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武松算不上狹義,因為他在除掉惡人的同時也害了一些無辜的人,比如血濺鴛鴦樓的時候,武松一口氣把好幾名手無寸鐵的仆人和婢女都給殺了。
這算是一個污點,武松後來堅持不改行者形象,多少是有些贖罪的思想。

其實要認真算的話,武松上二龍山之前除掉的還是壞人占多數的。雖說初衷并不一定都是“行俠仗義”,但在事實上卻起到了“為民除害”的效果。
比如因為報兄仇除掉了西門慶、王婆和潘金蓮三人;為報施恩照顧之情及個人恩怨而除掉了蔣門神、張都監和張團練三人;為自保而除掉四名殺手;為救良家婦女而除掉了惡道士……如果不是因為張青的及時認錯,惡貫滿盈的孫二娘也可能沒了。
有人說,武松和李逵一樣殘忍,連小孩也不放過,比如蜈蚣嶺上王道人的小徒弟。
其實這點,武松未必是錯的。
事情是這樣的:
武松過蜈蚣嶺時,在一處墳庵在看到王道人摟着一個年輕女子在夜下打情罵俏……臭道士竟然調戲良家婦女!憤怒的武松決定為民除害。
上前敲廟庵門,沒人應,武松大怒,撿一塊石頭砸過去,這才看到一個小道士開門走出來。别看這小道士年紀小,可人橫得很,開口就罵……武松當場結果了他。
這名小道士年紀雖小,但不是善茬。
一般夜裡聽到有人敲門,人們多是小心翼翼的問來者何人,尤其在那強人縱橫的年代……可這名小道士天不怕地不怕張口便罵人,想必是平日裡跟着師父作威作福習慣了,是以才會對陌生人如此蠻橫。
再者,師父在幹壞事,這小道士不僅沒有一點心虛,反而大聲吆喝,壓根就不怕他們的醜事被人發現。看來,這小道士不僅僅是習慣的問題,平日裡很可能是經常幫着王道人做一些壞事。
小小年紀就如此嚣張的為虎作伥,長大還得了!對于武松來說,壞人沒有男女老幼之分。除掉這小道士,不算做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