《基地》系列故事的時間跨度也很長,但它的脈絡很清楚,是銀河系帝國要崩潰之時,人類怎麼去保留文明的火種,經曆無數的考驗。但《三體》缺乏這種清晰的一緻性。

  怎樣在改編時解決這個問題,是決定影視作品成敗的一個關鍵。此外,“偉大的影視作品都是最終讓人積極向上,沒有讓人感到毫無希望、一片黑暗的,這是價值觀方面的話題。那麼《三體》原著後兩部的主題該怎麼調整,也是很有難度的”。

  《三體》原著的想象力令人歎為觀止,但它留下了不少很抽象的概念。例如書中的“敵人”三體人,小說裡沒有對他們的形象有任何描述;至于後來更進階的“歌者文明”就更加沒有來自作者的設定。這些放在小說裡未必是明顯的障礙,甚至還能讓讀者有發揮自身想象力的空間,反而是一種加分;但是,到了影視作品裡,再回避這些關鍵的問題,就說不過去了。

  這些原著裡缥缈的概念,都要變成具體的形象,該怎麼設定、怎麼落實,是不是符合原著精神、能不能有理想的視覺效果。這些挑戰,不可謂不艱巨。

  “《三體》原著裡的劇情bug其實挺多的。我們說它是‘點子小說’,為了滿足點子,它犧牲了很多合理性。”曉默舉例說:第一部裡的男主角汪淼,為什麼就能成功地潛入“地球三體組織”?三體人派來的智子無所不知,明明知道汪淼是個間諜,為什麼還放過他?電視劇裡說的“把汪淼吸納到自己一邊”也是不合理的,因為按照原著的設定,三體人根本不在乎人類的抵抗,那麼汪淼研究的技術又有什麼價值,這個人值得被拉攏嗎?

  類似的更大的問題發生在原著的第二部裡。三體人雖然不懂得欺騙但是也不是傻子,從理性分析的角度,就算羅輯這個人讓三體人感覺不到威脅,還是應該把所有人類的“面壁者”直接除掉來保證安全才對,那為什麼偏偏就不動手,害得自身的“殖民地球計劃”最終失敗?難道隻是為了作者能把故事寫得下去嗎?

  解決這些明顯的bug,肯定是影視版在改編過程中的應有之義。不花這個工夫,就隻能損害作品品質。

  電視劇版《三體》之是以被一些觀衆吐槽為“摳書拍”,就是因為它的編劇并未改善這些原著中劇情的沖突和不足,而是幾乎原封不動地把他們搬到了螢幕上。

  動畫版《三體》走了另一個極端。原著中從外星文明探索到宇宙資源争奪的宏大叙事,被動畫生生改成了“面壁者羅輯養成計劃”。

  劉慈欣曾在釋出會上說,“作為用畫面來表現科幻的作品,我希望它能超出原著作者所想象的東西,能讓作者看到也倒吸一口冷氣”。結果,動畫版讓不少觀衆相信劉慈欣看後真的會吓得“倒吸一口冷氣”。

  除了人設、劇情魔改,還有植入廣告無孔不入,同時,技術水準也是動畫《三體》飽受诟病的一點。觀衆發現,主角羅輯在片中伸出的手指竟然有四個關節;開場的巴拿馬運河看上去更像村裡的小河溝;光影的不真實感比比皆是……

  “要解決這些問題确實不容易,也許電視劇制作方沒來得及想出更好的方案,于是選擇完全按小說的設定來,這樣至少不得罪原著粉。但是,提升IP品質的機會也就這樣放棄了。而動畫版,隻是用B級的資源去開發一個S級的IP,不可能有好的結果。”曉默說。

《三體》IP開發 為什麼這麼難?

上圖:因為導演郭帆(中)喜歡科幻,是以改編劉慈欣(右)的《流浪地球》電影十分成功。

注重“大IP管理”

  《三體》IP如何真正成為一個“宇宙”?在曉默看來,必須有真正懂得IP管理、有從業經驗的人才來掌管、營運,才可能實作這樣的目标。

  “我們可以看看當今世界偉大的影視制作人、漫威影業總裁凱文·費奇是怎麼來搭建他的IP宇宙的。”

  凱文·費奇很早就規劃好了漫威宇宙的電影開發計劃,然後去找合作的導演,把序列給他們看,溝通好時間節點,然後請感興趣的導演交出提案。如果導演的思路與他的整體架構相符,并且品質過關,那麼就按計劃來推進。漫威IP開發中所有的重要決策都由凱文·費奇來做出,品質得到他的把關,這才逐漸建構起了當今的漫威宇宙。

  《鋼鐵俠》的開發規劃有17年,而曉默最初為《三體》影視開發做的規劃是15年。他表示:這15年中,可以制作6部電影。原著第一部的故事本身比較緊湊,适合呈現在一部電影中;第二部的内容可以分成兩集來拍,每集講兩個面壁人的故事;第三部的内容十分宏大,可以拆成三集來制作。

  在各部電影上映的間隙年,觀衆将看到《三體》的電視劇集。電視劇跟電影一定是互補關系,内容不可能是一樣的。電視劇有總時長的優勢,特别适合來補全和豐富原著裡面沒有的要素。例如第一部裡的汪淼,在完成了“古筝行動”之後有什麼樣的經曆?“地球三體組織”裡三個派系的鬥争,具體發生了哪些故事?“星艦地球”在宇宙中漂流,有哪些冒險經曆?……“有的時候,真的是原著裡的一句話,就能改編成一部劇。”

  他表示:影視IP開發有一個簡單的原則,就是所有角色、物品都要可以畫出來,可以具體呈現。“提起漫威宇宙裡的任何一個超級英雄,你腦海裡都能馬上浮現他的形象;在朋友桌上看到一個擺件、一個馬克杯,你能脫口而出:啊,這是雷神。這就是成功的開發。”

  在他看來,做出這樣的規劃并且一步步實作,才是真正的“大IP開發”,才能形成一個“宇宙”。IP持有方可以引入一個有正确理念、豐富IP管理經驗的人才來穩定地掌控全局,再耐心尋找每部作品的制作方。

  “IP持有方應該和每部作品的制作方成為真正的合作夥伴,誠心與他們共同成長。而不更多想着靠高額的授權費來獲利,割一刀是一刀。”在他看來,像《三體》這樣的優秀IP開發,不能抱着“聊勝于無”的想法來生産作品。“沒有規劃好,沒有準備好,甯可先不要動。”

  現狀道阻且長,那麼以《三體》為代表的中國科幻IP開發,是否擁有希望?曉默給出了肯定的判斷。

  在他看來,當今中國綜合國力的提高,在科技領域的不斷突破,激發了國民對科學的熱情。尤其是在對下一代的教育領域,科幻是讓孩子走近科學的很好的橋梁,這給科幻IP帶來了龐大且持續的閱聽人基礎。

  同時,中國的影視行業已經進入商業大片時代,在衆多類型片中,容易成功的更多是包含大場面的作品,而科幻片中的大場面太常見了。這是中國影視工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爆發出來的結果。

  并且,科幻片在中國有現實的稀缺性,進而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無論從影視藝術還是商業成就而言,科幻都将擁有更令人激動的未來。撰稿|菲尼克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