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别再彼此敷衍,互删吧!我們,沒有話了

前幾天看到一個話題,長期不發朋友圈的人,還沒看内容我就知道有在說我。

回想賬号剛注冊那一兩年,熱衷于發圈,喜歡給人點贊和被點贊,似乎這就是一個人社交能力的證明。

可是後來,從天天發圈到幾個星期發一次,再到幾個月發一次,直至如今,一年也都沒發幾次。越來越習慣清靜,不喜歡打擾與被打擾。

社交恐懼症成為不發動态、不過面子最好的借口,其實哪有什麼嚴格的社恐啊!我們隻是沒有了分享欲罷了。

别再彼此敷衍,互删吧!我們,沒有話了

01

據說,長期不發或極少發朋友圈的人,一般有兩種:

一種是過得挺充實挺幸福的,思想成熟,藏得深,也不愛給外人展示自己的生活;另一種是過得挺不開心的,心境有些清冷、低落,但思想比較成熟,能夠控制自己不在熟人圈裡表露心緒。

我突然間發現,我好像兩樣都占。不知道你是否有和我相似的感觸,年齡越大,面對情緒的起伏時就越想一個人熬過去。

小時候的我們都是群居人類,喜怒哀樂都要有個人分享,再小的煩惱我們都要找人訴說,但是年紀漸長以後,再大的苦難,都學會了一個人承受。

或許,這就是當代成年人的生活常态吧。盡管認識的人更多了,社交圈子更大了,但是我們的心變小了,裝得下的世界也越來越小。小時候天不怕地不怕,長大了反而越來越慫,畏懼别人口中每一個“道聽途說”的現實故事。

聽得越來越多,說得越來越少,縱然聯系人清單中躺着上千好友,但是難過到極緻的時候,卻一個人都不想打擾。因為知道,這個世界上從來就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那些不被了解的情緒,隻能自己獨自承受。

别再彼此敷衍,互删吧!我們,沒有話了

人好像到了一定年紀,就逐漸失去了表達欲。開心的事懶得分享,悲傷的事不願聲張,一切都在悄無聲息中獨自消化。要好的人不會說,過面子的人,更不必說。慢慢學會,在沉默中将自己的軟肋打造成盔甲。

有時想想,我現在已經沒有和人固定聊天的習慣了,哪怕是最好的朋友,我們一年都聯系不了幾次,偶爾恰好在一個城市,也不需要提前預約,直接打個電話見個面,見不了那就下一次,當然還沒有發生過下一次這樣的事。如此佛系的友情,真的毫無負擔!

之前聽過一句話:真正的友情是不需要刻意去維系的,哪怕許久不聯絡,感情依舊不會生疏,就算你隻是發出一個語氣詞,對方都知道你想說什麼。

02

我覺得自己過得好不好并不需要别人來知道,除非有什麼紀念意義很開心的事情才會分享。

别再彼此敷衍,互删吧!我們,沒有話了

之前刷某音看到過一句話:好羨慕那些長期不發動态的人,是想說話的人在身邊麼?頻繁的記錄朋友圈,或許真的缺乏安全感,沒人分享吧。

其實,何必那麼傷感呢?我不知道别人不喜歡發動态的理由是什麼,至少于我而言,圈子裡因為工作的需要,加了太多無關緊要的人,早已經變了味道,倘若真想發點什麼的時候,還需要顧慮該給誰看,不該給誰看,也着實挺累的!

多少人是這樣的呢?彼此添加好友後,第一時間就翻看一下對方的朋友圈,想以此了解一下對方是個什麼樣的人,可是實際嗎?你能看到的東西,隻是别人願意讓你看到的,别人不願意呈現出來的一面,你永遠不知道。一個人最真實的樣子如何,沒那麼容易被人窺探到。

在我看來,不發朋友圈,以及不發社交動态,越來越成為一種選擇或者說是一種生活方式。沒有朋友圈和動态,隻是減少了對一個人快速建立印象的途徑,除此以外沒有任何用途,朋友圈對一個人的性格反映,做事方式的反應,都不會有太多展現。

别再彼此敷衍,互删吧!我們,沒有話了

之前也被人問過,現在為什麼不發圈了,偶爾也會有熟人特意來聊幾句,試探是不是被屏蔽了。其實相較于屏蔽這種無聊的事情,我更喜歡話不投機、三觀不一直接删。

大家都是成年人,有些事情沒必要偷偷摸摸,雖然委婉做人更圓滑,但直截了當才飒不是嗎?

什麼樣的人需要删掉?雖然我從來不做那個主動删人的人,但是如果發現被人屏蔽或删除,我一定也會毫不猶豫删掉。

之前就遇到過,彼此都有共同好友,别人能看得到的東西我卻看不到,但這不是最尴尬的。畢竟沒人告訴我的話,我也不知道不是!最尴尬的是那個能看到的人還來問“咦,你有沒有看到xxx發的那個狀态?”

一看,還真沒有,意外得知自己被屏蔽在别人的圈子之外,是該驚喜呢,還是該一笑了之?隻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當然是删除啦!

别再彼此敷衍,互删吧!我們,沒有話了

03

有時候覺得,我們的生活之是以越來越累,是因為被生活以外的東西裹挾了太久。就一個社交軟體,如果失去了它的最初意義,那聯絡方式留着也是添堵。無形之中,從在意點贊與被點贊,從糾結别人看得到,你看不到,我們都活得越來越沒有自我了。

有時候還是要習慣,人生中再好的朋友都不可能一輩子膩歪在一起,生活裡很多至暗的時刻,都是一個人走過來的。

曾經看到一個女性朋友發過一個狀态:長期不發朋友圈的人一定是很幸福的吧。你寫了成百上千條朋友圈,你反複斟酌句子,隻怕言語不夠有穿透力,進入不到他的内心。但這個人往往會忽略掉你的用心良苦,他會随手帶過你的感受,選擇性遺忘你的小心思。

直到有一天,另一個毫不相關的人跟你說,“我把你寫的所有東西都看完了,你真的好讓人心疼啊。”

那一刻,你會覺得自己在黑暗的房間待久了,突然間,房間裡進來了光,就像是抓住了希望一樣,似乎要把你整個人生都照亮。

别再彼此敷衍,互删吧!我們,沒有話了

後來我才知道,有段時間她頻繁發圈,說很多莫名其妙的話,是因為經曆了婚姻生活最慘淡的一面。她為愛遠嫁五年,最後婚姻還是走到散場,她回了離開了多年的老家,原以為就那樣碌碌無為過後半輩子,但卻遇到了對的人,誰說二嫁沒有青春,她便有!

是以你看,真正在乎你的人,讀的并不是你某個時刻的心情,在意的也不是你某個階段的人生,他想讀的,是你的整個世界,和你的以後。

楊绛先生曾說過:你可能在一個人面前,一文不值。卻在另一個人面前,是無價之寶。做你自己,愛你的人,自然愛你。謹記自己的價值所在,這就是,人活着的道理。

現在的人,生活很累,時間很貴,如果不是一個世界的人,真沒必要彼此浪費時間,繼續敷衍,互删不是決裂,而是一種尊重。

END

愚笙未夏:文風多變,喜好單一,知道你會來,是以我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