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抗戰結束後:全軍為何有兩個359旅,各自表現又如何?

第359旅是抗日戰争中大名鼎鼎的一支部隊,它隸屬于八路軍第120師,由紅6軍團和紅32軍等部改編而成。1937年8月,這個旅成立于陝北,下轄兩個團,全旅共有5000多人。旅長陳伯鈞,他畢業于黃埔軍校,參加過著名的秋收起義。副旅長王震,他是湘贛紅軍的創始人之一,擔任過紅6軍團政委。參謀長劉子奇,曾經在紅6軍團擔任過代師長。政訓處主任袁任遠,曾經擔任過紅32軍政委。下轄的兩個團,團長分别為劉轉連和文年生,這兩人都在紅軍時期擔任過師長。

抗戰結束後:全軍為何有兩個359旅,各自表現又如何?

1937年9月,第359旅留下第718團留守陝甘甯邊區。旅部和第717團,則在王震等人的率領下開往晉西北前線。當年10月,王震改任為旅長兼任政委。在晉西北等地的近兩年歲月裡,第359旅英勇頑強,大量殺傷日僞軍的有生力量。但是由于後方的需要,1939年8月,王震奉命率領主力部隊回到陝甘甯邊區。從此,第359旅長期駐紮在陝北,奉命守衛黃河河防并保衛陝甘甯邊區。并且為了改善生存環境,第359旅展開過著名的南泥灣大生産運動,而且獲得不錯的收益。

第359旅長期駐守在後方,并且開展過浩浩蕩蕩的大生産運動。雖然産出不計其數的糧食等物資,大大改善全旅的物質條件和生存環境。但是,這幾年裡全旅也缺乏和正規軍作戰的經驗,其思想愈發保守,而且缺乏朝氣。各級指揮員的應戰和指揮能力難以得到有效鍛煉。實際上這支部隊的戰鬥力大大下降,也影響到了所部在抗戰結束後的表現。1944年9月,王震率領主力4000多人,加上中央支援新四軍的官兵900多人,奉命南下向湘粵邊地區挺進,開辟新的根據地。

抗戰結束後:全軍為何有兩個359旅,各自表現又如何?

1945年1月,由王震指揮的八路軍南下支隊和新四軍第5師在湖北大悟山會師。留下900多名幹部,也沿途留下部分官兵。王震則率領3000多人,一直來到廣東境内。此時的日軍已經戰敗投降,在國軍的重兵圍攻下,王震被迫率部北上。當年10月,王震的部隊回到鄂東,不久被編入李先念的中原軍區,并且參加著名的中原突圍。經過血戰,第359旅損失過半,于1946年8月底終于回到陝甘甯邊區。但是,此時的第359旅,加上中原軍區警衛團,已經殘存不到1500人。

王震将軍回到陝北以後,第359旅經過補充很快恢複元氣。1946年11月,第359旅和晉綏軍區的一些部隊被合編為晉綏軍區第2縱隊,全軍共有8600餘人,王震改任為第2縱隊司令員。此時的第359旅,由郭鵬擔任旅長,王恩茂擔任旅政委。在解放戰争中,第359旅作為王震縱隊的核心主力,先後參加過著名的青化砭、羊馬河、蟠龍、三邊、榆林、沙家店等戰役。期間,第359旅的一部在山東被擴編為一個旅,即獨6旅,後來回到西北,被編入第2縱隊,旅長是張仲瀚。

抗戰結束後:全軍為何有兩個359旅,各自表現又如何?

