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永恒之城|條條大路通羅馬

【永恒之城】

英國17世紀作家約翰·伊夫林在日記中惋惜:“曾經有一個城市叫倫敦,但如今已不複存在。” 工業化發展掩蓋了許多古老的城市遺迹,隻有少數城市能僥幸保留千年以前的風貌,就如羅馬。

《羅馬考古》書中有一句話:“羅馬被不斷掩埋起來,不斷遭到破壞,但它從沒有消失過。” 兩千多年來,羅馬人重複做一件事,用建立築覆寫舊遺址。中世紀教堂、市政廳、住宅的地基下埋藏着古羅馬人的廣場、神廟。直到曆史遺産破土而出,一座橫跨古羅馬與現代的 “永恒之城” 賺得萬千感慨。

羅馬大道

永恒之城|條條大路通羅馬

“條條大路通羅馬”指的是實作目标的方法有許多種。

這句諺語可追溯到羅馬人修建的道路系統。帝國各省皆有道路直通羅馬城,以便居住在羅馬的統治者與各省總督取得聯系,并監視各省情況。一旦爆發戰争,軍隊也能迅速調動。

“條條大路通羅馬”由法國神學家和詩人Alain de Lille于1175年首次提及,原句“Mille viae ducunt homines per saecula Romam(一千條道路将人們永遠引向羅馬)”出現在他的著作《Liber Parabolarum》中。

波斯人和埃及人已經開始修建道路,但羅馬人走得更遠,他們修建了一個廣泛的、結構化的道路網絡。與早期的道路不同,它不是專供國王出行或軍隊出征,而是一個公共的、不收費的、為農村和城市人口服務的道路系統。所有道路都有人行道和訓示路碑,每隔一段距離設定驿站,提供換馬和住宿。羅馬郵政利用高效的道路系統在帝國省份進行郵遞,友善各省和首都之間資訊交流。

永恒之城|條條大路通羅馬

來源:Rome The Third City Wikia

以羅馬為中心延伸出幾條重要道路:弗拉米尼亞大道、撒拉裡大道、奧勒良大道、卡西亞大道,及阿皮亞大道。

這些道路在一直使用到中世紀,其中最著名的羅馬道路為阿皮亞大道,迄今有兩千三百多年的曆史,見證帝國的鼎盛及衰落。它從羅馬到布林迪西,橫跨意大利500多公裡。

即使在如今,羅馬道路體系仍有價值。現代從羅馬到意大利南部的公路沿着古羅馬阿皮亞大道修建。

阿皮亞古道

永恒之城|條條大路通羅馬

阿皮亞大道始建于公元前312年,以設計者阿皮烏斯 凱庫斯命名,被譽為“Regina Viarum(道路女王)”。這條道路最初用于軍事目的,也就是,在薩姆尼特戰争期間從羅馬向意大利南部卡普亞運送軍隊物資。從公元前190年開始,阿皮亞大道延伸至更南端的布林迪西。布林迪西是與東方貿易的主要轉運點之一,是以阿皮亞大道作為貿易路線的重要性顯現出來。

阿皮亞古道大部分覆寫在水泥地下,隻有幾段羅馬石道還沐浴在陽光下。

永恒之城|條條大路通羅馬

阿皮亞大道路牌

在阿皮亞大道之前,羅馬道路是土路,每次降雨都會造成道路泥濘,車輛陷入泥土無法通行。羅馬人鋪設密實的玄武岩闆和排水渠,以保證道路穩定性和排水通暢。在任何天氣條件下,車輛和行人皆可同行。

阿皮亞大道非常平整。據說阿皮烏斯曾赤腳在道路上行走,以測試道路是否平整。可惜歲月變遷,兩千多年前的古道也變得凹凸不平。

随着西羅馬帝國衰落,阿皮亞大道年久失修,變得越來越破舊。在公元6世紀,這條道路的狀況就已經很糟糕。在教皇和那不勒斯國王的全面修複下,它再次成為羅馬通往意大利南部的主要通道。

永恒之城|條條大路通羅馬

阿皮亞大道曾發生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在斯巴達起義中,6000名反叛奴隸被釘死在阿皮亞大道。在哥特戰争中,東羅馬名将貝利撒留仍沿這條道路行軍。

