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永恒之城|条条大路通罗马

【永恒之城】

英国17世纪作家约翰·伊夫林在日记中惋惜:“曾经有一个城市叫伦敦,但如今已不复存在。” 工业化发展掩盖了许多古老的城市遗迹,只有少数城市能侥幸保留千年以前的风貌,就如罗马。

《罗马考古》书中有一句话:“罗马被不断掩埋起来,不断遭到破坏,但它从没有消失过。” 两千多年来,罗马人重复做一件事,用新建筑覆盖旧遗址。中世纪教堂、市政厅、住宅的地基下埋藏着古罗马人的广场、神庙。直到历史遗产破土而出,一座横跨古罗马与现代的 “永恒之城” 赚得万千感慨。

罗马大道

永恒之城|条条大路通罗马

“条条大路通罗马”指的是实现目标的方法有许多种。

这句谚语可追溯到罗马人修建的道路系统。帝国各省皆有道路直通罗马城,以便居住在罗马的统治者与各省总督取得联系,并监视各省情况。一旦爆发战争,军队也能迅速调动。

“条条大路通罗马”由法国神学家和诗人Alain de Lille于1175年首次提及,原句“Mille viae ducunt homines per saecula Romam(一千条道路将人们永远引向罗马)”出现在他的著作《Liber Parabolarum》中。

波斯人和埃及人已经开始修建道路,但罗马人走得更远,他们修建了一个广泛的、结构化的道路网络。与早期的道路不同,它不是专供国王出行或军队出征,而是一个公共的、不收费的、为农村和城市人口服务的道路系统。所有道路都有人行道和指示路碑,每隔一段距离设置驿站,提供换马和住宿。罗马邮政利用高效的道路系统在帝国省份进行邮递,方便各省和首都之间信息交流。

永恒之城|条条大路通罗马

来源:Rome The Third City Wikia

以罗马为中心延伸出几条重要道路:弗拉米尼亚大道、撒拉里大道、奥勒良大道、卡西亚大道,及阿皮亚大道。

这些道路在一直使用到中世纪,其中最著名的罗马道路为阿皮亚大道,迄今有两千三百多年的历史,见证帝国的鼎盛及衰落。它从罗马到布林迪西,横跨意大利500多公里。

即使在如今,罗马道路体系仍有价值。现代从罗马到意大利南部的公路沿着古罗马阿皮亚大道修建。

阿皮亚古道

永恒之城|条条大路通罗马

阿皮亚大道始建于公元前312年,以设计者阿皮乌斯 凯库斯命名,被誉为“Regina Viarum(道路女王)”。这条道路最初用于军事目的,也就是,在萨姆尼特战争期间从罗马向意大利南部卡普亚运送军队物资。从公元前190年开始,阿皮亚大道延伸至更南端的布林迪西。布林迪西是与东方贸易的主要转运点之一,因此阿皮亚大道作为贸易路线的重要性显现出来。

阿皮亚古道大部分覆盖在水泥地下,只有几段罗马石道还沐浴在阳光下。

永恒之城|条条大路通罗马

阿皮亚大道路牌

在阿皮亚大道之前,罗马道路是土路,每次降雨都会造成道路泥泞,车辆陷入泥土无法通行。罗马人铺设密实的玄武岩板和排水渠,以保证道路稳定性和排水通畅。在任何天气条件下,车辆和行人皆可同行。

阿皮亚大道非常平整。据说阿皮乌斯曾赤脚在道路上行走,以测试道路是否平整。可惜岁月变迁,两千多年前的古道也变得凹凸不平。

随着西罗马帝国衰落,阿皮亚大道年久失修,变得越来越破旧。在公元6世纪,这条道路的状况就已经很糟糕。在教皇和那不勒斯国王的全面修复下,它再次成为罗马通往意大利南部的主要通道。

永恒之城|条条大路通罗马

阿皮亚大道曾发生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在斯巴达起义中,6000名反叛奴隶被钉死在阿皮亚大道。在哥特战争中,东罗马名将贝利撒留仍沿这条道路行军。

