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皮有功,少晋中:中原突围后,皮旅何处寻?

提到皮旅和皮定均,想必许多喜欢文史的朋友并不陌生吧。皮定均是安徽金寨人,他于早年参加红军,在战火中逐渐成长为我军中的一员骁将。1946年,在中原突围中,他奉命率领一个旅约七千人负责掩护中原军区主力突围。最终,这个旅冲破敌军的重重阻截,安全抵达华中根据地,和当地解放军会师于苏皖边区附近。据统计,这个旅至少保存三分之二的官兵和大多数枪炮。

皮有功,少晋中:中原突围后,皮旅何处寻?

再后来,皮定均旅长留在华中地区。他先后担任过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第24军副军长、第24军军长。建国后,他被授予中将军衔,后来先后担任过兰州军区司令员、福州军区司令员。据说,按照他的资历和战功,他本应被授予少将军衔。但是军委主席认为他在中原突围中立下过大功,因此特批授予他中将军衔。这也就是,皮有功少晋中这种说法的由来。

至于大名赫赫的皮旅,这是一支历史悠久的部队!它的前身是八路军第129师部分主力近2000人,后来奉命渡过黄河,来到豫西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抗战胜利结束后,这支部队来到桐柏山区,加入李先念的麾下,被改编为中原军区的一个野战主力旅。1946年,在著名的中原突围中,这个旅奉命断后,掩护中原军区主力突围。最终,这个旅的大多官兵胜利突围到华中地区。

皮有功,少晋中:中原突围后,皮旅何处寻?

皮旅来到华中地区以后,加入了华中野战军的作战序列。后来,这个旅被改名为华东野战军独立师。旅长皮定均升任为第6纵队副司令员,副旅长方升普则升任为师长。1948年,这个师被调到华北地区,后来被编入以徐向前为首的第18兵团,也就是第18兵团第61军第181师。1950年,第181师被编入第60军,再后来被改为武警机动师。目前,这个师已经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1944年,日军在河南境内发动豫西战役,迅速占领了豫西的几十座城市。此时的豫西,除了地方武装之外,几乎没有任何正规军还在当地坚持抗日。在这个背景下,八路军总部和军委决定从太行军区抽出一部分精兵强将,尽快进入豫西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八路军第129师接到命令以后,迅速抽出新1旅第3团,另外从第385旅和林县县大队一共抽出了五个连队组建第35团。

皮有功,少晋中:中原突围后,皮旅何处寻?

1944年9月,这两个团被合编为一个支队,并且在林县召开誓师大会,是为八路军豫西抗日游击支队。全军合计1700多人,有800多支步枪和30多挺机枪,还有两门迫击炮。这两个团的团长,分别是钟发生和王诚汉。后来,王诚汉担任过第181师的第一任师长。按照第129师师部的命令,太行军区第7军分区司令员皮定均担任支队司令员,5分区政委徐子荣改任为支队政委。

太行军区第7军分区副司令员方升普担任支队副司令员,6分区政治部主任郭林祥担任支队副政委兼任政治部主任,8分区参谋长熊心乐担任支队参谋长。9月22日,这个支队渡过黄河,来到豫西地区,逐渐建立新的抗日根据地。在抗战胜利以前,这个支队已经发展到7000多人,前后歼敌近万人,建立了一个有100多万人的根据地。此外,王树声等人也在河南地区发展了不少部队。

皮有功,少晋中:中原突围后,皮旅何处寻?

抗战胜利结束后,按照军委的指示,王树声和戴季英率领河南军区主力部队,南下鄂豫皖湘赣地区和李先念的新四军第五师会合。这两支部队和八路军南下支队,还有八路军冀鲁豫军区一部组成了中原军区。全军有不下6万官兵,由李先念和郑位三分别担任司令员和政委,副司令员是王树声,副司令员兼任参谋长是王震,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是王首道,许子威任中原行署主任。

中原军区下辖两个纵队和三个二级军区,每个纵队下辖三个旅。皮定均的部队被改编为第一纵队第一旅,由他担任旅长,徐子荣担任旅政委。全旅下辖三个团,其中一个团由新四军第五师的一个团改编而成。至于八路军河南军区司令员王树声担任第一纵队司令员兼任中原军区副司令员,政委戴季英担任第一纵队政委。第二纵队司令员是文建武,政委是任质斌,也下辖三个旅。

皮有功,少晋中:中原突围后,皮旅何处寻?

