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詩意中國,青春有我!一起聆聽2022·江蘇新年詩會

歲聿雲暮,風雅迎新。12月30日晚,由江蘇省委宣傳部指導,新華報業傳媒集團聯合共青團江蘇省委主辦,交彙點新聞承辦的“詩意中國 青春有我——聆聽2022·江蘇新年詩會”,在新華報業傳媒廣場2号樓禮堂舉行。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副主任、江蘇省詩詞協會會長蔣定之出席詩會。

各行各業的江蘇優秀兒女、詩詞愛好者以詩歌的名義齊聚一堂,感悟“百年恰是風華正茂”,歌頌“心之所系、情之所歸的祖國”,牢記“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在詩歌裡汲取向上力量,點燃冬夜沉寂,叩響春天之門。

詩意中國,青春有我!一起聆聽2022·江蘇新年詩會

初心:歌頌時代偉力,緻敬平凡力量

踏進劇場的一瞬間,所有人都被這裡的火紅色調所感染。新年詩會,不僅有圍爐夜話、敬頌冬綏的溫暖氣氛,更有緻敬初心、蓬勃向上的力量。

新華日報社黨委書記、社長,新華報業傳媒集團董事長雙傳學在緻辭中表示,在這辭舊迎新之際,我們舉辦“詩意中國 青春有我——聆聽2022·江蘇新年詩會”,在詩歌的氛圍中,傾聽時代的号角,感受詩意的中國,分享感人的故事,傳遞向上的溫暖,一起緻敬奮勇拼搏的2021,共同開啟充滿希望的2022,以此為“扛起‘争當表率、争做示範、走在前列’光榮使命,奮力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彙聚磅礴力量。

詩意中國,青春有我!一起聆聽2022·江蘇新年詩會

今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人民接續奮鬥,擘畫江山多嬌。詩會第一篇章選取多個曆史節點和動人瞬間,回顧中國共産黨建黨百年的奮鬥曆程;第二篇章以經典詩文歌頌祖國的壯麗山河;第三篇章則緻敬勞動者,讴歌普通人。

詩意中國,青春有我!一起聆聽2022·江蘇新年詩會

“我是一艘船,我是閃爍在南湖碧波上一艘船,我聽見那些壓低的嗓門說出的堅定誓言,我看見鐵錘鐮刀的圖案樸素而耀眼……”一首《紅船》铿锵有力,“中國紅”,在此刻表達出了最豐富的語言和最濃烈的情感,大面積的熾熱色塊如油彩潑灑在背景螢幕上,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詩歌在這裡激蕩回響。

歌頌時代偉力,緻敬平凡力量,“時代楷模”王繼才的妻子、開山島民兵哨所名譽所長王仕花,第八屆全國道德模範周維忠等都作為詩會嘉賓,帶着真摯的情感和樸素的心願而來。

“鐵馬西風戰海浪,仕花繼才守邊防”,詩歌表達濃郁的家國情懷,更給了王仕花無限的力量。“2021這一年,開山島的環境又變得更好了。”王仕花說,有了電,通了網,設立了禮堂、接待室、海魂書屋,開山島已是一座更富詩意的小島。守島人和踐行者紛至沓來,王繼才的守島精神生生不息。

“生命是有限的,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作為一名普通的基層黨員,周維忠感慨2021年收獲了無限的信任和至高的榮譽。作為全國道德模範,在北京頒獎現場周維忠也追了一次“星”,更聆聽了如詩歌一般的頒獎詞,讓他久久難忘,“未來的日子,不斷激勵我前行。老百姓信任我,我要為鄉村振興多出一把力”。

初心如磐,笃行緻遠,他們可能不會用文字創作專業的文學詩歌,可他們卻用自己的生命和熱情創造了這個國家最壯美動聽的靈魂詩歌。

詩意:感受詩詞魅力,堅定文化自信

悠悠千年,詩詞吟詠的文化從未缺席過中華文明。在這恢宏時代的縫隙裡,用詩意繡出一幅浩浩蕩蕩又針腳細密的橫卷。

今夕複何夕,共此燈燭光。《詩經·關雎》《見與不見》《緻橡樹》……從容豁然與唯美愛戀交織,雅緻古韻缱绻而來;《長城謠》《我愛這土地》《沁園春·雪》……豪邁壯志在深情告白中澎湃,細膩心緒觸手可及。在星霜荏苒中,感受詩歌的魅力,重拾詩詞中的感動。

詩意中國,青春有我!一起聆聽2022·江蘇新年詩會

近三個小時的詩會利用吟、誦、說、讀、唱、演等各種方法,把詩意中國鋪陳開來,進行畫卷式表達。為了調動起觀衆的共鳴和情緒,增強可看性,詩會廣泛采用情境表演、視訊、音樂、舞美等多種藝術表現形式,以元素重組的方式,通過5G、全息影像等科技創新手段等重新編排打造一組組詩歌,讓經典成色更足。

