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慈禧太後是如何推知官員忠心的?這種方式令人羞恥,難怪大清亡國

慈禧太後是如何推知官員忠心的?這種方式令人羞恥,難怪大清亡國

慈禧是晚清的實際掌權者,她極為奢侈驕橫,對于大臣們給她送禮她是極為“認可”的,并認為這是表忠心的最好表示方式。

慈禧太後是如何推知官員忠心的?這種方式令人羞恥,難怪大清亡國

清朝晚期,内憂外患,民不聊生,但慈禧絲毫沒有是以而降低自己的生活品質,其中最能夠代表她奢華生活的一個例子就是她堪稱最為奢華的洗澡愛好了,不僅她洗一次澡需要衆多的侍女伺候,而且每洗一次都需要用一百多條的毛巾,這令人十分震驚。

因為慈禧享受着這樣的奢華的生活,對于身邊人送禮當然十分在意了。

慈禧太後是如何推知官員忠心的?這種方式令人羞恥,難怪大清亡國

公元1894年十月初十,在慈禧太後60歲大壽的時候,普天同慶,這場壽宴的碗、碟、盤等瓷器,大概用了近三萬餘件,花費1000萬兩白銀,其奢侈程度,令人瞠目結舌。

而舉國上下都為了能夠為她獻上最為珍貴的寶物而沸騰不已,因為能夠在慈禧太後69歲大壽的這天為她獻上最為稱心的禮物則是一個人官運騰飛的時刻。

據悉,當天,慈禧命心腹李蓮英來“收禮”,李蓮英将禮單分為兩種,一種是重禮,另一種則是薄禮,一些稀奇玩物和奇珍異寶,當然屬于重禮。

慈禧太後是如何推知官員忠心的?這種方式令人羞恥,難怪大清亡國

據說誰的寶物最有誠意,就這代表誰對太後最為忠心,于是官員們開始互相攀比的不良風氣,慈禧太後通過此種方式來推斷誰對她最為忠心,成為官場的潛規則。

而對于禮物,慈禧還有一個大嗜好:必須成雙成對。因為慈禧太後是一個十分迷信而且喜歡完美的人,如果是送給了她單數的禮物則會被認為是一種不吉利的象征。

于是給慈禧太後送禮物的官員們便要絞盡腦汁,大費心計了。

慈禧太後是如何推知官員忠心的?這種方式令人羞恥,難怪大清亡國

據悉,在慈禧的壽宴上有“三重好禮”:一是金銀珠寶。這種禮物對慈禧來說,是最沒有吸引力的,大清都在慈禧手中,一點點錢财,根本不可能入慈禧的法眼;二是古玩。慈禧非常喜歡收藏,而她收藏的東西,基本上都價值連城,除非大臣能出奇制勝,古玩類的禮物,才能不被放在角落中;三是西洋貨。西洋貨很新穎,比如:西洋的留聲機等等。如此新穎之物自然受慈禧喜愛了。

慈禧太後是如何推知官員忠心的?這種方式令人羞恥,難怪大清亡國

慈禧還收到一份“特殊”的禮物,它的名字叫“東榮瑞草”。這份禮物是一個大靈芝,但它的外形卻是一柄如意。慈禧受到這個禮物後,非常開心,重重的賞賜這位大臣,禮物越貴重,越忠心。

當然,對于不主動獻禮,或是獻薄禮之人,輕則受冷闆凳,重點治罪。有一位先帝的嫔妃,送給慈禧一個紅木禮盒,裡邊盛有三丈蘇州綢緞。這份禮物,顯然是比較輕,而且綢緞不足三尺,僅僅一尺而已,慈禧得知此事,可謂大發雷霆。不久之後,這位嫔妃惴惴不安,事情已經敗露,顯然沒有回旋的餘地,不到十天吓出病來,随即去世。

慈禧太後是如何推知官員忠心的?這種方式令人羞恥,難怪大清亡國

慈禧執掌晚清達半個世紀之久,如此以禮物的貴賤來推斷官員的忠心的方式令人歎為觀止,在她的折騰下,大清滅亡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