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皮有功,少晉中:中原突圍後,皮旅何處尋?

提到皮旅和皮定均,想必許多喜歡文史的朋友并不陌生吧。皮定均是安徽金寨人,他于早年參加紅軍,在戰火中逐漸成長為我軍中的一員骁将。1946年,在中原突圍中,他奉命率領一個旅約七千人負責掩護中原軍區主力突圍。最終,這個旅沖破敵軍的重重阻截,安全抵達華中根據地,和當地解放軍會師于蘇皖邊區附近。據統計,這個旅至少儲存三分之二的官兵和大多數槍炮。

皮有功,少晉中:中原突圍後,皮旅何處尋?

再後來,皮定均旅長留在華中地區。他先後擔任過華東野戰軍第6縱隊副司令員、第三野戰軍第24軍副軍長、第24軍軍長。建國後,他被授予中将軍銜,後來先後擔任過蘭州軍區司令員、福州軍區司令員。據說,按照他的資曆和戰功,他本應被授予少将軍銜。但是軍委主席認為他在中原突圍中立下過大功,是以特批授予他中将軍銜。這也就是,皮有功少晉中這種說法的由來。

至于大名赫赫的皮旅,這是一支曆史悠久的部隊!它的前身是八路軍第129師部分主力近2000人,後來奉命渡過黃河,來到豫西地區開辟抗日根據地。抗戰勝利結束後,這支部隊來到桐柏山區,加入李先念的麾下,被改編為中原軍區的一個野戰主力旅。1946年,在著名的中原突圍中,這個旅奉命斷後,掩護中原軍區主力突圍。最終,這個旅的大多官兵勝利突圍到華中地區。

皮有功,少晉中:中原突圍後,皮旅何處尋?

皮旅來到華中地區以後,加入了華中野戰軍的作戰序列。後來,這個旅被改名為華東野戰軍獨立師。旅長皮定均升任為第6縱隊副司令員,副旅長方升普則升任為師長。1948年,這個師被調到華北地區,後來被編入以徐向前為首的第18兵團,也就是第18兵團第61軍第181師。1950年,第181師被編入第60軍,再後來被改為武警機動師。目前,這個師已經正式退出曆史舞台。

1944年,日軍在河南境内發動豫西戰役,迅速占領了豫西的幾十座城市。此時的豫西,除了地方武裝之外,幾乎沒有任何正規軍還在當地堅持抗日。在這個背景下,八路軍總部和軍委決定從太行軍區抽出一部分精兵強将,盡快進入豫西開辟新的抗日根據地。八路軍第129師接到指令以後,迅速抽出新1旅第3團,另外從第385旅和林縣縣大隊一共抽出了五個連隊組建第35團。

皮有功,少晉中:中原突圍後,皮旅何處尋?

1944年9月,這兩個團被合編為一個支隊,并且在林縣召開誓師大會,是為八路軍豫西抗日遊擊支隊。全軍合計1700多人,有800多支步槍和30多挺機槍,還有兩門迫擊炮。這兩個團的團長,分别是鐘發生和王誠漢。後來,王誠漢擔任過第181師的第一任師長。按照第129師師部的指令,太行軍區第7軍分區司令員皮定均擔任支隊司令員,5分區政委徐子榮改任為支隊政委。

太行軍區第7軍分區副司令員方升普擔任支隊副司令員,6分區政治部主任郭林祥擔任支隊副政委兼任政治部主任,8分區參謀長熊心樂擔任支隊參謀長。9月22日,這個支隊渡過黃河,來到豫西地區,逐漸建立新的抗日根據地。在抗戰勝利以前,這個支隊已經發展到7000多人,前後殲敵近萬人,建立了一個有100多萬人的根據地。此外,王樹聲等人也在河南地區發展了不少部隊。

皮有功,少晉中:中原突圍後,皮旅何處尋?

抗戰勝利結束後,按照軍委的訓示,王樹聲和戴季英率領河南軍區主力部隊,南下鄂豫皖湘贛地區和李先念的新四軍第五師會合。這兩支部隊和八路軍南下支隊,還有八路軍冀魯豫軍區一部組成了中原軍區。全軍有不下6萬官兵,由李先念和鄭位三分别擔任司令員和政委,副司令員是王樹聲,副司令員兼任參謀長是王震,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是王首道,許子威任中原行署主任。

中原軍區下轄兩個縱隊和三個二級軍區,每個縱隊下轄三個旅。皮定均的部隊被改編為第一縱隊第一旅,由他擔任旅長,徐子榮擔任旅政委。全旅下轄三個團,其中一個團由新四軍第五師的一個團改編而成。至于八路軍河南軍區司令員王樹聲擔任第一縱隊司令員兼任中原軍區副司令員,政委戴季英擔任第一縱隊政委。第二縱隊司令員是文建武,政委是任質斌,也下轄三個旅。

皮有功,少晉中:中原突圍後,皮旅何處尋?