西北野戰軍第2縱隊有3個旅,其中兩個旅都由第359旅改編而成。這個縱隊随後參加宜川、澄郃、荔北戰役和冬季戰役。1949年,第2縱隊被改編為第一野戰軍第2軍,王震擔任軍長兼政委,第359旅的郭鵬旅長升任為副軍長,旅政委王恩茂升為副政委。第2軍下轄三個師,共3.6萬人,第359旅和獨6旅則被改編為第5師和第6師。随後,第2軍從關中一直打到新疆境内。來到新疆以後,第2軍的番号很快被撤銷,第5師、第6師則被改編為新疆農業建設第1師、第2師。

客觀評價下,第359旅主力,在解放戰争中發展為西北野戰軍第2縱隊的兩個旅,也就是第359旅和獨6旅。部隊改編以後,這兩個旅成為第2軍的兩個師。第2軍來到新疆戍邊,後來番号被撤銷,這兩個師變成農墾部隊。這些部隊雖然在解放戰争中戰功赫赫,但是論戰鬥力,在彭德懷的西北大區系統隻能算是二流部隊,遠不如黃新廷的第358旅、羅元發的教導旅、張賢約的新4旅。畢竟,第359旅長期駐守陝北後方,加上中原突圍,第359旅已是元氣大傷,久久無法恢複。

抗戰結束後:全軍為何有兩個359旅,各自表現又如何?

卻說王震在抗戰後期帶着第359旅主力4000多人,奉命去了南方。第359旅留下來的四個營和旅部的部分官兵,加起來不到2000人,被改編為八路軍南下獨立第2遊擊支隊。這支部隊由旅參謀長劉轉連和旅副政委晏福生率領,向南方進軍。途經河南省新安縣,日軍已經戰敗投降,這支部隊則奉命開往東北地區。1945年10月,這支部隊來到遼陽,恢複了第359旅的番号。劉轉連改任為旅長,晏福生改任為旅政委。1946年,第359旅奉命開往北滿地區剿匪,并且成績斐然。

來到東北的第359旅,經過擴編,一度發展到7個團上萬人,可謂東北大區編制最大的一個旅。在北滿地區的一年多時間裡,第359旅克服了種種困難,前後殲滅土匪近萬人,受到了東北局和東北軍區的大力表彰。1947年,第359旅被改編為獨1師,劉轉連和賀慶積先後擔任過師長,晏福生則改任為師政委。在随後的戰鬥中,獨1師先是殲滅地方保安團一部561人,接着奉命佯攻靠山屯,同時切斷敵第87師撤回農安的退路。但是獨1師,這一次犯下了大錯,引起林彪的不滿。

抗戰結束後:全軍為何有兩個359旅,各自表現又如何?

獨1師先是被少數敵軍迷惑,接着沒有去積極攔截敵軍。當敵第87師後撤以後,獨1師并未積極組織部隊去追擊敵軍。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第2縱隊第5師在師長鐘偉等人的率領下,積極主動地在靠山屯附近尋找并且殲滅敵軍。戰後,獨1師受到東北民主自治聯軍總部的嚴厲批評。這支部隊在遼沈戰役爆發前,總體表現不是太好,具體表現為:缺乏朝氣、缺乏積極主動性、比較保守、進步比較慢、戰鬥作風比較被動、甚至一心忙于做生意、攢家當、去後方享受生活……

1947年8月,東北野戰軍成立第10縱隊,由梁興初将軍擔任司令員。獨1師被改編為他麾下的第28師,賀慶積擔任師長,晏福生擔任師政委。經過梁興初等人的大力整頓,這支部隊無論是戰鬥力還是士氣,還是軍紀都有了很大的提升。遼沈戰役爆發後,敵軍廖耀湘兵團奉命離開沈陽,殺向錦州,準備攻克被東北野戰軍攻占的錦州。在途中,廖耀湘兵團遭到第10縱隊的拼死阻擊,也就是著名的黑山阻擊戰。經過數日激戰,廖耀湘兵團被第10縱隊死死攔住,并且損失慘重。

抗戰結束後:全軍為何有兩個359旅,各自表現又如何?

