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曾是紅軍師長後轉投國民黨,抗戰中曾用遊擊戰給日軍重創

在紅軍時期有一部分人因為意志不堅定對革命前途失望,甚至是因為個人原因離開了紅軍,加入到國民黨。其中就有這麼一位紅軍時期的進階将領,因為家事離開了紅軍,加入到國民黨,但是在抗戰中他卻用遊擊戰給日軍以重創。

他的名字叫楊遇春,曾經是紅12軍35師師長,後來成為國民黨的将軍。

他曾是紅軍師長後轉投國民黨,抗戰中曾用遊擊戰給日軍重創

楊遇春别号柳青,1909年3月出生于江西省瑞金縣武陽鄉一個地主家庭。楊遇春早年入讀雩水中學,畢業後考入江西省立農專,肄業一年,投入陸軍第4軍随營學校,後來進入黃埔軍校第三期學習,畢業後曾任獨立第7師排長。

楊遇春随着部隊參加了著名的南昌起義,兩年後他成功入黨。在當時黃埔軍校畢業就是一個硬招牌,加上楊遇春本身十分有能力,很能打仗,特别擅長遊擊戰術,是以他在紅軍中的職務屢次升遷。

楊遇春曆任紅12軍獨立第7師第1團代理團長,紅34師101團團長,1932年4月兼閩西軍區汀連清甯指揮部分部指揮,5月任紅12軍35師師長,10月任蘇區模範少年先鋒師師長,1933年任福建軍區建泰黎紅軍獨立師師長,6月任粵贛軍區第2軍分區獨立團團長等,可以說他是紅軍時期的一個重要将領,但是這麼一個進階将領卻在後面脫離了隊伍,加入了國民黨,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他曾是紅軍師長後轉投國民黨,抗戰中曾用遊擊戰給日軍重創

原來當時的蘇區正在進行消滅地主的運動,當時手段有些過激,紅軍的第一叛将龔楚就是在這個時候叛變的,而楊遇春父母叔伯在這場消滅地主運動中均被逮捕殺害,家産全被沒收。

加入國民黨後,楊遇春先任56師師部參議,1934年調任蔣介石南昌行營中将薪參議,1935年兼任軍事委員會招撫特派員公署參謀長,同年入中央軍校高等教育班受訓,1936年任重慶行營參議,1937年任軍委會中将薪參議。這些職位看着高大上,實際上沒有什麼實權。

1938年6月,國民政府劃廬山為抗日遊擊根據地,由江西省派地方部隊保安第3、第11兩個團防守。8月,成立“江西省遊擊總指揮部”,楊遇春被任命為副總指揮,負責指揮2個保安團堅持廬山抗日遊擊戰。後來廬山被日軍合圍,他們徹底成為了一支孤軍。

他曾是紅軍師長後轉投國民黨,抗戰中曾用遊擊戰給日軍重創

但是在楊遇春的指揮下,他們一面阻擊日軍攻山,一面抽出部分兵力組成突擊隊,頻繁下山偷襲日軍,破壞交通。為了堅持長久抗戰,楊遇春把井岡山的鬥争經驗運用到廬山來,組織幹部教育訓練班,發展廬山外圍力量,組訓密探刺探敵情、策反漢奸組織等。楊遇春還在九江城内建立了情報站和秘密電台,甚至薛嶽要了解贛北日軍動向,都要依靠楊遇春這條管道。

剛才說楊遇春十分擅長遊擊戰,在這裡得到了充分的展現,在楊遇春的指揮下,這一支廬山孤軍,開始不斷的襲擾日軍,根據相關記載,他們曾經多次主動襲擊日軍:

1938年11月21日,他們偷襲姑塘白石嘴一艘日軍運輸船,斃敵6人,繳獲大米26包,罐頭50聽;22日,偷襲南昌鋪,斃敵7人,俘敵1人,繳獲輕機槍1挺,步槍3支;28日,擊落日機1架;12月5日,偷襲東林頭,砍下日兵6顆人頭,生擒1人,繳獲小炮1門,步槍1支;1939年1月1日,偷襲羅家大屋,殲敵10餘人,繳獲手槍3支,步槍7支,子彈3000餘發;同日偷襲藍橋,斃敵1人,繳獲步槍1支,毀壞南浔公路10多米;同日偷襲李家河,斃敵3人,繳獲輕機槍1挺;1月15日,偷襲蔡家垅,斃敵數名,毀敵汽車1輛,獲子彈30箱;2月8日,伏擊攻山日軍,殲敵20餘人,繳獲輕、重機槍各1挺,步槍5支;3月4日,伏擊九(九江)星(星子)公路日軍運輸車隊,斃敵10餘人,擊毀汽車3輛,繳獲大米50餘包,步槍5支,子彈2箱,輕機槍3挺。

他曾是紅軍師長後轉投國民黨,抗戰中曾用遊擊戰給日軍重創

最後楊遇春指揮部隊和日軍周旋,他們從廬山退出來,修水山區,繼續堅持抗日鬥争。在當時這堪稱奇迹,國軍向來藐視遊擊戰,但是楊遇春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給他們上了一課,可是這一位在國軍中堪稱遊擊專家的楊遇春并沒有得到重要。

不久,楊遇春改任贛九區、十區行政督察專員及區保安司令、第1集團軍第2挺進縱隊司令、第九戰區高參,1941年加入軍統,兼任财政部緝私署江西省緝私處處長,1943年任軍委會别動軍第4縱隊指揮,1945年調任軍委會别動軍第2縱隊指揮官、交警第2總隊總隊長。1946年春調任第二綏靖區第二處處長,1948年任交警第3旅旅長,率部于北甯路、塘沽一帶與解放軍作戰,後調防浙贛路,兼任浙贛護路司令,1949年兼任福建泉州戒嚴司令。

這些都不是什麼實權職務,解放後他去台,從此再也沒有回來過,1989年病逝于台北。如果當時他不離開紅軍,也許會有更好的發展吧,但是曆史沒有如果,而楊遇春雖然離開紅軍,卻也在抗戰中變現出了中國軍人的氣節。

他曾是紅軍師長後轉投國民黨,抗戰中曾用遊擊戰給日軍重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