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現在的年輕人大多是獨生子女,再加上家裡經濟條件不錯,是以很多年輕人都不會做家務。他們即使結婚了,也不做家務,都是由父母做的。如果讓他們自己做飯,他們要麼去外面下館子,要麼就點外賣了。
孩子未結婚前,父母把他們當成寶貴,舍不得讓他們做家務。其實這對他們并不好,做家務看起來很簡單,沒有什麼技術含量。但如果長期做家務,這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是很鍛煉一個人的。
技多不壓身,父母早點教會和訓練孩子做家務,這會讓孩子受益終身的。姑娘在娘家不做家務,父母會包容,但到婆家不做家務,可能就要看婆婆的臉色了。
當然,做家務不是必須要姑娘做的,小夥子也是要承擔家務的。一對年輕人結婚後,就要夫妻共同承擔家務,一起把小家庭建設好。
02
姑娘嫁到婆家後,因為不會做家務,被婆家的親戚們嘲笑和挖苦。婆婆對親戚們說:我們家的兒媳,用不着你們管!誰沒年輕過?誰天生就會做家務的?我家兒媳做得已經夠不錯了。
這是發生了馬禮陽家的事情,現在馬禮陽做家務可是一把能手了。她剛結婚時不會做家務,婆婆絲毫沒有說她,還包容她的一切,她非常感激婆婆。
自述人:馬禮陽
年齡:40歲
職業:會計
城市:許昌
家庭情況:一家五口
03
我8歲時,我爸媽就離婚了,我被判給了我爸。我爸不着家,一直在外面混,我就由爺爺奶奶照顧。我媽離婚後嫁到外地去了,一直到我結婚時,她來參加我的婚禮,我才又一次見到她。
我對我媽非常陌生,也沒有任何感情,她隻是在場面上出席一下罷了。我想,她對我也沒什麼感情了吧,因為她再婚後又有了一兒一女,我對她來說根本不重要了。
爺爺奶奶隻照顧了我半年,因為我父母的離婚,讓奶奶非常難過。她天天哭啊哭的,半年後就生病去世了。奶奶去世後,爺爺的身體也不好,而且他一個大老爺們,根本不會照顧小女孩。
是以我被送到親戚家去寄養了,叔叔家、姑姑家、舅舅家等,一家一家輪流住一段時間。我受盡寄人籬下的滋味,很多時候連說話都是不敢大聲說的。吃飯時我不敢夾菜,總是要偷偷觀察大人的臉色,才稍微夾一點菜。
國小畢業後,我被送去寄宿學校了,從那時開始我就一直過集體生活了。我上大學時,是申請的助學貸款,那時我父母都不給我寄錢了,爺爺也已經去世了。
04
大學畢業後,我進了一家企業工作,住在集體宿舍裡,吃飯依然是吃食堂的。後來在工作時,我認識了老公,他為人很善良,對我也很好。他追求我時,我把自己家的情況告訴了他,他根本不在乎我娘家的情況。
他帶我回去見他父母時,我很緊張,怕他父母因為我的家庭情況而看不起我。但他們父母非常慈愛,對我很好,他媽媽說:“姑娘,我們沒什麼要求,隻要你對我兒子好就行了。”
我很感動,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和寬容。後來,我就和老公結婚了,然後跟公婆住在一起。之前我一直是住宿舍,吃食堂的,是以我根本不會做家務,尤其是不會做飯。
我想婆婆對我這麼好,我也應該要幫她分攤家務活的,可我老出錯。比如做飯時,淘好米,放好水後,我竟然會忘記了插插頭。等到一家人吃飯時,打開電鍋,竟然還是米和水。
後來,我不忘記插插頭了,可好幾次明明是想煮飯的,結果煮成了粥,因為水多放了。做菜時,我要麼多放鹽,要麼多放糖,也是狀态百出。
下面條時,我不知道要等水煮開後再放面下去的,我是面和冷水一起放的,結果盛面時,鍋裡都成一坨了。類似這樣的事情很多,我覺得很難為情,婆婆卻從沒有說過我什麼,而是耐心地教我。
05
婆婆知道我娘家的情況,她一直很心疼我。她說我犯的那些錯,其實都是家長的責任,家長沒有教會孩子,不能怪我,叫我不要有心理壓力。
有一次,親戚們到我家來聚餐,我當然要幫着婆婆一起做飯招待他們的,結果我又狀态百出。老公的奶奶和兩個姑姑就議論起來,說我太沒用了,像個半傻子一樣,到底是出身不好,沒有家教……
婆婆很生氣,馬上對她們說:“我們家的兒媳,用不着你們管!誰沒年輕過?誰天生就會做家務的?我家兒媳主動做家務,已經夠不錯了。大姐,你兒媳一年到頭不做家務,連隻碗都不洗;小妹,你女兒也好不到哪兒去……”
兩個姑姑和奶奶看見我婆婆發火了,就馬上不吭聲了。婆婆對我說:“别理她們,她們吃飽了撐的,閑着亂嚼舌頭。”
我感動得不知說什麼好,眼中悄悄湧起了淚水,然後叫了一聲:媽——
後來,我在婆婆的幫助下,慢慢地成長起來,什麼家務都會做了。我沒有媽,婆婆沒有女兒,我們倆就像親母女一樣。她疼愛我,我孝敬她,幾十年從沒紅過一次臉。老天爺沒有給我一個好媽媽,但給了我一個好婆婆,我覺得我很幸福。
結語:
父母的婚姻不如意,直接會影響孩子的成長,甚至會影響孩子的一生。馬禮陽的原生家庭不幸福,好在她嫁了一個好婆家,婆婆給予了她母愛,她也非常懂得感恩和珍惜。
如果換成别的婆婆,可能不僅嫌棄兒媳不會做家務,還會因為兒媳的娘家沒人給兒媳撐腰,她就欺負兒媳了。這樣的例子生活中比比皆是,那些兒媳受盡委屈。是以做父母的人,不要輕易離婚,要多為孩子着想。
每個人都要成長的,兒媳剛嫁進婆家時,還很年輕,很多地方都不懂,婆婆一定要多包容她,給她一段成長的時間。婆婆也要換位思考,假設自己的兒子像兒媳那樣到别人家去,也會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的。
婆婆善待兒媳,接納和包容兒媳,兒媳也要懂得感恩。到婆婆老了,需要子女照顧時,兒媳理應也要照顧婆婆。婆媳之間是互相的,你對我好,我也對你好,婆媳關系才會和睦、融洽。
作者:一個情感領域的創作者,專注于情感領域的各種問題,歡迎關注。生活因為有情有愛才有溫暖,讓我們在愛中成長,在真情中度過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