1946年,國軍先後在中原軍區的防區附近集結20多萬官兵,對中原軍區主力形成了合圍态勢。當年6月,按照中央的訓示,皮定均和徐子榮的第一旅僞裝成軍區主力,并且向東部進發。鄂東軍區主力原地不動,負責迷惑和牽制敵軍。至于中原軍區主力部隊則奉命向西突圍,轉移至豫西、鄂西、陝南、川東地區,并在這些地區長期堅持,以牽制敵人并配合其他解放區作戰。

6月26日,中原軍區主力兵分兩路,分别在李先念和王樹聲的指揮下向西突圍,并且很快和國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按照部署,第一旅至少要拖住敵軍主力三天,然後伺機突圍。至于鄂東軍區的主力部隊,奉命留在原地,負責繼續牽制和迷惑敵軍。第一旅經過數日激戰,順利完成上級給到的作戰任務。然後,經過激烈的開會讨論,第一旅終于決定跨過大别山,向華中地區突圍。

皮有功,少晉中:中原突圍後,皮旅何處尋?

當面敵軍有皮旅十倍以上的兵力,但是彼此的配合很差,漏洞也多。皮旅從敵軍兩個整編師的結合部出發,經過激戰很快就離開大别山,并且先後打垮皖西地區的許多地方勢力。當年7月,皮旅已經殺入皖中平原。由于皮旅的前進速度過快,負責追擊的敵軍主力部隊被遠遠地甩在了皮旅身後。截至1946年7月19日,皮旅已經來到津浦鐵路附近的安徽鳳陽,并且臨近蘇皖邊區。

不料在這個時候,駐守在津浦鐵路沿線的敵軍,使用鐵甲列車将皮旅切成幾段,皮旅危在旦夕!皮旅沒有接觸過鐵甲列車,剛開始還有些束手無策。不過皮旅的官兵英勇頑強,很快就爬上鐵路旁邊的高地,用一捆捆集束手榴彈炸得敵軍狼狽逃走。這時新四軍淮南軍區已經派出一個支隊,在轟天的炮火中和皮旅勝利會師。随後,皮旅終于來到了華中根據地,還幸存約五千官兵。

皮有功,少晉中:中原突圍後,皮旅何處尋?

來到華中以後,皮旅先是被改名為第13旅,接着改為獨立師,先後參加過著名的淮陰保衛戰、漣水保衛戰。這支部隊在蘇北地區屢次和整編第74師交手,戰鬥力很快有了質的飛躍。1947年,這個師又參加了著名的孟良崮戰役,經過血戰終于和友軍聯手殲滅整編第74師的主力,算是徹底揚眉吐氣。當年年底,這個師奉命開往華北,後來被改編為徐向前兵團第13縱隊第37旅。

接着,這個旅先後參加過著名的臨汾戰役、晉中戰役、太原戰役。1949年,這個旅被改編為第18兵團第61軍第181師,師長王誠漢,政委張春森。随後,這個師殺入大西北,曾經在鹹陽屢次擊退馬家軍第82軍的猛烈進攻,殲敵數千人。1949年年底,這個師又殺入大西南,從此被劃入西南軍區。50年代,這個師被劃入第60軍,後來改為武警機動師,目前已經被撤銷建制。

皮有功,少晉中:中原突圍後,皮旅何處尋?

談談中原軍區其他部隊的結局吧:皮旅儲存5000人,後來被改編為第61軍第181師。第359旅和中原軍區警衛團,一共儲存不到1500人,後來被擴編為第2軍。軍區主力數千人後來發展到8000多人,最後發展為江漢軍區主力,司令員張才千。軍區主力一部數千人,發展到8000多人,被編入陳錫聯的第3縱隊和張才千的第12縱隊……我統計下,五六萬人隻儲存下來不到1.5萬官兵。

再談談皮旅主要幹部的結局:旅長皮定均,開國中将,擔任過福州軍區司令員。政委徐子榮,未獲得軍銜,擔任過公安部副部長,于1969年去世于獄中。副旅長方升普,開國少将,擔任過陝西省革委會副主任。副政委兼任政治部主任郭林祥,開國少将,後來于1988年被授予上将軍銜,擔任過總政副主任。參謀長張介民,開國大校,後來晉升為少将,擔任過甘肅軍區副司令員。

皮有功,少晉中:中原突圍後,皮旅何處尋?

第一團團長王誠漢,開國少将,于1988年被授予上将軍銜,擔任過成都軍區司令員、軍事科學院政委。第二團團長鐘發生,開國大校,後來晉升為少将,擔任過南京軍區副參謀長。第三團團長曹玉清,開國少将,擔任過山西省軍區副司令員。第二團政委張春森,開國少将,擔任過安徽生産建設兵團第二政委。黎映霖,第一團政委,開國大校,擔任過中科院紀檢委副書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