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邦那幫狐朋狗友,殺狗的、趕車的、吹喪的,為啥都是軍事大才?

從出身上看,劉邦打天下的班子真可以算作是“草台班子”。不說别人就說“漢初三傑”,蕭何是縣裡的主吏,張良是破落南韓貴族,韓信史記裡的原話是“始為布衣時,貧無行”混到了“常從人寄食飲,人多厭之者”的地步。“漢初三傑”是沒一個上得了上層社會台面的,但是劉邦就是帶領着草台班子在秦末群雄逐鹿中勝出。

劉邦的“豐沛元從”功臣集團中,連襟樊哙是殺狗的,夏侯嬰是專車司機,周勃是吹喪的,王陵是縣裡的黑社會大哥,出身都不高,絕對是和秦朝上層社會絕緣的,隻是卑賤歸卑賤,卑賤并不代表無能,出身差并不代表志向低。劉邦,樊哙,夏侯嬰之流在自己的圈子裡混的都還是不錯的,本身屬于底層圈子裡的能人。

劉邦那幫狐朋狗友,殺狗的、趕車的、吹喪的,為啥都是軍事大才?

劉邦本身在縣裡就是能人,雖然官位隻是一介亭長,類似于現在的基層派出所所長,但是江湖地位并不低,平時在縣裡就是不好惹的角色。劉邦的老丈人呂後的父親呂太公也是個狠角色,因為殺了人才舉家搬到了沛縣,縣令請吃飯,劉邦一個子不掏直接坐“雅座”,并且在酒宴中對縣裡的頭面人物一頓“埋汰”,不怕打擊報複,可見劉邦在縣裡屬于混的開的“江湖人物”。

沛縣縣令提出要和呂太公結親,呂太公沒答應,轉頭就把閨女嫁給了亭長劉邦,如果僅從劉邦面相大富大貴這方面來解釋,小編認為是無稽之談,呂太公作為外來戶,肯定是看上了劉邦這條地頭蛇背後的“江湖勢力”。強龍聯合上了地頭蛇,呂家在沛縣的日子自然會好過。

劉邦那幫狐朋狗友,殺狗的、趕車的、吹喪的,為啥都是軍事大才?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能和“江湖大佬”劉邦稱兄道弟,親近結交的人物自然也不會是一般的平頭老百姓,老實巴交的農民有幾個能主動造反的,鬥雞走狗之徒,屠狗宰羊之輩才是“農民起義”的主力和領袖。和劉邦一樣出生低微的明太祖朱元璋,當過乞丐,做過和尚,陳友諒,張士誠都是私鹽販子,徐達,常遇春都是做小工的。

劉邦起兵後,由于政策得當,勢力急劇膨脹,給了這群老兄弟建功立業的機會和平台,這群老兄弟也很争氣,一個個敢打敢拼,一路攻堅克險,建功立業。而劉邦對于老兄弟的封賞也很到位,更刺激了樊哙,周勃等人建功立業的欲望。

劉邦起兵三年就當了漢王,又和項羽打了四年仗就當了皇帝,短短七年間,劉邦帶着一群兄弟,從沛縣走向了天下,在勢力壯大的過程中,劉邦的這群兄弟得到了施展自己能力的舞台,說白了就是跟着劉邦慢慢有機會當“官”了,有位置才能幹事業,自古如此。

以劉邦的連襟殺狗的樊哙為例,根據史記裡的記載,樊哙在戰争期間,官位的變化是:

舍人,郎中,郎中騎将,将軍,左丞相。爵位從國大夫,列大夫,卿,賢成君一直到頂級的列侯,食邑不斷增加,在這裡需要注意的是,樊哙從一開始受封的國大夫就是高爵,如果不是跟着劉邦造反,按照樊哙的出身,在秦朝樊哙就隻能在公士,上造這樣的民爵圈子裡混,不出意外一輩子也混不到國大夫的高爵,跟着劉邦樊哙跳出了階級禁锢,走向飛黃騰達。

當皇帝之後,劉邦曾經搞過一次功臣排位,武将們一緻認為曹參功勞最大,應該排第一,“史記”裡的原文是這樣說的:

劉邦那幫狐朋狗友,殺狗的、趕車的、吹喪的,為啥都是軍事大才?

列侯畢已受封,及奏位次,皆曰:“平陽侯曹參身被七十創,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上已桡功臣,多封蕭何,至位次未有以複難之,然心欲何第一。

功臣都認為,平陽侯曹參在戰争中身上留下了七十餘處創傷,攻城略地,功勞最大,應該排在功臣第一。劉邦原來也是準備這樣排座次的。後來有人提出蕭何的功勞最大,劉邦覺得有道理于是就把蕭何排在了第一位,并且賜給了他“賜帶劍履上殿,入朝不趨”的特權,在兩漢,除了曹操,董卓之外,蕭何是唯一一個享有這一特權的。

關内侯鄂君進曰:“群臣議皆誤。夫曹參雖有野戰略地之功,此特一時之事。夫上與楚相距五歲,常失軍亡衆,逃身遁者數矣。然蕭何常從關中遣軍補其處,非上所诏令召,而數萬衆會上之乏絕者數矣。夫漢與楚相守荥陽數年,軍無見糧,蕭何轉漕關中,給食不乏。陛下雖數亡山東,蕭何常全關中以待陛下,此萬世之功也。今雖亡曹參等百數,何缺於漢?漢得之不必待以全。柰何欲以一旦之功而加萬世之功哉!蕭何第一,曹參次之。”高祖曰:“善。”於是乃令蕭何,賜帶劍履上殿,入朝不趨。

曹參,樊哙,周勃的功勞都是一刀一槍幹出來的,這在史記裡有着詳細的記錄,滅了多少國,得了多少縣,殺了多少敵人就給多大的封賞,公平公正,及時兌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