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主創團·筱恬
不久前,無意中看到這樣一個視訊,瞬間就被甜到了。
在江蘇蘇州,灑滿陽光的草坪上,有個小男孩正在爸爸的指導下,認真地拿着相機給媽媽拍照。 等到媽媽凹完造型後,爸爸又背起媽媽,讓小男孩充當攝影師記錄下這一恩愛的畫面。
寒冷的冬日裡,這一家三口有愛的舉動就這樣猝不及防暖到了大家。網友們紛紛表示羨慕,其中有一條高贊留言道出了所有人的心聲:“從中見證到了三種愛——父愛,母愛,還有愛情。”

愛孩子,更愛彼此,并且敢于在娃面前“撒狗糧”。這樣的舉動,真的很值得叫好。
不禁想起心理學家布賴恩·諾費奧的一句話:“父母恩愛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家庭幸福的奧秘,莫過于把夫妻關系放在第一位。爸爸媽媽彼此深愛,才是一個孩子成長路上莫大的福氣。
父母恩愛,對孩子來說意味着什麼?節目《少年說》中,高中男生李智便遇到了一個幸福的“煩惱”。
隻見他站在天台上,吐嘈着自己的父母:“我在家時,他們相處挺正常的呀;怎麼我一回到學校寄宿,倆人就各種秀恩愛呢?”
李智提到,每次跟媽媽打電話,她總會跟自己“顯擺”,不是爸爸帶她去看電影了,就是兩人去爬山了,要麼就是一塊兒去旅遊了……這種感覺,真真是應了網上的那句話——原來父母才是真愛,而我隻是個意外。
對此,李智朝着父母發出了靈魂拷問: “為什麼我一到學校,你們就變得那麼恩愛?你們是怕我在家裡,蹭吃蹭喝蹭電影嗎?”
看起來,這個男孩是在表達“不滿”,但他臉上洋溢的笑容分明在向所有人宣告,自己有一個超級美滿的家。而面對兒子的發問,李智父母的做法也很有愛。
李媽媽先是開玩笑一般大方承認:“沒錯,你就是一個電燈泡。”
但随即又真誠地告訴他:“你永遠是爸媽的小心肝,我們永遠永遠愛你。”聽罷媽媽的一番話,李智笑得更燦爛了。他由衷地說到:“看到你們這麼恩愛,夫妻之間關系那麼好,其實我也很開心!”
作家畢淑敏在散文《家問》中,曾把家比作是包裹着嬰兒的蛹殼。
倘若家中住滿健康的愛的花粉,孩子才能破繭成蝶,展翅飛翔。
她寫到:“在愛中長大的孩子,愛是他的羽翼,愛是他的長矛。在愛中蓬勃成長的孩子,他看天下就比較勇敢,他看前途就比較光明,他看事物就比較冷靜,他看死亡就比較坦然。”
而這份愛的源頭,正是父母彼此間深厚的感情。它成就了一個家的溫馨,讓孩子行走于世充滿底氣,也會在孩子的心中播下真善美的種子。
美國《商業内幕》雜志曾發表文章稱,研究人員在綜合了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等衆多名校提供的大量統計資料後,總結出了成功孩子的父母所擁有的若幹共同特征。
其中有一條便是,那些孩子大多來自氛圍愉悅融洽的家庭,父母之間非常恩愛。
正如手繪動畫電影《倫敦一家人》的原型——英國著名漫畫家雷蒙德·布裡格斯的父母。 自1928年初遇相愛,直到1971年相繼離世,不管外界環境發生怎樣的改變,這對夫妻始終恩愛。
無論是在戰亂時期下的生死相守,受父母影響,雷蒙德筆下的形象飽含感情,充滿了正能量。他相繼創作出包括《鵝媽媽》、《聖誕老爸》等在内的無數經典作品,成為享譽世界的漫畫大師,并多次獲得英國童書界最高榮譽——凱特·格林威獎章。
事實上,對孩子來說,父母的相處模式,是他們了解世界的伊始;美滿的夫妻關系,不僅是家庭幸福的定海神針,更是助力孩子成材的秘密武器。
父母恩愛的家庭,孩子往往都不會差。
德國心理治療大師海靈格曾指出,幸福的家庭關系,應該把夫妻關系擺在首位。
他說: “夫妻是人生伴侶,是共命運者,也是主宰家庭運作狀态的掌舵者。夫妻倆親密并肩站立,孩子站在父母的前面中間位置,這樣才能形成穩定的等腰三角形關系。”而當這個順序一旦錯位,親子關系淩駕于夫妻關系的話,注定悲劇一場。
《涼子訪談錄》節目曾采訪過一位已經退休的吳阿姨。她在66歲那年,終于下定決心和丈夫離了婚。 在此之前,她和丈夫的感情其實早已破裂,甚至早在兩個女兒出生後,她就看穿了丈夫自私而不負責任的真面目,決定不再和他繼續生活下去。
然而,為了給女兒一個完整的家,不讓她們因為單親家庭而被嫌棄,吳阿姨始終沒有離婚。直到兩個女兒都成家立業之後,她才在孩子們的支援下,為自己而活了一次。
明明夫妻關系已千瘡百孔,明明自己過得一點兒都不快樂,可是因為孩子,隻能壓抑自己、委屈求全。
這份隐忍的背後,是很多父母“一切為了孩子”的心态在作祟。但這真的值得嗎?
兩天前,震驚全國的重慶小姐弟墜亡案終于宣判。生父張波和小三葉誠塵一審被判死刑,大快人心! 婚内出軌、極度冷血、對親生骨肉痛下殺手,這樣的人渣死不足惜。
但面對自己婚姻的不幸,媽媽陳美霖為了讓兩個孩子有一個完整的家,依然在很長時間裡不想離婚。
她曾告訴記者,為了挽留張波,甚至給他下跪了三次,苦苦乞求他不要離婚。
殊不知,自己幸福了,才有能力給予孩子更多的幸福。夫妻關系劍拔弩張,最終被傷害的還是孩子。
與此同時,家長一旦産生了“孩子重于一切”的想法,便容易在面對子女時不由自主地充滿控制欲,進而使親子關系緊張,産生一系列沖突。 有統計資料表明,“孩子出現沉迷網絡、厭學、抑郁、離家出走等多種問題行為的一個普遍原因,是原生家庭裡父母關系的不和諧”。
夫妻關系是“因”,親子關系是“果”。如若本末倒置,不僅将動搖與另一半的感情,也對孩子的成長毫無裨益,真的得不償失!
美國文學之父華盛頓 歐文曾說:“讓孩子感到家庭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地方,這是以往有涵養的大人明智的做法。”為人父母,我們與另一半互相深愛,才能給予孩子更好的愛。
作者:筱恬。新東方家庭教育(ID:xdfjtjy),傳遞專業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資訊,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議。讓持續的學習成為家庭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