在黑山阻擊戰和遼西會戰中,第10縱隊前後殲敵近1.5萬人,自身損失4000多人。其中的第28師,英勇頑強地攔住了廖耀湘兵團,為主力部隊北上圍殲敵軍赢得了寶貴的時間。這一戰,第28師殲敵5000多人,自身損失2000多人,可謂打了一個翻身仗。1948年11月,這個師被改編為第47軍第139師,師長和師政委不變,還是賀慶積和晏福生。1949年,這個師奉命南下,于10月來到湖南大庸,參與圍攻敵第122軍。經過激戰,第47軍迅速攻占大庸,并且殲敵5000多人。

解放湘西以後,第47軍又殺入川東,參與圍殲宋希濂集團。其中的第139師前後行軍2000多裡,進行大小戰鬥43次,前後殲敵上萬人。當年12月,第139師又和第47軍其他部隊一起參與著名的湘西剿匪作戰。經過一年多的激烈戰鬥,第47軍先後殲滅土匪8萬多人,解放了湘西全境,平定了湘西的百年匪患。1951年,第139師又奉命入朝作戰,并于1954年回國。回國後,第139師先是駐紮在湘南,後來長期駐紮在陝西華山附近,後來被改編為蘭州軍區的一個機械化步兵旅。

抗戰結束後:全軍為何有兩個359旅,各自表現又如何?

八路軍第359旅,從建軍之初的兩個團5000多人,發展為抗戰後期的兩個南下支隊。旅長王震率領主力4000多人,從延安一直來到粵北地區。受到敵軍重兵圍攻以後,這支部隊來到中原根據地,被編入中原軍區。在中原突圍中,第359旅損失過半,隻有不到1500人回到陝北。還有不到400名官兵來到山東,後來擴編為一個旅,最終回到西北。這兩個旅,後來都成為第2軍的老底子。再後來,成為新疆生産建設兵團下轄的兩個農墾師。這些部隊,也就是第359旅的主體。

第359旅的餘部不到2000人,則由旅參謀長劉轉連等人帶到東北,并且發展到上萬人。但是這支部隊,東北野戰軍總部對它有一個不好的評價:該師系東北各部隊中曆史基礎最老的部隊之一,其中有不少為土地革命及抗日戰争時期之骨幹成分,連以上幹部絕大多數為關内參軍之老幹部,部隊作風甚疲塌,缺乏朝氣,保守性大,進步慢,戰鬥作風被動,戰鬥力未能充分發揮,其部隊曆史應列入東北各部隊中之主力師,但戰鬥力還不如一般老部隊及趕不上進步較快之新部隊。

抗戰結束後:全軍為何有兩個359旅,各自表現又如何?

第359旅和衍生出來的一個旅,在彭德懷麾下算不上一流主力旅,遠不如第358旅、新4旅、教導旅。總體表現來說,隻能算是一般的部隊。在東北的第359旅,在遼沈戰役爆發前其表現也是中等偏下的水準。直到遼沈戰役爆發,東北的第359旅才終于爆發,成為東北的二流主力部隊。由此可見,長期駐紮在後方加上大生産運動,對這支部隊的影響之大和影響之深。為了保衛陝甘甯邊區,第359旅付出太多,失去太多,但是無怨無悔。南泥灣精神,流芳千古,永垂不朽!

抗戰結束後:全軍為何有兩個359旅,各自表現又如何?

建國以後,八路軍第359旅先後湧現出大批開國将軍,例如:王震上将,擔任過鐵道兵司令員、國家副主席;陳伯鈞上将,擔任過高等軍事學院院長;劉轉連中将,擔任過沈陽軍區副司令員;晏福生中将,擔任過廣州軍區副政委;郭鵬中将,擔任過蘭州軍區副司令員;王恩茂中将,擔任過全國政協副主席;劉子奇少将,擔任過廣東省軍區副司令員;文年生中将,擔任過廣州軍區副司令員;賀慶積少将,擔任過遼甯省軍區司令員;顔德明少将,擔任過廣州軍區副司令員……

抗戰結束後:全軍為何有兩個359旅,各自表現又如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