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年阿裡巴巴全球數學競賽決賽入圍名單公布,來自17個國家和地區的801名選手進入決賽。江蘇漣水中等專業學校17歲女生姜萍預選賽拿到93分,拿下數學競賽全球12名,是這項賽事舉辦以來第一位進入決賽的中專在讀生。進入決賽的前20名選手中,除了姜萍,其他人均來自北大、清華、麻省理工、劍橋等知名高校。此事經媒體報道後,引來廣泛關注。
教她的數學老師王閏秋稱,姜萍的夢想是浙大,但由于專業限制,她隻能就讀江蘇省内的三所高校,最好能申請到常熟理工。
姜萍在中學時,由于學習偏科,除了數學成績較好以外,其他的都比較差,是以沒有考上理想的高中,就讀了一個普通中專,然而,這讀中專時,她的數學天賦卻漸漸顯露出來,自學了大學的數學課程,常常學的晚上一兩點鐘。
姜萍學習是勤奮的,不可否認,她在數學方面有一定的天賦,一個人隻靠努力無法獲得全球數學競賽第12名的成績。
姜萍雖然想上浙江大學,但依照她目前的情況,雖然在數學方面取得優異的成績,但很難進入理想中的大學。
國内有很多人擔心,一旦把姜萍特招進入大學,會産生一個不好的先例,擔心有人模仿她,隻靠一兩門功課成績優異就會進入大學,認為這樣做會擾亂教學秩序。
其實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能達到姜萍這種優異成績,并不是隻有努力就能完成的,需要有一定的天賦,這樣的人并不多,能夠進入全球數學競賽前20名,有這樣的能力,學校特招入學又有什麼呢?
一個人畢業以後進入社會,并不是所學的知識都能用得上,需要在某一方面做出優異成績,這樣才能夠給企業,給社會做出貢獻。
就像一個人進入紡織企業,重點會研究紡織方面的知識,紡織還會分為紡紗、織布和染色,一個人即便是能力出衆,也不可能在紡紗、織布、染色方面都做到頂尖水準,進入企業後,一個人也就能做好紡織裡面的一個分支。
是以,一個人即便是各科成績都很好,到參加工作以後,也隻能選擇一個很小的方面,然後進行嘗試,如果适合自己,然後進行努力,這樣才可以做出更好的成績。
一個人如果早早地發現在某一方面有天賦,并且做出優異的成績,就不用想其他人一樣,參加工作以後,再進行嘗試了,這樣不更好嗎?
香港大學在這方面做得似乎更好,向姜萍發出了橄榄枝,為她提供全額獎學金 ,希望她進入香港大學學習。
我們普通人雖然不能達到這樣的成就,也沒有這樣的天賦,但我們依然要選擇自己擅長的工作,這樣才會有更強的競争力。
有不少朋友看别人做什麼,自己就想跟着去做,這種想法并不正确,不能因為看到别人賺錢,就有些心動,這樣是錯誤的,别人在某一方面有一定的能力,而自己未必就會有。
其實,每一個行業都有人在賺錢,也有人在賠錢,是以,一個人沒有賺錢,并不是行業不行,而是自己沒有這方面的才能。
是以,每一個人應該學會尋找自己的位置,一個人最重要的地方就是能夠發現自己的能力,并把能力發揮出來,這樣自己的價值才會展現出來,并在競争中取得勝利,生活也許會是以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