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天一個漢字——蠶

蠶 cán,一條胖胖的蠶蟲,吐出的絲會被做成綢緞。

一天一個漢字——蠶

今天我們來認識【蠶 cán】這個字。

【字形演變】

朁,既是聲旁也是形旁,表示發絲交織的發髻。蠶,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蜷曲的蟲子。篆文另造會義兼形聲字:(朁,發髻)(大量毛蟲),表示大量的蟲絲如蓬松卷曲的發髻。俗體楷書另造會義字“蠶”:(天,上蒼、神、道)(蟲,昆蟲),表示吐絲的蠶是天賜的“神蟲”。

【書法名家】

一天一個漢字——蠶

【字詞釋義】

〈名〉

(形聲。本義:一種能吐絲結繭的昆蟲)

同本義 。有家蠶、柞蠶等。蠶絲為重要的纖維資源

遍身羅绮者,不是養蠶人。——宋· 張俞《蠶婦》

蠶事。養蠶的工作

羅敷善蠶桑。——《樂府詩集·陌上桑》

〈動〉

養蠶 。

如:蠶具(養蠶所用的器具);蠶作(養蠶的勞作);蠶耕(養蠶與耕田)

【字的故事】

一天一個漢字——蠶

蠶婦

宋 張俞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

遍身羅绮者,不是養蠶人。

譯文:煮豆來做豆羹,過濾的豆子做成汁。豆杆在鍋下燃燒,豆子在鍋裡哭泣。豆杆和豆子本是從同一條根上生長出來的,為什麼要互相煎熬逼迫得那麼狠呢?

解讀:宋代初期,其社會形勢比起晚唐、五代百餘年來的混亂局面,表面上安定得多,廣大人民辛勤勞動,努力生産,使經濟得到迅速恢複與發展。但統治階級為了鞏固其統治,便大量剝削,以其所得的物質财富來寵養前朝的降王、降臣和龐大的官僚地主集團。張俞屢試不第,深明民間疾苦,此詩即是詩人目睹了勞動者的辛勞後,為揭露這種剝削壓迫現象而作。

這首詩是通過以養蠶為業的農婦入城裡賣絲的所見所感,揭示了怵目驚心的社會現實“剝削者不勞而獲,勞動者無衣無食”的形象,表現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對統治階級的壓迫剝削的不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