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是說過和做過事情的記憶。——卡爾·貝克
孫殿英是民國初期的軍閥。他最讓人熟知的,就是盜挖清東陵,導緻大量文物流失國外,是以在曆史上名聲不太好。那麼孫殿英有沒有後人呢?他的後人又是怎麼做的呢?

孫殿英是窮苦出身,早在他年少時,父親便因受旗人欺淩無辜入獄,死在了獄中。這讓他打小就對滿清充滿了仇恨,漸漸養成了争勇好鬥的性格。
身逢亂世的孫殿英,先投靠過北洋軍閥,後來又流竄為匪,憑着機謀占了山頭,做了匪首。
随着勢力擴張,孫殿英的土匪隊伍先是被直系軍閥張宗昌收編,他擔任第十四軍軍長。北伐戰争失敗後,孫殿英又投降蔣中正,成為國民革命軍第十二軍軍長。
1928年,駐紮在薊縣馬伸橋的孫殿英接到指令,圍剿逃到馬蘭峪的奉軍慣匪馬福田。
從馬伸橋到馬蘭峪,中間正好是清東陵。孫殿英在圍剿途中,看到清東陵的建築富麗堂皇,一心想做大的他,頓時起了盜墓的念頭。
當時,由于馮玉祥已經把溥儀等滿清後裔趕出了紫禁城,又撕毀了《皇室優待條件》,是以活人尚且顧不過來的滿清後裔,根本沒有可能安排人手看管清東陵。是以,偌大的清東陵處于無人值守的狀态。
誰都知道,清東陵是滿清皇帝的陵寝,慈禧下葬的陪葬品更是數目可觀。孫殿英是半路投降國民軍的,在國民軍中并不受重視。他的軍隊在經費上的開支等等,大部分需要他自籌,是以形勢對他相當不利。
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孫殿英把清東陵30裡内全部戒嚴,并四處張貼告示,聲稱要搞軍事演習,閑人不得入内。同時又以“體諒地方疾苦,不忍就地籌糧”為由,在當地征用了30輛大車,說要用來從别處拉糧。
一切準備妥當後,孫殿英便先後對慈禧所在的清東陵和乾隆所在的裕陵進行了瘋狂地盜墓,所得珍珠、翡翠、象牙、玉器、字畫……不計其數,據說光是裝箱托運回軍營,就花了3天3夜。
孫殿英盜墓一事很快就鬧得國人皆曉,影響極為惡劣。
居住在天津張園的溥儀更是氣得跳腳,在一幫滿清遺老的推舉下,親自找到蔣中正,要求嚴懲孫殿英。蔣中正亦表态,此事應當嚴懲。
然而,由于孫殿英打點到位,此事最後竟不了了之。
除了贈與國民黨政要外,剩下的文物則被他購置軍火、軍糧等等,他也是以官運亨通,先後被委任安徽省主席、先遣軍總司令等重要職務。
直到1947年,我軍解放河南湯陰,一直逍遙法外的孫殿英才被我軍俘虜,被關進戰犯收容所。
由于孫殿英在抗日時有過良好的表現,國家并未追究他盜挖清東陵的事情,反而在生活上對他多有優待,甚至還允許他帶一名士兵照料他的生活起居。
不過,此時的孫殿英由于常年吸食鴉片,患上了多種疾病,後來雖然得到國家救治,但終因病入膏肓,不治身亡。
孫殿英去世時,他的兒子孫天義已經16歲了。
孫天義出生在北京,是在孫殿英盜墓3年後出生。是以,對孫殿英盜墓那段曆史并不清楚,隻是從母親劉清貞嘴裡聽得一二。
孫天義并沒有秉承孫殿英的匪氣,他非常會讀書,早年就讀于北京輔仁大學西方語言文學系,1957年就職于西安外國語學院。
在文革時期,由于受到孫殿英的影響,孫天義受到了不平的待遇。但他自強不息,一邊深入到勞動人民中用勞動改造思想,一邊從未放棄過語言專業上的刻苦學習。
文革結束後,他不僅要照料病中的妻子,還不辭辛苦翻譯了大量世界名著。
平反後,孫天義恢複了工作,并擔任了西安外國語學院教授。
由于在英語上有着極高的造詣和淵博的理論知識,孫天義講授課程的時候,往往獨具魅力,深得學生喜愛。經過多年的教書育人,他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
同時,德高望重的孫天義,還作為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學者,多次出國通路,将源遠流長的中國曆史及中國對外政策,宣傳給其他國家,讓外國人對中國有了更深的了解。
除了學術上的成就,孫天義還是黃帝陵基金會的會長。
之是以孫天義會擔任這項職務,一是因為他對曆史文化有着濃厚的興趣;二是在1959年,大學畢業後不久,他曾有幸看到了處于黃土高原中的黃帝陵。在他看來,這可是中華民族的根。但當時他所看到的卻是破敗、簡陋的模樣。是以,這激發了他要修建和維護黃帝陵的意願。
1992年,國家号召整修黃帝陵,孫天義積極響應,并多次與省上司溝通,最後成立了黃帝陵基金會,孫天義被推選為基金會會長。
孫天義多方募捐,最終于當年順利開動了整修工程。
整修竣工後,煥然一新的黃帝陵,成了西安一道遊人必去之處。
孫天義見人們在黃帝的陵墓前憑吊祈禱,心裡就覺得異常寬慰,認為自己做了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情。
縱觀孫殿英和孫天義父子二人,一個盜墓,一個守陵,也許有人會認為這是“父債子還”。不過,也是因為時代不一樣,父子兩人各自所受的教育不一樣的原因。