詩意中國,青春有我!一起聆聽2022·江蘇新年詩會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詩會現場,一首李白的《将進酒》将詩人豐沛的情感表達得淋漓盡緻。在江蘇漢匠坊釀酒有限公司董事長徐鴻飛看來,“詩跟酒都是屬于中國5000年文化的一個很好的載體和傳承,而且是一個非常美妙的絕配”。

市民周子方通過交彙點新聞了解到這場詩會的舉辦,帶着兩歲多女兒來到現場。“既可以在年尾體驗一種跨年的儀式感,也可以讓孩子提前沉浸在詩歌的氛圍裡,感受中國文化的魅力。”周子方說,這樣的時刻是有儀式性的,文學和生活恰恰需要儀式。

詩意中國,青春有我!一起聆聽2022·江蘇新年詩會

“我們想借助詩會把最經典的東西傳播好,并發揚光大。讓更多人在詩歌中感受文化自信,進而形成一種保護國粹、傳承經典的文化自覺。”國家一級導演、詩會總導演劉慧萍強調。

詩裡有浩瀚時代的急管繁弦,詩裡有平凡世界的英雄夢想。

“你我相隔542公裡,如今,卻因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緊緊相聯在一起……”白衣為甲,丹心為矛,參加詩會的嘉賓中還有來自江蘇省人民醫院援武漢重症醫療隊隊員,醫療隊出色完成援武漢抗疫的艱巨任務,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光榮稱号。隊員金曼麗告訴記者,這首名為《我們在一起》的詩歌出自同僚之手,也是他們馳援武漢時醫院内部直播節目“戰地聲音”播發的第一首詩,“我們當時還寫下了不少‘戰地詩歌’,不僅鼓舞了很多白衣天使們,也讓病床上的患者無比感動”。

詩意溫柔,更有堅定力量,讓平凡的人們面對波濤洶湧不被打倒,面對紛繁世界仍存赤子之心。

青春:綻放信仰之光,汲取向上力量

整場詩會充滿了豐盈的詩意和向上的力量。劇場裡,舞台上,來自南京大學、南京藝術學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資訊職業技術學院的學子們挺拔的身姿是最迷人的風景線,鮮活呈現出“青春好作伴,詩酒趁年華”的朗月清風。

南京工業大學大二學生林子晗身着漢服,和同學們一起朗誦《陌上桑》。她說,詩歌的魅力在于,一首詩歌可以與人的情感産生共鳴,而詩會為這種共鳴提供了集中表達的舞台。

詩意中國,青春有我!一起聆聽2022·江蘇新年詩會

青春不僅是一段時光,更是一種信仰。雨花英烈們犧牲時平均年齡不到30歲,為了讓他們的作品在詩會舞台綻放信仰之光,江蘇省戲劇學校的師生們深情演繹了《緻未來書》,铮铮誓言、感人肺腑。“每一次排練,我們都被烈士們視死如歸的精神深深感動。”江蘇省戲劇學校學生柳侍妍說,用更青春和更貼近的方式傳播烈士理想與信念,讓自己也讓觀衆以另一種方式感受到文字詩句背後蘊藉的巨大張力和精神内涵。

“如果‘90後’‘00後’年輕人和孩子們,能從這場晚會中萌發對詩詞的興趣,感悟家國情懷,那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詩會總撰稿人、導演毛貴民感慨。

詩意中國,青春有我!一起聆聽2022·江蘇新年詩會

立德樹人、培根鑄魂,給年輕人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思政課的作用不可替代。南京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有一個廣為人知的“王老師團隊”,團隊中的6名王老師作為嘉賓也到場參加了新年詩會。講起2021年在教學中講得最多的詩詞,南京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王剛透露要數《七律·長征》。“我們會把很多詩詞應用在思政課教學中,把黨的最新理論成果,融入到教學中去,實作進學生的教材、進學生的課堂、進學生的頭腦”。

青春不怠,強國有我。吸納每一寸可見的陽光,采集每一滴到訪的雨露,拔節生長,奮力拼搏。

“第一次參加跨年詩會,感覺非常好!”奧運冠軍、女排運動員張常甯說,這次詩會有許多青春的元素,讓她覺得非常親切。“青春是運動員最寶貴的财富,每一個運動員都希望在青春的黃金期實作自己的夢想。”張常甯表示,她現在正在積極養傷,期待早日回歸球場,為夢想繼續奮鬥。

齊聚“新年詩會”,吟誦“詩意中國”,新華報業傳媒集團連續四年在辭舊迎新之際舉辦的詩會,已成為江蘇乃至全國知名的文學盛會,也讓“在江蘇詩意迎新年”成為人們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來源:新華日報·交彙點記者 黃歡 胡安靜 範傑遜/文 邵丹/攝

編輯:徐亦丹

點分享

點點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