1946年,国军先后在中原军区的防区附近集结20多万官兵,对中原军区主力形成了合围态势。当年6月,按照中央的指示,皮定均和徐子荣的第一旅伪装成军区主力,并且向东部进发。鄂东军区主力原地不动,负责迷惑和牵制敌军。至于中原军区主力部队则奉命向西突围,转移至豫西、鄂西、陕南、川东地区,并在这些地区长期坚持,以牵制敌人并配合其他解放区作战。

6月26日,中原军区主力兵分两路,分别在李先念和王树声的指挥下向西突围,并且很快和国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按照部署,第一旅至少要拖住敌军主力三天,然后伺机突围。至于鄂东军区的主力部队,奉命留在原地,负责继续牵制和迷惑敌军。第一旅经过数日激战,顺利完成上级给到的作战任务。然后,经过激烈的开会讨论,第一旅终于决定跨过大别山,向华中地区突围。

皮有功,少晋中:中原突围后,皮旅何处寻?

当面敌军有皮旅十倍以上的兵力,但是彼此的配合很差,漏洞也多。皮旅从敌军两个整编师的结合部出发,经过激战很快就离开大别山,并且先后打垮皖西地区的许多地方势力。当年7月,皮旅已经杀入皖中平原。由于皮旅的前进速度过快,负责追击的敌军主力部队被远远地甩在了皮旅身后。截至1946年7月19日,皮旅已经来到津浦铁路附近的安徽凤阳,并且临近苏皖边区。

不料在这个时候,驻守在津浦铁路沿线的敌军,使用铁甲列车将皮旅切成几段,皮旅危在旦夕!皮旅没有接触过铁甲列车,刚开始还有些束手无策。不过皮旅的官兵英勇顽强,很快就爬上铁路旁边的高地,用一捆捆集束手榴弹炸得敌军狼狈逃走。这时新四军淮南军区已经派出一个支队,在轰天的炮火中和皮旅胜利会师。随后,皮旅终于来到了华中根据地,还幸存约五千官兵。

皮有功,少晋中:中原突围后,皮旅何处寻?

来到华中以后,皮旅先是被改名为第13旅,接着改为独立师,先后参加过著名的淮阴保卫战、涟水保卫战。这支部队在苏北地区屡次和整编第74师交手,战斗力很快有了质的飞跃。1947年,这个师又参加了著名的孟良崮战役,经过血战终于和友军联手歼灭整编第74师的主力,算是彻底扬眉吐气。当年年底,这个师奉命开往华北,后来被改编为徐向前兵团第13纵队第37旅。

接着,这个旅先后参加过著名的临汾战役、晋中战役、太原战役。1949年,这个旅被改编为第18兵团第61军第181师,师长王诚汉,政委张春森。随后,这个师杀入大西北,曾经在咸阳屡次击退马家军第82军的猛烈进攻,歼敌数千人。1949年年底,这个师又杀入大西南,从此被划入西南军区。50年代,这个师被划入第60军,后来改为武警机动师,目前已经被撤销建制。

皮有功,少晋中:中原突围后,皮旅何处寻?

谈谈中原军区其他部队的结局吧:皮旅保存5000人,后来被改编为第61军第181师。第359旅和中原军区警卫团,一共保存不到1500人,后来被扩编为第2军。军区主力数千人后来发展到8000多人,最后发展为江汉军区主力,司令员张才千。军区主力一部数千人,发展到8000多人,被编入陈锡联的第3纵队和张才千的第12纵队……我统计下,五六万人只保存下来不到1.5万官兵。

再谈谈皮旅主要干部的结局:旅长皮定均,开国中将,担任过福州军区司令员。政委徐子荣,未获得军衔,担任过公安部副部长,于1969年去世于狱中。副旅长方升普,开国少将,担任过陕西省革委会副主任。副政委兼任政治部主任郭林祥,开国少将,后来于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担任过总政副主任。参谋长张介民,开国大校,后来晋升为少将,担任过甘肃军区副司令员。

皮有功,少晋中:中原突围后,皮旅何处寻?

第一团团长王诚汉,开国少将,于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担任过成都军区司令员、军事科学院政委。第二团团长钟发生,开国大校,后来晋升为少将,担任过南京军区副参谋长。第三团团长曹玉清,开国少将,担任过山西省军区副司令员。第二团政委张春森,开国少将,担任过安徽生产建设兵团第二政委。黎映霖,第一团政委,开国大校,担任过中科院纪检委副书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