阿皮亚大道在基督教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公元68年,当对基督徒的迫害达到高峰时,使徒圣彼得沿着阿皮亚大道逃离罗马。但在阿皮亚大街上,耶稣向圣彼得显灵。圣彼得说:“主啊,你怎么了”"耶稣回答:“去罗马,再次被钉在十字架上。”然后,彼得跟随他的主去殉道。

永恒之城|条条大路通罗马

今日,阿皮亚大道从奥勒良城墙南部城门遗址开始。大道两边随处可见古罗马、中世纪的历史遗迹,例如教堂、地穴、城堡。

出于卫生原因,罗马法律禁止在城内建造墓地,因此古罗马墓地大多在城外。富裕的罗马家庭将墓地建在阿皮亚大道两边,并修建恢弘的纪念性建筑,彰显他们的权力和威望。

贫民也选择这条著名的干道作为墓地,尤其是圣塞巴斯蒂安那样的地下墓穴。为解决空间问题和高昂的土地费用,罗马人试图挖掘地穴。由于罗马周边是较软的凝灰岩,易于挖掘并有足够的支撑力,多层地道的地下公墓是首选的埋葬地。地穴内有垂直天窗,用以通风和采光。

1世纪罗马基督徒没有专属墓地。拥有土地的基督徒会修建家族墓地,而穷困的基督徒只能选择公共墓地,但公墓里也埋着异教徒。圣彼得遗体曾被埋葬在梵蒂冈山上的大型公共“死城”。圣保罗也曾长眠于奥斯提安斯大街上的一个公共墓园里。

2世纪上半叶,由于各种拨款和捐赠,基督徒拥有属于自己的墓穴,无需再与异教徒分享死后世界。一些墓穴由教会直接管理,如圣卡里斯托地下墓穴。

根据君士坦丁皇帝于313年颁布的《米兰敕令》,基督徒成为合法宗教。他们可以公开信奉基督教,在城内和城外拥有礼拜场所和建造教堂,并可以购买土地,而不必担心被没收。然而,地下墓穴继续作为常规墓地而存在,直到帝国灭亡。

永恒之城|条条大路通罗马

来源:Walks Inside Rome

圣卡里斯托地下墓穴是罗马最伟大和最重要的地下墓穴之一,为罗马教会的官方墓地,埋葬了数十位殉道者、16位教皇和非常多的基督教徒。这座墓穴是以执事卡里斯托的名字命名,他被教皇泽菲鲁斯任命为墓地管理者。

当日耳曼入侵罗马时,他们摧毁宏伟的建筑,洗劫财物,连地下墓穴也不能幸免。面对蛮族掠夺,教皇无能为力。在8世纪末至9世纪初,出于安全考虑,教皇下令将地下墓穴里的圣人遗物转移到城市教堂。除圣塞巴斯蒂安、圣劳伦斯和圣潘克拉图斯地下墓穴外,其他地下墓穴被完全遗弃。随时间流逝,山体滑坡和植被掩盖地下墓穴的入口,它们存在的痕迹逐渐消失。

文艺复兴时期,对地下墓穴的探索始于“罗马地下的哥伦布”安东尼奥 博西奥。到19世纪,“基督教考古学之父”乔瓦尼 罗西对地下墓穴进行系统勘探,特别是对圣卡里斯托地下墓穴进行勘探。神秘的罗马地下世界才重新出现在公众话题里。

永恒之城|条条大路通罗马

地下墓穴只是阿皮亚大道的众多历史遗产之一,大道上的教堂、要塞多不胜数。阿皮亚大道不是罗马热门景点,一口气连走几公里也算不上有趣。若非同行朋友执意要去,可能我就错过这罗马人的杰作。

朋友从阿皮亚大道回来,写下一段话:“从第一次读盐野七生的《罗马人的故事》到现在已经有6年了,当时就为罗马人建造的道路而感到叹服,没想到6年之后真的来到了这里。”

我深有同感。自从在欧洲游历,许多以前久闻未见的城市、建筑、画作一一跳出书页。我不能满足于眼见耳听,更想了解它们背后的故事,所以才决定开公众号写推文。

写推文的过程也是修学之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