阿皮亞大道在基督教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公元68年,當對基督徒的迫害達到高峰時,使徒聖彼得沿着阿皮亞大道逃離羅馬。但在阿皮亞大街上,耶稣向聖彼得顯靈。聖彼得說:“主啊,你怎麼了”"耶稣回答:“去羅馬,再次被釘在十字架上。”然後,彼得跟随他的主去殉道。

永恒之城|條條大路通羅馬

今日,阿皮亞大道從奧勒良城牆南部城門遺址開始。大道兩邊随處可見古羅馬、中世紀的曆史遺迹,例如教堂、地穴、城堡。

出于衛生原因,羅馬法律禁止在城内建造墓地,是以古羅馬墓地大多在城外。富裕的羅馬家庭将墓地建在阿皮亞大道兩邊,并修建恢弘的紀念性建築,彰顯他們的權力和威望。

貧民也選擇這條著名的幹道作為墓地,尤其是聖塞巴斯蒂安那樣的地下墓穴。為解決空間問題和高昂的土地費用,羅馬人試圖挖掘地穴。由于羅馬周邊是較軟的凝灰岩,易于挖掘并有足夠的支撐力,多層道地的地下公墓是首選的埋葬地。地穴内有垂直天窗,用以通風和采光。

1世紀羅馬基督徒沒有專屬墓地。擁有土地的基督徒會修建家族墓地,而窮困的基督徒隻能選擇公共墓地,但公墓裡也埋着異教徒。聖彼得遺體曾被埋葬在梵蒂岡山上的大型公共“死城”。聖保羅也曾長眠于奧斯提安斯大街上的一個公共墓園裡。

2世紀上半葉,由于各種撥款和捐贈,基督徒擁有屬于自己的墓穴,無需再與異教徒分享死後世界。一些墓穴由教會直接管理,如聖卡裡斯托地下墓穴。

根據君士坦丁皇帝于313年頒布的《米蘭敕令》,基督徒成為合法宗教。他們可以公開信奉基督教,在城内和城外擁有禮拜場所和建造教堂,并可以購買土地,而不必擔心被沒收。然而,地下墓穴繼續作為正常墓地而存在,直到帝國滅亡。

永恒之城|條條大路通羅馬

來源:Walks Inside Rome

聖卡裡斯托地下墓穴是羅馬最偉大和最重要的地下墓穴之一,為羅馬教會的官方墓地,埋葬了數十位殉道者、16位教皇和非常多的基督教徒。這座墓穴是以執事卡裡斯托的名字命名,他被教皇澤菲魯斯任命為墓地管理者。

當日耳曼入侵羅馬時,他們摧毀宏偉的建築,洗劫财物,連地下墓穴也不能幸免。面對蠻族掠奪,教皇無能為力。在8世紀末至9世紀初,出于安全考慮,教皇下令将地下墓穴裡的聖人遺物轉移到城市教堂。除聖塞巴斯蒂安、聖勞倫斯和聖潘克拉圖斯地下墓穴外,其他地下墓穴被完全遺棄。随時間流逝,山體滑坡和植被掩蓋地下墓穴的入口,它們存在的痕迹逐漸消失。

文藝複興時期,對地下墓穴的探索始于“羅馬地下的哥倫布”安東尼奧 博西奧。到19世紀,“基督教考古學之父”喬瓦尼 羅西對地下墓穴進行系統勘探,特别是對聖卡裡斯托地下墓穴進行勘探。神秘的羅馬地下世界才重新出現在公衆話題裡。

永恒之城|條條大路通羅馬

地下墓穴隻是阿皮亞大道的衆多曆史遺産之一,大道上的教堂、要塞多不勝數。阿皮亞大道不是羅馬熱門景點,一口氣連走幾公裡也算不上有趣。若非同行朋友執意要去,可能我就錯過這羅馬人的傑作。

朋友從阿皮亞大道回來,寫下一段話:“從第一次讀鹽野七生的《羅馬人的故事》到現在已經有6年了,當時就為羅馬人建造的道路而感到歎服,沒想到6年之後真的來到了這裡。”

我深有同感。自從在歐洲遊曆,許多以前久聞未見的城市、建築、畫作一一跳出書頁。我不能滿足于眼見耳聽,更想了解它們背後的故事,是以才決定開公衆号寫推文。

寫推文的過程也是修學之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